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6年11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于入院当天采集病史,患者行冠脉造影术后将造影结果及病史资料转化成数据资料输入电脑,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中医证型与冠脉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2)心血瘀阻证15例(18.99%)气阴两虚证10例(12.66%)心肾阴虚证、气滞心胸证各9例(11.39%)痰浊闭阻证7例(8.86%)等,统计Gensini积分得出:气阴两虚证(85.50±59.33)分气滞心胸证+心肾阴虚证(41.80±24.21)分心血瘀阻证(40.73±21.22)分气滞心胸证(35.08±25.71)分心肾阴虚证(31.25±28.19)分等,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冠心病患者单一证型42例(53.16%),复合证型37例(46.84%),两组Gensini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4)统计LAD、LCX、RCA发病频次:LAD 63例(79.75%)RCA 53例(67.09%)LCX 33例(41.77%),LAD、LCX以复合证型多见,RCA多为单一证型;(5)按证型虚实统计,实证39例(49.37%)虚证21例(26.58%)虚实夹杂证19例(24.05%),组间Gensini积分比较: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LAD、LCX、RCA均以实证发生例数最多。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通过了解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可以判断其病变特点、病情轻重及预后,能够指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关系。方法对229例冠心病患者依据CRF表内容进行临床调查,同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组229例CHD患者。按虚实辨证分型,其中实证63例,虚证12例,虚实夹杂证140例,证候无法判别14例。将不同证型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Gensini积分的形式表达,研究显示,患者Gensini积分呈现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将215例CH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根据Gensini积分原则分别将两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用积分表达.血瘀证组积分为(44.26±32.668)分,非血瘀证组为(38.20±33.916)分,血瘀证组高于非血瘀证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证存在一定相关性,中医八纲辨证、血瘀辨证对冠状动脉病变判断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的冠心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归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单纯冠心病患者57例归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冠脉造影所示冠脉病变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各分支病变积分和冠脉病变支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Gensini积分、回旋支(LCX)积分显著增高(均P<0.05)。病变支数、左主干(LM)积分、前降支(LAD)积分、右冠状动脉(RCA)积分2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Gensini积分呈弱相关(r=0.285,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加重了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可能与纤维蛋白原浓度存在弱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冠心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8例女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对其冠状动脉3支病变特点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总积分、LAD积分、LCX积分、LM病变例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的比例均以>61岁组最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更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寻找辨证客观化指标。方法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单纯血瘀证组和血瘀兼气滞证组多见单支病变,血瘀兼痰浊证组和血瘀兼寒凝证组多见3支以上病变。阴虚证组以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为主,阳虚证组以双支病变、3支以上病变为主。标实证、本虚证各组间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舌下络脉在粗细、长短、迂曲程度及颜色方面的特点,探讨舌下络脉征象与冠心病中医辨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辨证分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12例,采用结合比色卡的数码相机拍摄方法获取患者舌下络脉照片,根据舌象相关证候诊断学内容及量化标准,统计患者舌下络脉的粗细、长短、迂曲程度及颜色情况.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冠心病不同证型患者舌下络脉情况的差异分析.结果 寒凝心脉证、痰阻心脉证舌下络脉多以短、细、轻中度迂曲、颜色淡紫为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互阻、心血瘀阻证则多表现为舌下络脉中长、粗、中重度迂曲、青紫紫黑为主;心气亏虚证、气阴两虚证、心阳气虚证、心阴亏虚证患者的舌下络脉多见短、中细、轻度迂曲、颜色淡紫的特点.除冠心病虚证与虚实夹杂证患者舌下络脉在长短方面无明显差异外,冠心病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患者舌下络脉在长短、粗细、迂曲程度及颜色方面均显示出不同程度差异(P <0.05,P<0.01);各实证证型中,具备单一实证要素的“寒凝”“痰浊”证患者同“血瘀”证患者相比,舌下络脉长短、迂曲程度及颜色有极显著差异(P<0.01),舌下络脉粗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两项实证要素的气滞血瘀证、痰瘀互阻证与单纯的寒凝心脉证、痰阻心脉证相比,舌下络脉的长短、粗细、迂曲程度及颜色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 <0.05,P<0.01).结论 舌下络脉长短、粗细、迂曲程度及颜色方面的特点有利于区分冠心病患者证型的虚实、虚实夹杂、寒热情况及实证要素的类型、严重程度等,对冠心病临床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辅助判断作用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连续观察40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根据性别分为2组:F组,98例,均为女性;M组,302例,均为男性。根据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梗死相关动脉。结果F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中LM、LAD、LCX、RCA病变率分别为6.1%、81.2%、57.1%、73.5%, M组分别为7.9%、81.5%、55。6%、58.3%,两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病变中LM、LAD、LCX、RCA病变率分别为0、36.7%、16.3%、48.9%,M组分别为20%、42.0%、16.0%、38.0%,两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M、LAD、LCX、RCA病变的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女性患者RCA病变可能更常见: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在LM、LAD、LCX、RCA分布也无显著差异,女性可能以RCA为梗死相关动脉更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青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岛地区青年病人159例。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Gensini积分>0,103例)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组(Gensi-ni积分=0,56例)。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数量和程度,对比两组危险因素并分析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青年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62.14%);病变多发于前降支(LAD),其次为右冠状动脉(RCA)和回旋支(LCX),左主干(LM)最少;79.61%的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达中重度。青年冠状动脉病变与性别、吸烟、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 A-Ⅰ)、血肌酐(Scr)水平有关(t=2.113~3.330,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受高血压、吸烟、饮酒、TG、总胆红素、尿素氮影响(F=3.407,P<0.05),其中吸烟对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影响最大。