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学荣  张榜硕  陈永平 《安徽医药》2019,23(8):1674-1676
目的 观察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 按纳入标准,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RA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艾拉莫德组使用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甲氨蝶呤组使用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治疗,记录两组病人治疗12周后的临床指标,包括DAS28评分、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 结果 艾拉莫德组总有效率为96.66%,甲氨蝶呤组为93.33%,艾拉莫德组疗效优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4.505,P=0.034)。艾拉莫德组与甲氨蝶呤组在治疗前的DAS28评分、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治疗后,两组DAS28评分、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拉莫德组的DAS28评分、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数值均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对难治性RA病人具有确切的近期疗效,优于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活络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艾拉莫德片,2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大活络丸,1丸/次,2次/d。两组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DAS28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83%(P<0.05)。治疗后,两组IL-6、IL-8、TNF-α、CRP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IL-6、IL-8、TNF-α、CRP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DAS28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类风湿DAS28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明显高于治疗组的8.33%(P<0.05)。结论大活络丸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艾拉莫德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柴胡地芍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口服艾拉莫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胡地芍汤,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干燥综合征患者自我报告指数评分(ESSPRI)、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评分(ESSDAI)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水平及泪液分泌(Schirmer)试验、唾液流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77.27%)高于对照组(5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SSPRI评分、ESSDAI评分以及IgG,IgM,IgA,IL-1β,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在周口市中医院骨一科收治的86例RA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类风湿因子阳性率、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DAS28评分及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2.86±0.57分;17(39.53%)]明显低于对照组[3.43±0.76分;27(62.79%)](t=-3.934,x2=4.654,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12.572,-9.949,-9.196,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在均未发生胃部不适、白细胞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病情,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及甲泼尼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氨蝶呤组及甲泼尼龙组,各90例,分别接受谊赛普注射联合甲氨蝶呤片口服或甲泼尼龙片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持续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2周后甲氨蝶呤组关节肿胀个数明显少于甲泼尼龙组,治疗6周及12周甲氨蝶呤组晨僵持续时间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甲泼尼龙组(P〈0.05);两组患者关节压痛个数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甲氨蝶呤组改变程度较甲泼尼龙组更为显著(P〈0.05);甲氨蝶呤组关节压痛和肿胀关节数改善20%(ARC20)35例,ARC5041例,ARC7014例,甲泼尼龙组分别为49例,32例和9例,甲氨蝶呤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甲氨蝶呤组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甲泼尼龙组出现2例肌酐升高,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可起到互补作用,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体征,且起效快、用药时间短,安全性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艾拉莫德与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一组予以艾拉莫德治疗,一组予以羟氯喹治疗,分别设为艾拉莫德组与羟氯喹组,比较两组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艾拉莫德组ESSDAI评分为(6.38±1.32)分、Schirmeri试验评分为(3.65±1.09)分;羟氯喹组分别为(8.85±1.20)分、(3.29±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拉莫德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羟氯喹组的83.3%(P<0.05)。结论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较羟氯喹更胜一筹,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辅助甲泼尼龙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90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不适、血压升高、低血钾、头晕头痛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多莫德辅助甲泼尼龙治疗ITP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疗效和较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SS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的ESSDAI、ESSPRI、ESR、CRP、IgG、IgA及IgM水平均较治疗前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 G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4年10月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GBS患者25例,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13例)与对照组(1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GBS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1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治疗,每次10 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口服艾拉莫德治疗,每次25 mg,每天2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白介素-6、淋巴细胞绝对值、免疫球蛋白G。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免疫球蛋白G、白介素-6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7,(6):769-772
目的:比较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和双醋瑞因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98例R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艾拉莫德片25 mg,每日2次+甲氨蝶呤片初始剂量10 mg,每周1次,2周后增加至12.5 mg,并于第2个周期加量至15 mg,每周1次。观察组患者口服艾拉莫德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双醋瑞因胶囊50 mg,每日2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28个关节压痛数、28个关节肿胀数、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介素1(I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早期血流峰值(E峰)、左室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峰)、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28个关节压痛数、28个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ESR、RF、IL-1、TNF-α、CRP、VEGF、MDA、TAOC、A峰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OD、E峰、E/A、LVEF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RRA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及降低炎症反应作用方面均优于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而两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艾拉莫德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对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本院2015年1~12月接诊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患者44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艾拉莫德药物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采用艾拉莫德药物治疗后ESR、CRP、RF、晨僵时间、DAS28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肺部HRCT未显示明显改变,动脉血氧分压较治疗前升高且得到明显改善(P<0.05),副作用发生率均比治疗前降低。结论:采用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疗效确切,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无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68例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n=34)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n=34)单纯采取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肾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肾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早期恢复患者肾功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敬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72-1473
目的 比较甲泼尼龙与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于清晨顿服泼尼松,观察组顿服甲泼尼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肝损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84.85%)(x2=1.44,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69,P<0.05);观察组患者肝损害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t =5.62,5.13,P<0.05).结论 甲泼尼龙与泼尼松均能有较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但甲泼尼龙的效果优于泼尼松,对患者肝损害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观察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肽(CTX-Ⅰ)的影响。方法: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晨僵时间、关节疼痛评分、胸廓扩张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SOD、CTX-Ⅰ水平变化,以及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评分、胸廓扩张度,以及血清CRP、ESR、SOD、CTX-Ⅰ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缓解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清除氧自由基,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以及对C反应蛋白(CRP)、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R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甲氨蝶呤)和观察组(艾拉莫德+甲氨蝶呤),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10%比80.36%,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生化指标[CRP,PD-1,ESR,丙二醛(MDA)]的水平均更低(P<0.05),生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更高(P<0.05);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7.24%比10.71%,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CRP,PD-1,ESR水平,调节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59例,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采取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喋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量、关节肿胀数量、关节疼痛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量、关节肿胀数量、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量、关节肿胀数量、关节疼痛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喋呤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52-54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短期效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初治或复发患儿75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疗程疗效,两组水肿消退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达到缓解所需时间。者治疗前后左髋骨密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水肿消退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达到缓解所需时间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左髋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短期效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DAIN)的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组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少尿期、多尿期、蛋白尿和血尿消失时间和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疗效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E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DAIN,具有协同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32):4530-4533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片10 mg口服,每周1次,2周后逐渐增至15 mg,每周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拉莫德片25 mg餐后口服,bi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明显少于治疗前,晨僵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CRP、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较单用甲氨蝶呤更能够提高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抑制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