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肱骨远端后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6例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后外侧入路组和前外侧入路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后外侧入路组采用肱骨远端后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组采用前外侧入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桡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后外侧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3个月肘关节屈曲及伸直活动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Mayo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外侧入路组Mayo关节评分高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后外侧入路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的桡神经损伤比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效果较好,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桡神经损伤发生率未增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肩关节前侧入路解剖钢板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三角肌中心入路手术,对照组采用经胸大肌与三角肌入路手术,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3.65%,对照组优良率为88.8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三角肌中心入路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相对于经胸大肌与三角肌入路,具有预后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杨锋  刘美芳 《当代医学》2014,(31):71-72
目的比较经肩关节前内侧与肩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九江市第六人民医院186例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93)。试验组采用经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对照组选择肩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愈效果与临床表现,同时在患者出院后随访调查其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234.54±36.78)m L明显高于对照组(98.45±21.89)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上试验组(51.32±16.3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88.13±16.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肩关节前内侧与外侧入路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中,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经肩关节外侧入路手术对患者的损伤程度轻,经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肩关节前内侧与肩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186例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经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对照组选择肩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愈效果与临床表现,同时在患者出院后随访调查其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肩关节前内侧与外侧入路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中,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经肩关节外侧入路手术对患者的损伤程度轻,经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张强 《吉林医学》2014,(34):7618-7619
目的:探讨经不同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分组。A组经前外侧入路,B组经双侧入路。对比两组在优良率、疼痛程度、感染率、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B组优良率较高,但同时感染率和术中出血量也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VAS评分发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前外侧入路和双侧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经双侧入路效果更好,但同时也具有出血量和感染率较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肱骨干不同部位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2003年5月~2010年8月间,对于肱骨干骨折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即肱骨干上段骨折采用传统的前外侧入路、肱骨干中段骨折采用前内侧入路、肱骨下段采用后正中入路.统计病例169例,其中上段骨折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42例不做比较,我们主要对中、下段骨折手术治疗的127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桡神经对手术操作影响率对比分析.结果 对肱骨中段采用前内侧入路及下段行后侧入路较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具有明显地优越性,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桡神经对手术操作影响率减小.结论 经后方劈肱三头肌入路可较好的显露肱骨下段、前内侧入路能满意的显露肱骨中段、前外侧入路能很好的显露肱骨上段,而且相应部位肱骨光滑平直能对骨折进行妥善固定,三切口均绕开桡神经使手术操作更加容易,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患者选择前外侧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和观察组(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比2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以及肘、肩关节功能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90. 03 ± 5. 63)ml、手术时间(85. 08 ± 4. 61)分钟、骨折愈合时间(9. 02 ± 1. 25)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130. 31 ± 6. 70)ml、手术时间(103. 40 ± 4. 50)分钟、骨折愈合时间(13. 62 ± 1. 50)周;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0. 24% 、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2. 6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72. 50% 、肩关节功能优良率77. 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效果明显,在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上均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肘、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刘昊 《黑龙江医学》2021,45(6):586-587
目的:分析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运用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夹闭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接收的64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均行显微夹闭术,对照组经翼点入路,观察组经眶上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预后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总用时短,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及骨瓣大小均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优良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慢性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头皮愈合不良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夹闭术和翼点入路显微夹闭术均可有效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而眶上外侧入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随机化抽样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6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腹直肌外侧入路组(43例)和髂腹股沟入路组(43例)。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接受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髂腹股沟入路组接受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骨折复位优良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满意度。结果 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较髂腹股沟入路组短,术中出血量较髂腹股沟入路组少,手术时间较髂腹股沟入路组短(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3.02%(40/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76.74%(33/43)高(P<0.05)。术后6个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较髂腹股沟入路组高(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18.60%(8/43)]低(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骨折复位满意度[95.35%(41/43)]较髂腹股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股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随机分为前外侧组、外侧组和后外侧组。前外侧组患者24例,采用前外侧入路手术,外侧组患者32例,采用外侧入路手术,后外侧组患者30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比较3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HSS评分情况。结果:外侧组和后外侧组患者术后优良率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前外侧组患者(P<0.01),后外侧组患者术后优良率好于外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不同术式的疗效优劣依次为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内侧手术入路对肱骨干骨折复位和内固定,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病人随访1~5年,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无副损伤,术后无感染、固定失败、长期的挠神经麻痹、骨不连等并发症,肩和肘的功能好.患肢感觉、肌力和血液循环好.结论 此种手术入路是可行的,对有上臂内侧伤口和美观要求较高的病人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肩关节前内侧入路联合"旋转门"操作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间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3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6例。传统组传统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手术,联合组改良肩关节前内侧入路联合"旋转门"操作技术,分析两种手术方案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状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联合组术后6个月Neer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肩关节前内侧入路联合"旋转门"操作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手术创伤,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司卫兵  秦卫  胡丹 《吉林医学》2013,34(19):3868-3869
目的:评价后侧入路微创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肱骨中远段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骨折,后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骨折。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复查,予以摄肱骨正侧位X线片以及记录骨折愈合时问、肩关节和肘关节屈伸范围。术后6个月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感染、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均骨性愈合。无一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患侧肩关节UCLA评分与健侧对比,6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05),但肘关节Mayo评分则提示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肱骨干中下段肱骨干骨折可采用MIPO技术治疗。后路锁定钢板固定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1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后评估两组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比较两组手术和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腰背疼痛NR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腰椎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两组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d、3d两组CK-MB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7d两组CK-MB水平均逐渐恢复,且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两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腰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对骨折复位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改良前侧入路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内侧入路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改良前侧入路手术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治疗前肘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肘关节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高于观察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使骨折端复位,与内侧入路相比,改良前侧入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神经及尺骨冠状突周围血管造成的损伤较小,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扩展劈三角肌入路手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胸三角肌入路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经扩展劈三角肌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3、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经扩展劈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肩关节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18.
王晓锋  邬哲慧  张志文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57-1358
目的探讨在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中,对比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方式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前外侧入路方式治疗疾病,而实验组则采取改良后外侧入路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手术情况上,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在患者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上,实验组功能优良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中下段骨折疾病,相比应用前外侧入路的手术方式,采取改良后外侧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康复时间短及手术预后效果良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髋臼前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解剖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3.3%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43.3% (P <0.05).结论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视野显露充分,复位良好,有利于术后临床功能的更好恢复,因此可作为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类型的首选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关节外半伸膝位内侧髌旁入路与经髌腱入路髄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2月,采用关节外半伸膝位内侧髌旁入路髄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13例病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时期18例采用传统屈膝位经髌腱入路髄内钉技术治疗的胫骨干骨折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随访期间并发症及髌前疼痛发生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3个月,平均28.4个月。2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疼痛发生率2组比较,观察组15.4%,低于对照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采用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外半伸膝位髌旁内侧入路、经髌腱入路髄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关节外半伸膝位髌旁内侧入路髓内钉技术在髄内钉置钉时可使骨折复位及维持、透视等操作更加简单,在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