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所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病例,共66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肌梗死护理干预(简单健康宣教、嘱咐患者充分休息、根据病情改善适当活动、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14 d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所选用的评定量表分别为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与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利于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的60例甲亢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采用心理干预护理与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判别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功能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采用心理干预方式对甲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水平,有利于辅助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救中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银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50-245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理护理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AMI病人在内科保守治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结果:心理问题明显消除(5分)29例,占55.78;部分心理问题消除或明显缓解为有效(4分)9例,占17.31%;轻度有效(3分)8例,占15.38%;效果不明显(2分)5例,占9.61%;无效(1分)1例,占1.92%,总有效率88.46%.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度过危险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早日康复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48.67±3.20)分、(50.53±3.24)分,对照组分别为(54.16±4.23)分、(57.21±4.17)分,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促进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所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对124例住院患者,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病因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并对其产生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促进疾病的康复。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地心理干预护理,有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恢复,缩短了治疗疾病的时间,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后焦虑程度评分、心功能情况、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功能情况、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心绞痛发生,且有助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焦虑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2周。2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及14d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SAS和SDS评分。结果治疗后7d及14d2组的SAS和SD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显著,可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2周.2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及14d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SAS和SDS评分.结果 治疗后7d及14d 2组的SAS和SD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显著,可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理特点以及影响情绪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急诊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讨论早期心理特点变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了解影响患者心理变化的因素.结果 心梗早期患者焦虑占83.75%.抑郁心理占65%,心梗早期心理以焦虑为主.对照组有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均未复发或死亡,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319,P<0.01).结论 护士可通过解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积极主动开展针对性健康指导,使患者平安度过危险期.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为病后及时有效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05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研究,检出心理障碍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患者住院后1周内心理问卷调查显示,86%的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干预前,患者SCL - 90评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SCL - 90评分与全国常模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敬先  马龙梅 《河北医药》2011,33(16):2544-2545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我院心血管内科高度重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行心理护理干预。评定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表示舒适度高的患者共48例(占96.0%),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表示舒适度高的患者共40例(占80.0%)。观察组中对护理表示舒适度高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差值分别和对照组的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安抚患者情绪,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提高护理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马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4,(11):234-235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直接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有126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的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另外辅以心理护理干预,运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该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评分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HAMA评分为(8.3.8±2.2)分,要明显地高于对照组患者,该两组患者HAMA评分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改善心肌梗死患者所出现的焦虑不安情绪,并有效地降低其对心肌梗死预后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付莉 《中国实用医药》2009,4(5):197-19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严重类型^[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伴心理应激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人院时的临床特点,探讨心理干预在女性AMI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03例女性AMI患者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比较有无焦虑、抑郁情绪及患者人院时的临床特征。将伴有心理应激的68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进行SAS、SDS评定。对2组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无心理应激的女性AMI患者相比较,伴心理应激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就诊延迟时间较长[(7.9±5.8)h比(5.1±3.6)h,P〈0.01],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者较多[分别为58.8%(40/68)比37.1%(13/35),41.2%(28/68)比20.O%(7/35),均P〈0.05]。4周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SAS总分、SDS总分均有显著降低[分别为(39.7±6.1)分比(53.8±6.7)分,(37.5±5.6)分比(54.6±7.1)分,均P〈0.01];干预组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6%(7/34)比44.1%(15/34),23.5%(8/34)比47.1%(16/34),5.9%(2/34)比23.5%(8/34),均P〈0.05]。结论与无心理应激的女性AMI患者比较,有心理应激者危险因素较多。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女性AMI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刘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211-212
目的分析并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SAS)量表和抑郁自评(SDS)量表分别评定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情绪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前和干预后焦虑患者分别为220例和35例,干预后患者焦虑情况明显减少。心理干预前和干预后抑郁患者分别为210例和33例,干预后患者抑郁情况也明显减少。结论心理干预对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特点,寻找适当而有效地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疗法及放松训练,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反应。结果42例伴有焦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障碍得到及时地护理干预,焦虑水平下降。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根据患者的病历号尾数进行分析。其中37例患者的病历号尾数为奇数,纳入研究组范畴;另外3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SAS与SDSA评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FACT-Cx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躯体状况、情感状况、总分以及宫颈癌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之后的SAS与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焦虑和抑郁得分,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后1周及干预后1个月抑郁和焦虑情况。结果对照组抑郁评分干预后1周(49.02±6.92)分,干预后1个月(44.71±6.92)分,实验组干预后1周(44.20±6.51)分,干预后1个月(37.82±6.46)分,对照组焦虑评分干预后1周(43.11±7.40)分,干预后1个月(41.15±7.29)分,实验组干预后1周(35.62±7.11)分,干预后1个月(33.62±7.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20.
余雪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116-1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周和干预后1个月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心理和抑郁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