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对腰神经后内侧支穿过的骨纤维管进行解剖观察和定位,为治疗腰神经后支卡压引起的腰腿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成人尸体腰骶部标本上,解剖观察腰神经后支,测量骨纤维管与相应腰椎棘突的位置关系。结果:骨纤维管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从上至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有差别,男性大于女性约2mm。骨纤维管至相应椎骨棘突最高点的距离(深度),左右侧和男女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纤维管均位于椎骨棘突最高点上方,左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比较L1和L5有差别,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纤维管的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定位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8岁,拟诊重症胆管炎而手术。术中见右肝呈紫褐色,膈面广布散在性白色脓点,胆囊紧密粘连于肝门区,约6×4×2cm,胆囊充盈充满结石,胆总管外径不粗,未扪及结石。因术中血压下降4.32/2.66kPa,故先切开胆囊减压,其内为脓性胆汁,并取出结石1枚,约3×2×2cm。由胆囊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胆总管直径小于15mm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方法。方法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口,胆道镜取石,留置胆总管T管引流及腹腔引流。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胆漏,经置管引流2周治愈;另1例术后肝内残余结石,经胆道镜取出。经随访半年~5年均未发生胆道狭窄。结论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口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胆总管直径小于15mm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安素成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0):581-581
1 患者 ,女 ,5 4岁 ,农民 ,因纳差、乏力及持续性右上腹隐痛 ,加重 5天 ,伴右侧肩胛部放射性痛。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总管扩张收住入院。患者自诉 3月前始有反复右上腹痛且伴低热 ,恶心、呕吐。无黄疸史 ,无肝功能损害。查体 :神清 ,呈急性病容 ,慢性消耗性体质 ,皮肤、巩膜无黄染 ,心肺 ( - )。腹软 ,肝脾未触及 ,胆囊区压痛 ( + ) ,未触及胆囊底 ,墨菲征阳性 ,未见包块。化验 :WBC 10× 10 9/L ,N 0 .7。肝功 :TTT 4u ,Zn6U ,SGDT 3 9U ,ABV -M阴性 ,HBsAg阴性 ,心电图及腹部平片均未见异常。手术所见 :…  相似文献   

6.
7.
女性病儿,8岁,1963年5月17日因腹痛、呕吐5日入院。入院前一周曾因腹痛自服山道年驱虫,其后排出蛔虫60条,并吐出蛔虫4条。此后即出现阵发性腹痛。入院次日腹痛加剧。5月19日出现休克。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腹痛剧烈辗转不安。体温38.5℃,脉搏120次/分,血压80/50。全身无明显黄染。心率快而弱。腹部明显膨隆,无静脉怒张。全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肝浊音界存在,肠蠕动音消失。有移动性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胆总管直径小于15mm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方法。方法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口,胆道镜取石,留置胆总管T管引流及腹腔引流。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胆漏,经置管引流2周治愈;另1例术后肝内残余结石,经胆道镜取出。经随访半年~5年均未发生胆道狭窄。结论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口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胆总管直径小于15mm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左右肝管胆囊瘘是临床少见的胆道疾病。笔者于2003年12月偶见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过去对胰胆管汇合部解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胰胆系疾病的关系关注较少,随着各种影像设备的开发及成像技术的发展,为清楚显示胰胆管汇合部的解剖提供了保证,也为临床研究其与胰胆系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便利.本文就胰胆管汇合部的研究历史、生理发生、影像解剖、胰胆管汇合部的分型及影像学诊断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肝部门胆管癌超声检查图像的特征及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2例超声检查发现左右肝内胆管扩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存储的患者肝胆管内部情况动态超声图像和术后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超声诊断阳性率为82.25%,病理结果阳性率为83.87%,二者比较P0.05;超声检查肿瘤直径0.39~4.5cm,平均直径(2.17±0.69)cm,术后肿瘤标本测量时机直径0.31-4.5cm,平均直径(2.24±0.81)cm,肿瘤直径检查结果比较,P0.05。对比结果说明,超声诊断肝门部胆管癌阳性率准确度高,肿瘤检查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异小。结论超声检查确诊肝门部胆管癌,检查准确率高,肿瘤位置、大小,血流等检查详细,其检查结果可以作为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10例超声检查时发现左右肝内胆管扩张的患者,仔细观察肝胆管内部情况并存储动态超声图像;对以上患者存储图像总结并与术后病理相对照分析.结果 彩超诊断Ⅰ型肝门部胆管癌36例,Ⅱ型14例,Ⅲa型4例,Ⅲb型2例,Ⅳ型6例,术后病理诊断78例为肝门部胆管癌,其中Ⅰ型肝门部胆管癌42例,Ⅱ型18例,Ⅲa型6例,Ⅲb型2例,Ⅳ型10例,彩超定位诊断准确率达79.5%,其中硬化型52例,外生型26例.结论 彩超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准确率高,定位准确,为临床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55例超声检查时发现左右肝内胆管扩张的患者,仔细观察肝胆管内部情况并存储动态超声图像:对以上患者存储图像总结并与术后病理相对照分析.结果 彩超诊断Ⅰ型肝门部胆管癌18例,Ⅱ型7例,Ⅲa型2例,Ⅲb型1例,Ⅳ型3例,术后病理诊断39例为肝门部胆管癌,其中Ⅰ型肝门部胆管癌21例,Ⅱ型9例,Ⅲa型3例,Ⅲb型1例,Ⅳ型5例,彩超定位诊断准确率达79.5%,其中硬化型26例,外生型13例.结论 彩超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准确率高,定位准确,为临床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5例超声检查时发现左右肝内胆管扩张的患者,仔细观察肝胆管内部情况并存储动态超声图像;对以上患者存储图像总结并与术后病理相对照分析。结果彩超诊断Ⅰ型肝门部胆管癌18例,Ⅱ型7例,Ⅲa型2例,Ⅲb型1例,Ⅳ型3例,术后病理诊断39例为肝门部胆管癌,其中Ⅰ型肝门部胆管癌21例,Ⅱ型9例,Ⅲa型3例,Ⅲb型1例,Ⅳ型5例,彩超定位诊断准确率达79.5%,其中硬化型26例,外生型13例。结论彩超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准确率高,定位准确,为临床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飞速发展,颅内占位病变、外伤血肿的准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本科应用头部CT体表病灶定位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操作方法头颅上画出标准的OM线,再画出经下颌关节正中垂直线,将CT片上所示病灶层面,在头颅体表上标出.再选一病灶所在CT片层面划一横线,将大脑半球分为均匀的前后两部分,此线为下颌关节正中垂直线.将CT片各层面病灶与正中垂直线的距离或病灶前后界与正中线的距离测出,标点在头颅体表上,并将各点间连成线,此范围即为头颅体表病灶投影.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报告 患者,女,50岁,因腹痛、腹胀伴烧灼感于2008年9月23日就诊。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壶腹部粘膜充血光滑,可见3个开口,并有黄色液体流出;十二指肠降部乳头完整。见图1~4。  相似文献   

19.
刘坤 《吉林医学》2012,33(33):7171
目的:研究探讨肝管及副肝管损伤的临床应用,为肝胆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40例成人尸体肝脏的肝左、右肝管及肝总管的长度、直径和汇合角度,同时加强对副肝管的观察。结果:与右肝管相比,左肝管粗、短、直;左、右肝管在长度、直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副肝管的出现率为15%。左、右肝管在长度、直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胆道外科手术时应注意副肝管与周围的胆道和血管的关系,以免损伤肝管及副肝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