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与脑血管淀粉样蛋白沉积有关。脑血管Aβ沉积伴随脑血管的功能和病理变化。CAA相关的血管改变导致出血性病变[脑叶出血,皮质微出血和皮层浅表铁血黄素沉积(cSS)/局灶性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缺血性病变(皮质梗死和白质缺血性改变)及CAA相关的炎症/血管炎引起的亚急性脑白质病。随着神经影像学发展,如梯度回波T2~*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可用于检测皮质微出血和cSS。另外,脑脊液的标记物对诊治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包括CAA的Aβ40水平和CAA相关炎症抗Aβ抗体的水平。本文综述了CAA和CAA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生物标志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 我院自1987年8月~1991年8月,共收治脑动静脉畸形(AVM)急性出血8例,其中治愈7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43岁,平均29岁.发病部位:额叶3例,颞叶2例,顶叶1例,额顶叶1例.颞与小脑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淀粉样脑血管病(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相关脑出血(CAAH)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分析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脑组织局部解剖,总结CAAH的临床特点。结果:CAAH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类似于高血压性脑出血。CAAH可并存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可加重CAA改变。典型CAA脑出血以皮质、皮质下脑叶出血多见,血肿形态多不规则,占位效应明显。但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部位,如基底节、丘脑出血,并不能排除CAA脑出血的可能。结论:高血压病为脑出血的常见病因,CAA是脑出血的重要病因,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出血复发的时间、部位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 2 0 0 2年间我科 52例复发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 2年内复发率最高 (76 9% ) ,再出血部位在首次出血的对侧占 78 8% ,同侧占 2 1 2 % ,无 1例发生于同一部位。结论 :高血压及脑淀粉样血管病 (CAA)为目前复发性脑出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首次出血后有效控制血压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预后.方法 本组63例均证实为颅内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行GDC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栓塞结束后临床随访结果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观察患者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手术时间、急性脑积水程度、迟发性脑积水程度、术后颅内压力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63例患者中,栓塞治疗中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瘤腔,无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无动脉栓塞或血栓发生.临床随访恢复良好39例,轻、中度残疾22例,重度残疾或死亡2例,均无栓塞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影像学随访42例,1例动脉瘤栓塞术后瘤颈复发,41例动脉瘤均保持手术栓塞结束当时的状态.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因素依次是: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②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③术后颅内压力.结论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影响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脑内出血(ICH)初始严重程度和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作者对其脑血管中心的251例连续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在ICH发病24h内住院。结果:57例(23%)患者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期间,ICH进一步发展。抗血小板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是预防卒中复发(63%)。与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更常见年龄≥70岁(60%vs35%,P<0.001)、以前有症状性缺血性卒中(54%vs7%,P<0.0001)、糖尿病(26%vs15%,P<0.05)以及心脏病(32%vs8%,P<0.0001)。抗血小板治疗是住院第2天血肿体积增大超过40%…  相似文献   

7.
脑淀粉样血管病与老年人自发性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相关的脑出血(CAAH)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8年来收治经手术治疗的26例CAAH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出血位于额叶13例,顶叶11例,颞叶3例,枕叶2例。治愈10例,好转14例,死亡2例。结论 CAAH以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出血部位多在脑叶,其中以额顶最常见,且有多灶、易复发的特点;在掌握一定适应证的情况下,外科手术干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脑血管淀粉样变性(CAA)可能是多灶性出血和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原因之一[1]。文献报道发生淀粉样变性的血管以枕叶软脑膜的中小动脉为主[2],本文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软脑膜血管的病理观察,探讨CAA与年龄、血压的关系,以及软脑膜血管的受累情况。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脑出血患者脑标本完整者31例,男性15例,女性16例,年龄43~84岁,平均68.4岁,脑叶出血6例、基底节区出血17例、脑干出血5例、小脑出血3例,均为单发出血灶。有高血压病史者24例,无高血压者7例。以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死亡患者的脑标本8例,作为对照,其中…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55例死亡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脑出血(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引起,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死率极高。发病后的意识状态、血压增高、出血部位及血肿的大小,继发脑及各脏器功能衰竭对预后起重要作用。现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入院后死亡的脑出血患者55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影响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可并发心电图改变,一些学者认为,心电图的改变与脑出血的部位有关,本文对发病48h内完整12导联心电图及脑CT资料的204例脑出血病例应用χ2检验,对其部位与心电图的改变的关系作了探讨。资料来源:本院1989年7月至1995年6月收治的204例脑出血患者经脑CT诊断及发病后48h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均为发病1~2d入院的患者,其中男性132例,女性72例,年龄9~86岁;其中50岁以下111人,占54·4%,51~60岁45人,占22·1%,61~70岁39人,占19·1%,71岁以下者9人,占4·4%,95·6%的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下,其中50岁以下占多数。出血部位:脑叶出血组71例位于顶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