结论青岛地区青年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LAD病变,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较高。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与性别、吸烟、TC、TG、LDL-C、Apo A-Ⅰ和Scr相关,其中吸烟是青年冠状动脉病变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寒滞心脉、痰阻心脉、心气亏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6型;同时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其狭窄程度积分.结果:痰阻心脉证的冠状动脉积分明显高于心血瘀阻证、寒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和心肾阳虚证(P<0.01);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冠状动脉积分高于心气亏虚证(P<0.01);三证相兼组冠状动脉积分比单证组、二证相兼组高(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不同证型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一,痰阻心脉证、心肾阴虚证和心肾阳虚证是胸痹心痛危重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死(MI)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方法对汉族和维吾尔族临床诊断为MI且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阳性患者73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汉族患者303例(占41.0%),维吾尔族436例(占59.0%);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病变部位、支数、分型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结果①两组冠脉病变累及血管依次为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和左主干(LM);②两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A型病变逐渐减少,C型病变逐渐增多;与汉族组比较,维吾尔族组LM病变、B型、C型病变率高(P<0.05);③汉族组MI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其中60~69岁年龄段占33.0%,维吾尔族组主要集中在50~59岁,占32.3%;④两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Gensini总积分逐渐增加,各年龄段维吾尔族组Gensini总积分均高于与汉族组(P<0.05)。结论维吾尔族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单支病变逐渐减少,三支病变逐渐增加;维吾尔族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汉族患者重;维吾尔族MI患者发病年龄可能比汉族患者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有1例撤除导营时发生右上臂酸痛。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不需卧床,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CA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67处病变在支架植入前后分别应用血管内超声进行分析,观察靶血管的斑块特点及偏心程度,测量血管最小腔径及腔面积、斑块面积,并根据血管内超声标准指导介入治疗.结果:32例CAD患者共置入67枚支架,在支架置入后,最小血管腔径及腔面积均较置入前增大、斑块面积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内超声可清晰显示冠脉内血管的结构,在支架置入后可观察支架的位置、贴壁情况、支架扩张情况,是评价冠脉支架置入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脉造影与冠脉CT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准确性。方法:入选63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同时行冠脉CT和冠脉造影。结果:共检测378支冠状动脉分支。冠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24支,中度狭窄19支,重度狭窄83支。冠脉CT显示轻度狭窄85支,中度狭窄14支,重度狭窄54支。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做为标准,冠脉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8.3%,特异度为28.2%,准确性为53,1%;阳性预测值为46.49%,阴性预测值为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14.
分析133例安贞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表明:冠脉狭窄>50%者占82.7%;冠脉正常者19/133,其中冠脉痉挛8例,X-综合征11例,前降支心肌桥4/133。青壮年以冠脉单支病变较多,中、老年人以双支、多支和多处病变较多(P<0.05),青壮、中年、老年三组均以前降支受累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88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和疑为冠心病女性患者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检查的男性患者135例对比。结果女性心电图阳性率75.0%,男性阳性率54.1%;女性T波改变(45.5%)明显高于男性(31.9%);女性冠脉造影阳性率54.5%,男性冠脉造影阳性率68.9%;二者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其次为三支、双支病变,病变部位以左前降支为主,其次为左回旋支、右冠脉、左主干。冠脉重度狭窄明显低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心电图阳性率高,T波改变多见;冠脉造影阳性率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低于男性,重度狭窄明显低于男性(P〈0.05)。冠脉造影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亦可能造成女性冠心病漏诊。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支架植入术 (IS)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5 4例患者按Gruentzig建立的方法进行PTCA和 /或IS。结果 单支病变 19例 ,双支病变 2 4例 ,三支病变11例。 48例进行了PTCA ,成功率 93.8%。扩张 71处病变 ,A型病变 34处 ,B型病变 2 8处 ,C型病变 9处。完全闭塞病变 4处 ,病变成功率 95 .8% ,38例进行了IS ,共植入支架 43只 ,成功率 97.6 %。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和死亡发生。结论 PTCA及IS作为严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IS)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较安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现已成为冠心病内科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心内科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完成PTCA及IS共50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心肌桥的价值。方法整理2009年12月--2011年01月间,在我院做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病例,共206例,CTA诊断心肌桥病例41例,其中22例行DSA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TA与CAG对MB影像学表现,评估MCA的狭窄程度。结果 CTA诊断的41例心肌桥病变血管44支,深肌桥36支,浅肌桥8支,其中22例CAG检查MB,检出19例,病变血管19支,未检出3例(CTA表现为前降支浅肌桥);CTA诊断41例MB,MCA狭窄程度均小于50%,CAG诊断MB,MCA狭窄程度分别为:小于等于50%,9例,大于50%小于等于75%,6例,大于75%小于100%,4例。结论 64排128层CTA诊断MB-MCA即可以观察到MCA,也能观察到MB,同时可以观察到肌桥的厚度(即MCA的深度),但是所观察到的MCA狭窄程度与CAG观察到的有差异。CAG可在动态下观察到MCA的狭窄程度,对MCA的狭窄有准确的判断,但是CAG不能观察到MB。CTA和CAG诊断心肌桥是互补的,对心肌桥的诊断应为即能观察到MB,又能观察到MCA并准确判断其狭窄程度,才是最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林英忠  王凤等 《医学文选》2001,20(3):266-26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闭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用冠脉内支架术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并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比较其急性冠脉闭塞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急性冠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7.5%(3/40),3例急性冠脉闭塞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时间均在术中,经处理后3例冠脉均获再通,结论:植入支架是预防PTCA术中急性冠脉闭塞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