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蜡疗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8例/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加以蜡疗,观察组患儿加以蜡疗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的评分和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评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又进行了运动想象治疗。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上肢FMA评分和MA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应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3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HABI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百分数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FMFM评分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FM中A区、B区评分及总分百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FM量表中C区、D区、E区评分百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应用HABIT联合rTMS治疗能够改善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推拿配合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在对照组组基础上,采用小儿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儿,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Ashworth痉挛评分低于对照组,Peabody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配合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肌肉牵张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状况、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有氧运动干预,在此基础上联合组患者接受肌肉牵张辅助训练,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Lovett肌力分级、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和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Lovett肌力分级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干预后2周和4周上肢和下肢FMA评分和SS-QOL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联合组患者干预后Lovett肌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周和4周上肢和下肢FMA评分和SS-QOL总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肌肉牵张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短期应用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肌力,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19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95例,采用规范康复训练;观察组95例,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手指点穴疗法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前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内旋肌、屈肘肌、腕屈肌部位的痉挛量表(M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给予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配合手指点穴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有利于促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改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按入组先后顺序将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于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于强制性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价法(FMA-A)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价其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MBI评分平均为(60.74±6.23)分,高于对照组(55.65±6.50)分(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治疗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与强制性运动疗法相比可以更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锻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患侧上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患侧上肢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患侧上肢FMA评分和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患侧上肢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侧上肢FMA评分和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能显著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母亲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40对脑瘫患儿及母亲分为试验组(20对,母亲接受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20对,母亲未接受心理干预),两组患儿均接受集中式综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母亲亲职压力评分、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运动功能改善状况。结果试验组母亲亲职压力评分为(-7.12±2.01)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68.98±3.26)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0%(18/20),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母亲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系统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就诊的脑瘫患儿102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系统康复训练,联合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系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脑血流循环相关指标、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以及痉挛程度、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精细运动能力评估量表(FMFM)、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及DA、NE、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痉挛程度轻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系统康复训练能提高脑瘫患儿运动能力,改善脑血流循环和脑功能,缓解其痉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常规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转复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后1、3、6、12个月,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患儿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对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患儿的复律成功率高,患儿耐受性好,安全性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临床分期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合并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心脏损害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特点,为HFRS合并VM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7例HFR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合并VM者纳入观察组(43例),未合并VM者纳入对照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分期心肌酶水平,观察动态心电图异常情况(以出现期前收缩、传导阻滞、T波改变、ST-T改变等为异常心电图表现)。结果在发热期和低血压期,两组患者乳酸脱氢酶(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均高于多尿期和恢复期(P<0.05);在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及恢复期,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均低于少尿期(P<0.05)。观察组患者各临床分期LDH、α-HBD、CK、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及恢复期,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RS合并VM心脏损害患者以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为主要表现,并伴有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动态心电图明显异常表现,可据此评估患者是否发生VM心脏损害及心肌损伤严重程度,从而指导心肌保护、纠正心律失常等治疗策略的合理制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3个月后,复查Holter等相关检查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2例患者中,62例治疗有效,病情缓解,20例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75.61%。治疗前后最长QT间期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最短QT间期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的QT离散度为(96±29)ms,显著高于治疗后[(64±17)ms](P<0.05)。4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轻微恶心欲呕症状,2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使患者病情稳定,改善其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用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CRSw NP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wNP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鼻部症状评分、鼻黏膜上皮化情况、复发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和鼻部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 <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以上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鼻腔黏膜上皮化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总体上皮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可显著改善CRSwNP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促进鼻腔黏膜恢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5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住院的非轮状病毒肠炎的腹泻患儿77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肝功能、心肌酶谱及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结果观察组患儿肝功能损害29例(27.6%)、心肌损害52例(49.5%)、惊厥15例(14.3%)、脑电图异常11例(10.5%),对照组患儿肝功能损害9例(11.7%)、心肌损害11例(14.3%)、惊厥4例(5.2%)、脑电图异常1例(1.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并发肠道外多器官和系统损害,重视患儿肝功能、心肌酶谱、脑电图等的检查,对监测患儿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自膨式金属支架(self-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SEMS)联合外科手术对结肠癌合并急性完全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结肠癌合并急性完全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行SEMS置入术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血清炎症指标变化,分析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 <0.05),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根治性手术患者占比、一期切除率及一期吻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造口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0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_均<0.05),且术后24 h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 SEMS置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急性完全肠梗阻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能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轻手术创伤和应激所致炎症指标大幅波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行碘营养配合左甲状腺素治疗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86例GDM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3例。两组患者均行血糖控制,对照组患者接受左甲状腺素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碘营养配合左甲状腺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碘营养状况、甲状腺相关指标、糖代谢相关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碘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甲状腺相关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代谢相关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中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出生低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碘营养配合左甲状腺素应用于GDM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有助于改善碘营养状况、甲状腺相关指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曲美他嗪对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治疗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20 mg,3次/天)治疗,疗程为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LVEF[(45.36±6.51)%]、6分钟步行距离[(512.44±180.10)m]、NT-pro BNP水平[(1425.0±1275.0)ng/L]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41.25±5.46)%、(435.49±116.17)m、(3150.0±2525.5)ng/L]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常规药物可明显改善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增加其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9.
背景和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老年房颤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和死亡的危险性增加。本文分析老年房颤患者临床危险因素的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院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共668例房颤患者接受治疗,老年房颤患者308例(≥60岁),非老年房颤患者360例(<60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非老年房颤患者相比,女性房颤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增高(P<0.001),合并高血压患者显著增高(P<0.01),合并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阵发性房颤患者所占比例和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CHADS2评分显著增高(P<0.001)。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并发症较多,发生远期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增加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重症糖尿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重症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及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维持达标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及睡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达标血糖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96,P=0.009)。结论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重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胰岛素泵更利于患者血糖控制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