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磊 《中原医刊》2009,(21):91-9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脑梗死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结果结果脑梗死组发现31例颈动咏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3.8%,对照组22例中有4例(18.1%)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颈动脉IMT(1.17±0.31)mm和对照组IMT(0.77±0.21)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且表面多呈不规则型。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简捷的方法,对临床预防脑梗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30021)谭德英任桂凤袁立威【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内溃疡出血,或脱落,常导致脑部供血异常,是脑梗塞和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我们用彩色多普勒超...  相似文献   

3.
李斐  杨珊  陈国新 《广西医学》2012,34(10):1378-137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EUB-6500彩超仪器对3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8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检查.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软斑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 );脑梗死组左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EDV)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阻力指数(RI)比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脑梗死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丹丹 《黑龙江医学》2021,45(5):535-53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组成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的体检者60例组成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总干内膜中层厚度、分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检出率、斑块成形率及斑块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总干内膜中层厚度、分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及斑块成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颈部动脉斑块数量、颈动脉总干内膜中层厚度、分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脑梗死发病风险,对早期脑梗死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84-85,F0003
目的 (1)观测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超声形态学改变。(2)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3)根据颈动脉硬化情况进行危险度分级。提出应采取的防治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0例行颈动脉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形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为90.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地评价病变的程度,为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粥样斑块与老年脑梗塞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脑梗塞患者的颈A内膜厚度(TMT)斑块形态、斑块类型进行检测并与20位身体健康、无高血压、无糖尿病、无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脑梗塞组发现21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0%,患病组颈八内膜厚度IMT1.20±0.35mm,对照组IMTO.65±0.1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脑梗塞患者颈AIMrr比较对照组增厚,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性为主,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发现颈A粥样硬化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体检的老年人(≥60岁)23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内膜和内-中膜厚度(IMT)、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结果:高血压组研究对象的CCA和ICA内径,CCA和ICA的IMT厚度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患者CCA和ICA的PSV和最大剪切率(SR)值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而血管阻力指数(RI)值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阴性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而内膜增厚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随着血压程度的升高,粥样斑块检出率也随之升高,组间具有差异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对早期预防、早期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作为老年人群体检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薇  孔卫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65-106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62例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他汀类药物及阿斯匹林肠溶片,对照组仅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片;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同时检测血脂。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积分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水平显著下降,HDL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C、TG、LDL及HDL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评价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曼玲 《微创医学》2014,(5):628-63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了解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并经CT证实的193例病人作为(观察组),观察颈动脉壁的结构和血管内径及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形态、部位,测量斑块的大小,判断斑块的性质(软斑、硬斑、混合斑)、管腔是否狭窄及其程度;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住院、年龄大于40岁的19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有156例发现有硬斑、软斑、混合斑,23例内中膜增厚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照组发现有硬斑、软斑、混合斑46例,内中膜增厚无斑块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王勇  代锋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9):903-90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2例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72例中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122例,发生率为70.9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康武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305-1306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脑梗死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做作为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组粥样硬化动脉斑块形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脑梗死程度加重,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逐渐升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脑梗死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患者病情轻重与斑块性质有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予以早期发现,有效判断狭窄程度,实现对斑块的准确分析,在脑梗死预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15 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二维、脉冲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颈动脉共检出 2 5 2个斑块 ,其中软斑 4 3% ,硬斑 38% ,钙化斑 19%。斑块发生部位 :颈总动脉 12 % ,颈动脉窦 6 0 % ,颈内动脉 2 8%。颈动脉狭窄程度 :轻度 5 7% ,中度 34% ,重度 5 % ,闭塞 4 %。结论 :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 ,可定量动脉狭窄程度和诊断闭塞 ,同时可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梁娜  冯华  王付发 《广西医学》2010,32(12):1504-150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超对95例经CT、MRI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及90例无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体检者进行颈部血管检查。结果 95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8例,检出率为82.1%;对照组90例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6例,检出率为62.2%,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及斑块的类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和方法超声检查97例脑梗塞患者双侧颈动脉,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相关程度。结果97例脑梗塞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69例,发生率为71.13%。CAS斑块好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BIF),以扁平斑多见,软斑、硬斑次之。软斑、溃疡斑是脑梗塞患者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CAS斑块与脑梗塞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意义重大,可以把颈动脉斑块筛查作为预防脑梗塞的先期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6例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高血压患者中,32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80%;3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21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66%;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患者中,13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72%;6例糖尿病患者中,2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33%。结论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多继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的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老年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形态学改变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高血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1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为94.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邹艳秋  徐勇  李善娟 《吉林医学》2007,28(13):1513-1513
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弓分支,二维超声表现为受累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并伴有斑块形成,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乃至闭塞,从而引起脑梗死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本院7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评价该技术对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DW-C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脑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脑梗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组斑块以软斑为主(53.26%)远远超过对照组出现软斑概率(30.43%),对照组检出斑块以扁平斑为主(56.52%),脑梗组SPV、EDV低于对照组(P〈0.001),R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作为预防和诊治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应当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关系。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 102例分为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组。分别测量3组患者的血压和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4.6%,37.3%,60.9%。结论:高血压的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机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