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术后第7天开始逐渐进行康复锻炼,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估及膝关节韧带损伤评估(HSS),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 0.01、P 〈 0.05),但观察组HSS提高更显著(P 〈 0.05).结论 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4月间于我院骨科就诊的136例确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验组给予膝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采取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本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相比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膝关节功能改善更为明显,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重要性。方法对15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股骨干骨折患者由医师制定康复方案,护士具体指导行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护理工作在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0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和肢体肿胀平均时间;护理前后患者患肢疼痛水平和肿胀周径;护理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实验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疼痛和肢体肿胀平均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肢疼痛水平和肿胀周径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肢疼痛水平和肿胀周径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减轻患肢肿胀疼痛,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105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复位效果、术后疼痛程度评分(VAS)及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复位效果优良率为96.23%,与对照组92.3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术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护理优良率。结果实验组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0.72±4.83)、(86.13±5.52)、(90.23±4.6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3.21±5.21)、(78.72±5.12)、(81.72±4.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优良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开展术后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有助于护理优良率提升,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股骨下段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下定位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集的50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直视下有限切开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实验组实施关节镜下定位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临床疗效、膝关节Neer功能恢复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初愈时间、负重功能锻炼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膝关节Neer功能恢复量表中5个维度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股骨下段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下定位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有确切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96例股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按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4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患肢蜡疗联合TDP神灯照射疗法,观察并记录术后1周内并发症及护理问题.结果 术口疼痛Ⅱ度以上对照组33例,实验组12例;术口水肿(++)以上对照组33例,实验组12例;两组患者在术口疼痛、水肿、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蜡疗联合TDP神灯照射疗法,对预防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水肿、疼痛等护理问题效果显著,对预防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护理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启增  王冰  任鸿 《河北医药》2010,32(11):1393-1394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带锁髓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股骨干骨折带锁髓钉内固定术后患者30例,共41肢,手术第1-3天开始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同时疼痛部位行810n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第8天开始使用膝关节训练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hon,CPM)治疗,观察患者康复治疗后美国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结果术后21d平均HSS评分91分,平均膝关节屈曲度为120°。结论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术后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可减轻粘连,缓解局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是提高术后疗效的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0.
李毅 《中国医药科学》2019,(10):233-235
目的给予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双钢板固定植骨术结合经皮复位有限固定术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双板固定植骨术进行治疗,实验组25例患者给予双钢板固定植骨术结合经皮复位有限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 (1)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2.0%)较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6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 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取双钢板固定植骨术结合经皮复位有限固定术进行治疗有效的降低了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造成的伤害,加速了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6,(13):136-138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体外固定装置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医院诊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采用体外固定装置术治疗,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家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优良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52.5%(P0.05);实验组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患者体外固定装置术后实施家庭护理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孙莉  张娟芝 《贵州医药》2023,(10):1667-1668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在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并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给予基于早期关节连续性被动运动的康复训练,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8周。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Lysholm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在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也可改善护患关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换则会均分成实验组(49例)、对照组(49例)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膝关节肿胀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主活动度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3、7天关节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关节肿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曾祥华  汪玲  李梅  鲍瑞芝 《中国当代医药》2013,(35):121-122,129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 应用Harri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干预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结论 对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胡野  周业金  江渟  张逸飞 《安徽医药》2014,(8):1491-1493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选取内固定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该科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股骨干骨折,均获得随访,其中20例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20例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值、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膝关节优良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膝关节优良率及术后48 h平均血红蛋白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切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体来说,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优于锁钉钢板,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推荐首选交锁髓内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方法选择60例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对照组(30例) 康复组患者以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 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余治疗同治疗组。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膝关节活动度评价标准。结果60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康复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可明显促进膝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常规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由患者自行掌握;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计划、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2组术后6个月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余红  刘坤 《现代临床医学》2016,42(3):219-220
对膝部骨折患者术后采用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护理的效果与膝关节功能恢复作用进行分析探究。选取在我院接受膝部骨折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给予CPM护理,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护理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与主活动度评分情况。试验组护理后膝关节功能评分67.4±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的52.8±5.7分(t=11.060 2,P<0.05)。试验组研究对象护理后膝关节主活动度评分78.6±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膝关节主活动度评分的62.5±3.6分(t=17.199 3,P<0.05)。采用CPM护理措施对膝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的效果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活动能力,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1-2017/12我院收治的86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同把全部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方面有着确切效果,能够明显缓解和消除术后疼痛感,保障骨折的正常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我院接收的8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出血量(99.85±13.88)mL、疼痛评分(1.54±0.27)分、骨折愈合(11.95±2.46)周,相较对照组均更少(P <0.05);并发症总发生率4.76%,相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 <0.05);术后优良率95.24%,相较对照组均明显更高(P <0.05)。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程度,加快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术后优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