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膈淋巴结状态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前纵膈淋巴结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术前CT检查.以患者的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评估术前CT检查对纵膈淋巴结状态的检测价值.结果 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79.9%与72.1%,而其阳性的预测值以及阴性的预测值也较高,分别为80.4%与73.3%.结论 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膈淋巴结状态进行评估,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为手术提供更好的参考,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2.
Zhi XY  Liu BD  Xu QS  Zhang Y  Su L  Wang HR  H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26-2029
目的 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PET)和CT显像在判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68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手术前常规进行PET和CT胸部显像,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1个月以内行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或标准电视纵隔镜淋巴结活检以获取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对切除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PCNA/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手术前的影像学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2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6例。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40/52)、50%(8/16)、70.6%(48/68)、83.3%(40/48)、40%(8/20)。PE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48/52)、87.5%(14/16)、91.2%(62/68)、96%(48/50)、77.7%(14/18)。CT+PET的敏感性为98%(51/52)。结论 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PET明显优于CT,CT+PET能提高检查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宝石CT能谱成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临床效果与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30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分析对象,并将抽取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采用常规诊断检查,观察诊断的正确率和满意度等。结果宝石CT能谱成像诊断的正确率为96.67%,而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的正确率为83.33%,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且研究组对象对采用宝石CT能谱成像诊断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选择应用宝石CT能谱成像进行诊断检查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18F-FDG PET/CT的影像特征,评价18F-FDG PET/CT对NSCLC侵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最终经病理结果证实为NSCLC的初诊患者122例,根据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转移组(n=34)、有转移组(n=88,有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测量并分析NSCLC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计算原发灶肿瘤影消失率(TDR),分析原发灶的多种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与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 122例NSCLC病灶中,腺癌88例、鳞癌26例、腺鳞癌6例、类癌2例,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原发灶增大、密度增大、TDR减小及SUVmax增大,发生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概率均增大(均P<0.01)。而患者性别、原发灶位置、原发灶病理学分型与是否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中代谢参数SUVmax、TDR等能够更好地对临床NSCLC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评估NSCLC患者预后起到重要指导作用,18F-FDG PET/CT显像对评估NSCLC侵袭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汪斌超 《循证医学》2009,9(4):199-199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分期,先进行PET/CT扫描、再进行气道内超声一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with transbronchial needle,EBUS。TBNA)检查,最后以手术清扫淋巴结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的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韩国Hwangbo等开展一项前瞻性研究,在117例潜在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评价PET/CT和EBUS—TBNA针对纵隔淋巴结进行分期的准确性。结果显示:EBUS-TBNA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90.0%、  相似文献   

6.
小细胞肺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具有生长快、易早期转移、预后差等 临床特征。PET/CT是融形态与代谢显像于一体的分子影像技术,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治疗 方案的制订、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本文主要综述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 PET/CT 对小细胞肺癌疗效和预后的评价方法、评价参数、评价标准、影响因素、临床应用及其价值。18F-FDG PET/CT在小 细胞肺癌的分期、疗效和预后评价上的准确度、灵敏度明显高于传统影像学方法,其主要的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 值、肿瘤代谢体积、病灶糖酵总量被应用到疗效与预后预测中,对制订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及改善生 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德顺  徐鹤  王小雷  杨昭  李伟  刘浩  谢宗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239-1243, 1247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3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临床、胸部CT增强影像资料。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100)和验证组(n=43)。在静脉期图像上提取肿瘤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逻辑回归用于数据降维、特征筛选。分别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影像特征(最大径、毛刺征)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不同模型的鉴别预测效能,并对模型的ROC曲线行Delong检验;在验证组中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共提取93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最终得到6个最优特征并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于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在训练组中,影像组学模型AUC为0.864(95%CI:0.781~0.924),大于临床模型的AUC为0.662(95%CI:0.561~0.754)(P < 0.01);在验证组中,影像组学模型AUC为0.860(95%CI:0.720~0.964),大于临床模型的AUC为0.664(95%CI:0.504~0.880)(P < 0.05)。结论基于胸部CT增强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及其构建的预测模型,影像组学模型的效能高于临床模型,可以作为一种预测非小细胞癌病人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辅助工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开发并验证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风险。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100例组成训练组,并用该数据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影像组学特征在平扫及增强CT上进行提取。Lasso-logistic模型用于数据降维、特征选择以及影像组学标记的建立。一致性系数(ICCs)用于评价观察者内部以及观察者之间的重复一致性。以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影像组学标签对淋巴结转移的鉴别预测能力,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AUC)展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建立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的参数包括影像组学标记和独立的临床危险因素。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由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纳入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组成验证组进行验证。采用AUC评价该模型的鉴别预测效能,并用Delong检验进行模型间(联合预测模型与单纯使用22个影像组学标记的模型之间)的比较;用Hosmer-Lemeshow good of fit test(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校准度,其结果使用校正曲线表示,以比较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  结果  提取特征时,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好,ICC均大于0.75。从300个影像组学特征中提取出22个,其组成的影像组学标记,对于鉴别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AUC,训练组为0.781,验证组为0.776。建立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包含了影像组学标记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癌抗原125(CA125)水平。用此联合预测模型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训练组的AUC为0.836,验证组的AUC为0.821,均高于训练组和验证组单纯使用22个影像组学标记的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有较好的校准度,与实际淋巴结转移一致性高。  结论  本研究开发了一个包含了影像组学特征、临床危险因素的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直观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的淋巴结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进行手术根治或纵隔淋巴结活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PET/CT检查,并根据手术或纵隔镜结果进行诊断及分期。对照病理结果,分别计算出CT及PET/CT对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158例患者通过纵隔镜活检及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共937枚(N1、N2及N3),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0%、76.1%、49.0%、77.6%,准确度为68.4%;PET/C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9.0%、77.4%和92.4%,准确度为87.3%。结论PET/CT显示为阳性的淋巴结,有必要行纵隔镜检查,阴性者则可能不需行此项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对肺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回顾分析其术前胸部PET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结果,与同期胸部CT检查对比,并以病理为标准。结果经理检出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8例,PET正确诊断17例,CT正确诊断10例;病理未见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者23例,PET正确诊断22例,CT正确诊断20例;~(18)F-FDG PET显像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灶检出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4.4%、95.1%)明显高于CT(分别为55.6%、73.2%)(P<0.05)。结论~(18)F-FDG PET显像对于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对CT难以检出的小淋巴结转移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准确分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