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放射治疗摆位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等新技术的开展 ,实施这些技术时对放射治疗的摆位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放射治疗摆位技术是放疗计划执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对此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1 治疗体位的确定在治疗计划实施之前先要确定治疗体位。合适的体位既要考虑到设野的要求 ,又要考虑到病人的舒适度和每次摆位的重复性。治疗体位确定是关系到病人治疗时摆位的重复性好坏的关键 ,一般病人通常取仰卧位 ,双手平放身旁或置于胸前的自然体位。如头颈部治疗的病人 ,头不宜过仰 ,否则引起病人体位不适 ,如果在治疗过…  相似文献   

2.
根据其生物学特点及解剖学结构,决定了鼻咽癌(NPC)首选放射治疗,但在靶区周围及靶区内散布着众多的危机器官,例如脊髓、脑干、视神经、晶状体、脑垂体、颞颌关节等,不精确的体位固定都会产生影响[1]。为了使肿瘤靶区得到准确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时鼻咽癌的摆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是常见肿瘤之一,广东、广西较多见,近年来北方也常见。由于解剖的原因头颈部是一个多变易动的部位,这就给放射治疗摆位带来许多困难,加上头颈部分很多重要器官如:脑干、脊髓和眼球等在照射野的附近,稍不注意或移动,就会造成靶区偏移,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最终导致治疗失败,现就鼻咽癌的放疗摆位技术体会如下: 1 耳前野、面颈联合野照射 1.1 取侧卧位,头垫枕,枕高与人肩相等,矢状面与床平行,病人双臂置体侧中线自然下垂,下肢稍弯曲,鼻尖与枕骨粗隆相连虚线与床面平行,注意保护眼睛。 1.2 取仰卧位,水平照射,病人头部放正,不可左右摆动,病人体位要自然、舒适。此种方法有利于摆位的重复性,建议多用这种摆位方法。 2 全颈切线照射 取仰卧位,双肩下垫枕或楔形枕,头部放正,头过仰,但后仰要适度,一般仰在照射野上缘垂直于床面为好,仰头过度会使小脑、脑干受量过高。分野照射时,机架角可向外给5~10度,避开脊髓,全颈照射时注意中间挡铅,保护脊髓、喉部、脑干。 3 颈部垂直照射野 取侧卧位,头下垫枕,头枕高等于肩高,头部中心线矢状面平行于床面,垂直机头,下颌稍内收,也可取仰卧位,水平照射。 4 讨论 耳前野、面颈联合野和颈部垂直野此三野最好采取仰卧位,头垫枕,因为身体容易保持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子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效果,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对44例子宫颈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Ⅱ期23例,Ⅲ期18例,Ⅳ期3例.体外照射应用60钴-γ线,腔内近距离治疗应用WD-HDR18192铱治疗机.结果该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15.9%,全部为Ⅱ期患者,好转率为59.1%,总有效率为75.0%.结论单纯放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颈癌的方法,特别是Ⅱ期患者.但对晚期患者,治疗方案尚需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报告我院1963~1973年放疗后死亡的宫颈癌297例,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临床资料1、发病年龄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45. 4岁。2、症状见表1。3、病理(大体形态及镜下形态)有病历记载的257例,其中糜烂型7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扫描在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摆位中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取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0例,利用俯卧体架(abdomen board)和热塑体膜进行体位固定,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行1次CBCT扫描,并记录患者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20例患者共进行120次CBCT扫描验证摆位,校正前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95±0.074)cm,(0.373±0.090)cm,(0.302±0.078)cm;校正后误差分别为(0.014±0.012)cm,(0.034±0.022)cm,(0.020±0.017)cm;每位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逐渐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20例患者均顺利按放疗计划完成治疗,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100%,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CBCT扫描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多次重复摆位必然存在误差,只有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才能保证靶区剂量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7.
放射疗法是治疗子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与宫颈癌放疗效果有关的临床及病理因素,主要包括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及肿瘤大小等.而单纯分析宫颈癌放疗后肿瘤局部未予控制(未控)的高危因素的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8.
胸腹部肿瘤适形放射治疗摆位误差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我科胸腹部及盆腔肿瘤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摆位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为外放PTV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胸腹部及盆腔肿瘤患者30例,用真空垫加体膜固定,放疗前将移中心后的图像保存在计算机上,第二周开始每周在模拟机下按治疗条件一起复位,采集校野图像,与移中心后保存在计算机上的图像配准,用“#”型界定器测量X、Y、Z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由公式得出我科体部肿瘤放疗外扩PTV的理论边界X、Y、Z方向分别为5.08 mm、6.73 mm、4.52 mm.结论 通过对摆位误差的分析确定CTV到PTV外扩边界的大小,使治疗计划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子照射野成像系统(EPID)在食管癌放射治疗摆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学院放疗科行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7例,分析患者行放射治疗时的EPID图像共231幅,并与CT-simDRR图像进行解剖标志比对,测出其治疗中心在X、Y、Z方向上的误差(dx、dy、dz),分析影响误差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实际治疗中心与计划治疗中心在X轴上误差(dx-all)为(3.5±2.0)mm,Y轴上误差(dy-all)(4.4±2.6)mm,Z轴上误差(dz-all)为(-6.5±4.2)mm。dz-all与dx-all及dy-a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4)。颈段及胸上段患者的误差dx-up、dy-up、dz-up分为(2.5±1.4)、(3.2±1.5)、(-4.5±2.0)mm;中段(dm)及下段(dl)分为(4.2±2.3)、(5.2±2.9)、(-7.2±3.0)mm(;4.4±1.7)、(5.0±2.5)、(-6.8±2.9)mm。颈段及胸上段患者的误差(dup)明显小于胸中段及胸下段患者(dm及d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2;t=2.22,P=0.05;t=11.23,P=0.000)。放疗期间每周测患者体质量发现,随放疗次数的增加(时间增加),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体质量下降(0~2.5kg);分析体质量变化与治疗中心误差变化发现,不管是颈段、胸上段或是胸中下段肿瘤,摆位误差变化均与体质量的下降呈正相关,即体质量下降越多,误差越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ID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摆位误差明显小于胸中段及胸下段者,对于治疗期间体质量明显变化的患者及时进行重新定位有利于提高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扫描在宫颈癌病人调强放疗摆位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病人20例,利用俯卧体架和热塑体膜进行体位固定,初次治疗前对病人行锥形束CT扫描,治疗过程当中每周行1次CBCT扫描,获取病人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上的误差数值,对这些数值进行分析并在线校正.结果 20例病人总共进行了120次CBCT扫描验证,校正前病人在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腹背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95±0.074)、(0.373±0.090)、(0.302±0.078) cm;校正后三个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014±0.012)、(0.034±0.022)、(0.020±0.017) cm;每例病人治疗过程中摆位的误差逐渐降低,体位重复率高,20例病人的放疗按计划顺利完成,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100%,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CBCT扫描有利于对摆位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以保证实施准确的处方剂量,减少辐射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1.
