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早期的影响尚存争议,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对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 方法:将50只雌性12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骨折组、去卵巢组、去卵巢+骨折组及治疗组,后3组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制备去卵巢模型,骨折模型于去卵巢后4周制备,为股骨干中段横行骨折。治疗组在去卵巢及骨折基础上灌胃给予仙灵骨葆250 mg/(kg•d)。给药3周,取去卵巢+骨折组、骨折组和治疗组大鼠骨折侧标本行X射线摄像仪摄片后,测量其骨密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痂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计数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痂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去卵巢处理后大鼠的骨密度、计算机X射线摄像仪摄片评分显著降低(P < 0.05),仙灵骨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去卵巢后骨折大鼠的骨密度及X射线摄像仪摄片评分,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仙灵骨葆可提高去卵巢后骨折大鼠骨痂组织的血管数量(P < 0.05),但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无影响。提示,去卵巢后大鼠骨折早期愈合过程延迟,仙灵骨葆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早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背景:雌激素缺乏可导致椎间盘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有研究报道基质金属蛋白酶3可降解蛋白多糖聚合体及椎间盘内多种基质成分,白细胞介素20在椎间盘发生退变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势雌兔腰椎间盘髓核中白细胞介素2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的作用。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雌激素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去势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隔日肌注生理盐水2 mL,低、高剂量雌激素组分别隔日肌注0.2 和1.0 mg的苯甲酸雌二醇。3个月后所有动物于腰椎间盘髓核组织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细胞密度明显降低,脊索细胞明显减少,软骨样细胞集簇成团,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白细胞介素2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雌激素组(P < 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学染色结果相似。提示肌注雌激素能降低去卵巢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间盘髓核中白细胞介素2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进而防止腰椎间盘髓核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背景: 研究证实,椎间盘内酶类的激活与基质成分的降解密切相关。已知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两个酶系统在椎间盘细胞外基质改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两者外,其他对细胞外基质有降解作用的蛋白酶是否也参与了椎间盘的退变过程? 目的:检测正常和退变人椎间盘细胞中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探讨组织蛋白酶K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ELISA法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组织中组织蛋白酶K进行检测,并取15例健康成人(尸体)和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正常椎间盘组织作对照,观察组织蛋白酶K在正常和退变人椎间盘细胞中的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正常椎间盘和退变椎间盘中均有组织蛋白酶K表达,退变椎间盘中组织蛋白酶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提示组织蛋白酶K可能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于椎间盘退变的原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炎症递质、蛋白质酶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比较正常腰椎间盘组织及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唐山市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手术切除退变椎间盘组织68例(病变组),腰椎爆裂骨折正常椎间盘组织10例(对照组),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可见纤维环和髓核结构,腰椎间盘髓核的软骨细胞表现为不规则的软骨陷窝,病变组细胞增殖明显,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髓核细胞胞质呈空泡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病变组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3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ELISA检测病变组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者具有正相关性(r=0.643 0,P < 0.01)。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多为抑制骨吸收,有研究报道仙灵骨葆可促进骨形成,但具体机制不清。 目的:通过干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探讨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量、生物力学性能及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仙灵骨葆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2组行卵巢切除。6周后仙灵骨葆组给予仙灵骨葆干预,模型组给予等量双蒸水。4周后各组留取尿液、血清检测血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尿脱氧吡啶诺啉排泄率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排泄率。取各组左侧股骨行骨密度测定,取左侧胫骨制备硬组织不脱钙切片,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仙灵骨葆组血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尿脱氧吡啶诺啉排泄率、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排泄率,破骨细胞数、骨吸收周长百分数显著降低(P < 0.05),而远端骨密度和骨小梁体积均显著增高(P < 0.05),结果证实,仙灵骨葆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降低去卵巢大鼠骨转换水平,进而部分阻止其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6.