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对AML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AML进行预后分层,再根据分层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本文就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与AML分层治疗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微小RNA(miRNA)为非编码单链RNA分子,于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miRNA特征性表达在成年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AML的细胞形态学亚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预后相关.深入了解AML相关miRNA表达谱,将为成年人AM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理论依据及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异质性是由一系列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分子突变引起的。遗传学标记是对AML不同亚型进行分类的基础,可预测预后,并影响治疗的策略。随着分子的反复变异对治疗方案的影响日益深入,我们在遗传学确定不同的相同亚型上依然能找到临床变异,这部分关系到不同变异和正常核型AML不同分型的交互作用。与这些重要发现相吻合,多种不同类型的新化合物已进入临床前和临床试验,其目的在于通过干预分子遗传学或表观遗传学机制形成靶向治疗的概念。本文简述近年来最常见的相关遗传学标记,作为现代和将来靶向治疗的基础以及最近靶向治疗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属于法、美、英3国协作组(FAB)分型中的M5亚型,既往被认为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预后较差的一型,临床上常见高白细胞血症、髓外浸润、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CD56及CD11b表达多见,多合并特定的核型异常,如11q23及+8,常规化疗完全缓解率(CR)低、早期复发率高,长期生存期短.但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以及强有力的辅助支持治疗,越来越多的报道证明M5患者的疾病缓解率有明显提高,可达80%以上,5年存活率也从低于20%提高到了30%以上,提示给予一定的治疗,其预后或非差于AML其他亚型.现就该病的疾病表现、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及治疗等方面对影响M5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预后与发病年龄、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和化疗的早期反应、是否存在微小残留病(MRD)等密切相关.近年来,AML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提倡不同危险度分层治疗,儿童AML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改善.本文就儿童AML治疗方案的进展、疗效和预...  相似文献   

6.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55%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存在克隆性的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改变已成为AML患者重要的预后指标。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使得大多数AML患者可以检出基因水平的异常,并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目标。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相关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代高通量基因组学技术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应用,为AML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平台。随着AML相关突变和异常表达基因的发现,我们对AML的异质性和预后分级有了新的认识,也必将为AML分子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强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回顾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一种亚型,FAB分类为M3型。APL约占全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7%~27%,其中欧美国家为5%~15%,中国约为12%~23%,拉丁美洲最高,达15%~27%。APL在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水平都有其特点。95%的APL具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形成特有的PML/RARα融合基因。另有5%的M3为其他亚型。  相似文献   

9.
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其受累基因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和治疗策略制定的依据,但由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要求高,目前在我国尚难以成为常规。已有研究表明通过白血病细胞的清除速度及程度评估急性白血病的早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对原发初治AML患者在诱导缓解治疗期不同时点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的预后意义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和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年龄≥60岁的老年AML患者53例,原发性AML44例和继发性AML 9例.AML分别采用亚常规标准剂量蒽环类药物或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Ara-C)或小剂量的高三尖杉酯碱和Ara-C作为诱导方案.结果发病时以发热和贫血症状最多见,以M5亚型常见,颅内出血是导致老年AML早期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总的完全缓解(CR)率43.4%,亚标准剂量方案治疗AML的CR率明显高于小剂量HA的疗效,但继发性AML患者无1例获CR.结论对原发性AML老年患者尽可能地采用亚标准剂量的诱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约占成人AML的半数以上,其治疗缓解率低、生存时间短,预后非常差。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遗传学在AML中的重要意义,根据细胞遗传学可以对白血病进行诊断分型、预后分层和治疗指导,但目前关于细胞遗传学对老年AML的预后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就细胞遗传学在老年AML中的预后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AML发生的关系,以及pttg基因在FAB亚型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7例AML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pttg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ML患者pttg基因的表达水平[(1.1323±1.3934)×10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5766±1.1817)×103](p〈0.05),急性早幼粒细胞细胞白血病(M3)患者中pttg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FAB亚型,其中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未分化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M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结论:pttg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可能与M3发生的关系更加密切,本研究为AML的发病机制及其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在临床及遗传学上均具有异质性的疾病.在以细胞遗传学为基础的预后分组中,大约45%AML患者的核型是正常的,被列入中危组.但是,这组患者基于不同的分子学特征,其临床结局不尽相同.近期分子学研究显示,因获得性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改变的存在导致了该组患者预后的显著异质性,而且,其与白血病的发生机制有关,许多被证实的基因改变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特异性治疗靶点.本文就近年来证实的基因改变与白血病形成的关系及其预后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方法(2-ΔCT)检测85例AML和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细胞APP mRNA表达,并研究其表达水平对AML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的影响.结果:APP mRNA表达在AML亚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9),M2b(伴8和21号染色体异位的M2)表达最高,M5b表达最低.AML亚型间两两比较分析显示,M2b的APP mRNA表达显著高于M5b(P=0.000),余各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APP mRNA表达水平对AML亚型以外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无显著影响.结论:伴t (8;21)的M2型白血病高表达APP mRNA,单核细胞白血病低表达APP mR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核仁磷酸蛋白(NPM)-骨髓增生异常/髓细胞白血病因子(MLF)1融合基因呈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成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6年2月16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1例AML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入院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检测等实验室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患者于2016年2月17日接受2个疗程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3+7方案化疗;随后,患者接受1次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LAG)方案,5次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巩固化疗.