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种急性和慢性肺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统称为肺间质疾病 ,肺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肺间质疾病的共同结局 ,是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是最常见的肺间质疾病 ,也是肺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目前对IPF新的国际共识与研究进展[1] ,对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作扼要综述。1 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多数肺间质疾病病因未明 ,其发病机制目前也未完全阐明 ,IPF是最常见的肺间质疾病 ,研究最多。目前IPF和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 ,肺纤维化发病过程可概括为肺损…  相似文献   

2.
肺间质纤维化治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间质疾病虽然有诸多病因,但发病机制、病理改变、自然演变和预后均有不同,但肺间质纤维化是许多病因不同的肺间质疾病的最终结局。肺间质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渐进性劳力性气急、干咳、双下肺吸气末捻发音,弥散功能减退,X线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网格状阴影,最终可导致严重的双肺间质纤维化及呼吸衰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E)是间质性肺病的代表性疾病,系指病因不明,局限于肺部的肺纤维化。也称为Hamman-Rich综合征,隐原性致纤维化肺泡炎(Scadding),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ititial pneumonia,IIP),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等。本病的早期为肺泡炎,但随之出现的肺间质纤维化贯穿整个历程。以往大多数文献以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命名,但近10年来对肺纤维化的病理和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认识肺纤维化的病理经过:各种不明的致病因子→肺泡炎症→上皮基底膜遭致破坏→肺泡腔内纤维化→最终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纤维化和囊泡蜂窝肺。在肺纤维化形成和发展,细胞因子介导的肺泡炎及其后的肺纤维化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能针对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并加以阻断,有可能改善目前传统肺间质纤维化治疗不尽人意的现状,开辟治疗肺纤维化的新途径。本文报告有关肺间质纤维化治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累及肺间质的慢性肺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是,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的预后很差,一般确诊后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清楚,但是关于家族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报道提示基因异常在此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采用数学随机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用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部生理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肺部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部生理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肺部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肺部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肺间质纤维化又称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及肺纤维化[1].其病因非常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一般局限于非特异性抗炎、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西医治疗,疗效不能令人满意,且往往有较大的副作用.目前尚无药改变或逆转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炎症过程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Ⅱ型呼吸衰竭病例中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下降的中医病机。方法:采用SAS8.2,统计分析Ⅱ型呼吸衰竭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以及应用中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前后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数量。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人组与COPD病人组以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络闭阻、肺痿为其主要中医病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在某医院回顾性收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的资料,其中有25例患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的改变以及影像学检查和血气检查等指标。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为由慢性型阻塞性肺疾病过渡于肺间质纤维化的状态,在影像学上却是具有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如呼吸困难出现得早且进展快,在血气分析检查中显示低氧血症,而检查其肺功能发现出现混合型的呼吸困难的症状。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有其特有的临床症状,区别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个混合型疾病。  相似文献   

8.
慢性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大组疾病谱,其疾病庞杂,病因各异,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ILD代表性疾病,致纤维化严重,预后不良,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对IPF做了大量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工作,在IPF的概念、病理分类、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芪红汤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中药芪红汤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芪红汤口服,对照组予激素强的松口服,观察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总有效率43.33%,治疗组在症状总积分及喘息、咳嗽、Velcro罗音等积分下降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能显著提高肺弥散功能和血氧,且再感染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芪红汤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存在的、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而肺间质纤维化以弥漫性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较常见。久病入络理论体系由来已久,后世医家深受"久病入络"理论体系的影响并加以创新。基于"久病入络"理论的认识,结合肺的生理病理特点,能够很好的用于阐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演变过程。该文将分别从病机、病变部位、病理变化、疾病性质四方面进行论述,有利于深入分析两种疾病之间的关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为化瘀通络治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