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11基因在人退变颈、腰椎间盘组织中明显上调。 目的:观察人退变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纳入30个经MRI确认的退变颈椎间盘髓核组织和20个因颈椎创伤治疗获得的正常颈椎间盘髓核组织。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退变的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髓核细胞较正常髓核组织明显减少(P < 0.01),而凋亡细胞较正常髓核组织明显增多(P < 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退变的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髓核组织(P < 0.01),且基质金属蛋白酶11表达与TUNEL染色检测到的细胞凋亡正相关(r=0.44,P < 0.05)。说明高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1不仅可直接破坏细胞外基质尚可诱导髓核细胞凋亡,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仅能减轻雌激素的不良反应,而且能增强疗效,越来越引起关注。 目的:验证雌孕激素联合对去卵巢雌性SD大鼠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作用。 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仅行开关术;其余各组大鼠双侧卵巢切除。雌二醇组和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术后给予17β–雌二醇10 μg/(kg•d) 灌饲,左炔诺孕酮组和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术后给予18-甲左炔诺孕酮60 μg/(kg•d)灌饲,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饲。实验12周后处死大鼠。采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全身骨密度,截取第4腰椎进行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的测量,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 结果与结论:卵巢切除组和左炔诺孕酮组全身骨密度、股骨质量低于假手术组、雌二醇组和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 (P < 0.05),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和雌二醇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卵巢切除组和左炔诺孕酮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下降(P < 0.05),骨小梁分离度增加(P < 0.05),骨矿化沉积率、骨表面积骨形成率、骨体积骨形成率和骨组织体积骨形成率增加(P < 0.05)。与卵巢切除组相比,雌二醇组和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上升(P < 0.05),骨小梁分离度降低(P < 0.05),骨表面积骨形成率和骨体积骨形成率降低(P < 0.05)。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和雌二醇组上述指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果证实,17β-雌二醇和左炔诺孕酮联合应用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率,且无明显抑制骨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证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外侧半月板退变中有何作用,作者尚未查及到文献报道。 目的:探讨兔前交叉韧带切断后外侧半月板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的变化和意义。 方法:48只新西兰兔膝关节配对为实验侧和对照侧造模,造模后第1,3,6,8周各随机处死12只,通过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外侧半月板退变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 结果与结论:随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外侧半月板退变评分逐渐增高(P < 0.05)。各时间点实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 < 0.05)。实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在3,6周显著高于1,8周(P < 0.05),8周显著高于1周(P < 0.05),3,6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13参与了外侧半月板组织的退变;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降低并不表示外侧半月板组织退变结束。  相似文献   

9.
背景:切除部分椎体是否可能会导致椎间盘营养通道的破坏,从而导致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目前很少有研究涉及。 目的:评估兔椎体不同程度切除对相邻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 方法:将10只新西兰兔分为2组,根据椎体不同程度切除植骨内固定,分为切除1/2椎体组和切除3/4椎体组。在造模后6个月处死动物,获取伤椎下位椎间盘及正常椎间盘组织(设为正常对照组);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学改变,检测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数量;通过阿新蓝染色测量图像阳性吸光度以评价椎间盘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兔椎体切除小于1/2时,相邻椎间盘营养状况不会有明显改变;如果前路减压需切除椎体不超过1/2时应考虑单节段植骨融合双节段固定。椎体切除大于3/4时,相邻椎间盘营养状况会有明显改变,并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如果前路减压需切除椎体超过3/4时应考虑切除相邻间盘行两节段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软骨细胞可促进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但其对体内退变椎间盘组织代谢的影响却罕见报道。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 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腰椎间盘损伤动物模型,建模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的软骨细胞,对照组注入等剂量生理盐水,两组动物在注射后2,4,6,8和10周分别取出退变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并测量其蛋白多糖及胶原含量。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髓核蛋白多糖及胶原含量均有明显增高(P < 0.05)。结果提示椎间盘退变的标志之一可能为髓核内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减少,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细胞移植的方法可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改善退变髓核的生物活性,延缓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