周士忠  李克新 《江苏医药》2013,39(12):1468-1470
目的 探讨降低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措施,提高调强放疗的质量.方法 选择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6例,利用头颈肩底板和头颈肩面膜进行体位的精确固定,通过技术员细心规范的摆位,以及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机载锥形束CT(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至少1次CBCT扫描,取得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进行判断和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26例患者进行122例次CBCT扫描位置验证,其中首次摆位26例次,治疗过程中96例次,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数值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所有患者能顺利完成放疗计划,肿瘤局控率97.2%,完全缓解81.4%,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质量控制,技术改进,可以保证治疗体位的重复性,使摆位误差降到最小,达到调强放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我科54例接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患者摆位的经验,以期提高摆位精度。方法采用适形调强治疗,全部采用等中心激光灯摆位和热塑网膜加体架固定,通过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验证,分析治疗中心在X,Y,Z轴方向上的误差。结果治疗中心在X,Y,Z轴方向上的误差均小于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之间的距离,满足适形调强治疗的临床要求。结论通过及时进行电子影像监测和改进放射治疗技术,可以提高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摆位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胸部肿瘤患者实施放射治疗时,两种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的测量情况。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研究对象均为此阶段某院收治的60例胸部肿瘤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真空垫固定体位,观察组患者采用头颈肩面膜固定体位。两组患者均在首次放射治疗前给予CBCT验证,并将CBCT图像与原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校正,获得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的线性误差及前后轴线(Y轴)的旋转误差共四个维度的误差数据,并分析比较两组的误差数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X轴、Y轴及前后轴线(Y轴)的旋转三个维度的摆位偏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Z轴偏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采用头颈肩面膜固定体位技术可减小其摆位误差,并显著提升其精准度,故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14.
15.
面模摆位在头颈肿瘤放射治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放射治疗的成败与摆位正确性有很大关系,文献报道喉癌放疗的摆位精度误差1mm引起局部控制率下降5%左右。笔者经多年实践体会到,胸腹部、四肢肿瘤患者的放射摆位技术较容易,而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摆位技术较困难,特别是年...  相似文献   

16.
17.
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子宫颈癌的护理福建省肿瘤医院邱枝青1995年1月至6月,我科对73例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现报告观察及护理体会。一、临床资料本组73例中年龄最大72岁,最小27岁,平均49.5岁;其中40~65岁占91.7%。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固定角度静态调强与弧形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进行对比分析,以指导临床.方法 24例肺癌患者分为固定角度静态调强与弧形动态调强两组,每周进行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以千伏级锥形束CT (CBCT)扫描验证,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固定角度静态调强组治疗前误差总值154.0 mm、治疗后误差总值187.0 mm、运动误差总值33.0 mm、运动误差(0.6±0.5) mm;B弧形动态调强组治疗前误差总值148.5 mm、治疗后误差总值159.5 mm、运动误差总值11.0mm、运动误差(0.2±0.2) mm.两组运动误差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弧形动态调强放疗不仅治疗效率高,且具有高效精确、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胸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在每天治疗时,利用机载的锥形束CT(CBCT)进行CT扫描,获得图像,重建后利用图像引导,在线与模拟CT定位图像进行比对。以此获得摆位误差数值,结果 x轴、y轴以及z轴上平移的个体系统误差的标准差分别是3.01、3.51、1.86 mm;在x、y以及z轴上个体随机误差的标准差为1.61、2.11、1.16 mm。结论对胸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需要寻求合适的CTV和PTV之间的间隙值,并根据该间隙值制定治疗计划,从而使治疗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时摆位误差的影响因素,为计算胸部肿瘤靶区个体化摆位扩边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以接受3DCRT的胸部肿瘤(主要靶区位于纵隔)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配比DRR和EPI来测量摆位误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按不同因素分别计算摆位扩边值。结果:共136例患者入组,全组患者在x、y、z三轴上摆位扩边分别为0.78cm、1.03cm和0.61cm。病变部位、性别、肺容量分别为y轴个体随机误差、z轴个体系统误差、z轴个体随机误差的独立影响因素。隆突上、下病变相应的y轴摆位扩边分别为1.03cm、1.02cm。男性、女性相应的z轴摆位扩边分别为0.49cm、0.64cm。肺活量在3500cm3上、下者相应的z轴摆位扩边为0.60cm、0.62cm。结论:性别、病变部位和肺容量分别在不同方向上影响胸部肿瘤3DCRT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