在化疗期间对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微小残留病(M RD)检测,以监测疗效.患者于2017年4月6日门诊复诊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分子遗传学检测.回顾性分析本例患者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过,并且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①本例患者入院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白血病细胞比例为48.0%.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部分白血病细胞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呈阳性;少数白血病细胞氯乙酸AS-D萘酚酯酶(CE)染色呈阳性;部分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呈阳性.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原始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比例约为39.9%;幼稚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比例约为13.6%.染色体R显带为46,XX,t(3;5) (q25;q34) [3]/46,XX[7].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显示:NPM-MLF1融合基因呈阳性.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患者为NPM-MLF1融合基因呈阳性AML-M4型.②患者接受第1个疗程化疗后,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提示: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第2个疗程后,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提示: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随后,患者完成6次巩固化疗时,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提示:患者持续CR.门诊复诊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为25.0%,其中原始细胞比例为21.0%,幼稚细胞比例为4.0%,提示AML复发.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骨髓中存在约28.5%早期髓细胞,符合AML复发诊断.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显示:NPM-MLF1融合基因呈阳性(融合基因阳性率为66.1%).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骨髓MRD呈现减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患者复发后回当地医院接受后续治疗.结论 NPM-MLF1融合基因呈阳性AML-M4型患者经化疗可达CR,但是易发生早期复发,NPM-MLF1融合基因可能为AML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系白血病(ALL)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寻找亚型特异性的蛋白质表达谱。应用双向电泳分别分离AML不同亚型(M1、M2、M3)、AL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蛋白质,利用PDQuest 7.4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图谱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的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和生物信息学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显示:经过电泳图谱分析得到21个差异蛋白质点,质谱鉴定提示15种蛋白有统计学意义。在AML中高表达的蛋白质包括髓过氧化物酶(MPO)、硫氧还蛋白依赖的过氧化物还原酶(PRDX3),钙网蛋白(CALR)、烯酰辅酶A水合酶ECH1等7种,在ALL中高表达的蛋白质包括ARHGDIB、肌动蛋白抑制蛋白1(PFN1)、肌动蛋白(ACTG1)等8种。结论:AML与ALL细胞存在差异蛋白质表达谱,这将有助于发现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特异性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nm23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34例初诊急性白血病[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临床完全缓解AML(AML-CR),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的骨髓标本中nm23-H1、nm23-H2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了其与一些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nm23-H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尤其是粒-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白血病(M4,M5)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经化疗完全缓解后的AML患nm23基因表达显低于初诊AML患;在AML中,nm23-Hl的高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CD7及髓外浸润等预后较差指标呈正相关性,而与特征性染色体异常如t(8;21)和t(15;17)呈负相关性。结论 nm23-Hl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特别是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M5)中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可能是AML预后较差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8.
分析6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b型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查AML M2b型病人的骨髓标本。结果:在67例病人骨髓片中,异常中幼粒细胞的特征性形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核浆发育不平衡,占6%-66%,其中有5例<10%。57例作染色体检查均发现t(8;21)(q22;q22)。34例进行融合基因检测,均发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1号染色体的1基因和8号染色体的Eight Twenty-One基因交互易位形成融合基因(AML1-ETO)。结论:(1)染色体t(8;21)与M2b密切相关,且常伴性染色体的选择,尤以Y染色体丢失常见。(2)AML1-ETO融合基因可作为M2b亚型的分子标志物,同时对判断预后和监测残留白血病等方面也有一定价值。(3)异常中幼粒的特征性形态改变是细胞形态学分类的关键,而其数量不一定>30%。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检测未治疗、未缓解/复发及缓解期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其他良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细胞中eIF4E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0例AML患者(M2型6例,M3型5例,M4型8例,M5型10例,M6型1例),11例AML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和20例非肿瘤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eIF4E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公式2-△Ct×100%计算eIF4E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ML未治疗及未缓解/复发组患者骨髓细胞eIF4E表达水平(7.098±5.544)%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0.248±0.163)%(P<0.01)和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0.964±0.312)%(P<0.01),各AML亚型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尽管M4、M5亚型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非白血病患者与缓解患者比较,eIF4E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eIF4E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出现高表达,并随着疾病的缓解而明显降低,因此eIF4E有可能作为监测白血病进展的一项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由于传统化疗的局限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治疗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如何提高复发/难治性患者的疗效已成为AML临床治疗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对AML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具有预后意义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有望作为AML危险度分层的指标以及治疗靶点,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关AML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针对AML表观遗传学异常改变的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表观遗传学改变与基因突变有重要的区别,即表观遗传学改变是可逆的,通过使用针对相应的表观遗传学异常改变的药物可使沉默的抑癌基因重新表达.目前,应用于AML临床治疗的针对表观遗传学异常改变的药物主要包括DNA去甲基化药物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以及二者的联合应用.针对AML表观遗传学异常改变的治疗方案有望成为中、高危AML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化疗的老年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笔者拟就AML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以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