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结构产生变化,经济形态出现转型,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心理,这导致处于自我认同关键期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增多,且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张志勇[1]在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中发现,20%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  相似文献   

2.
王蕊 《校园心理》2020,(2):151-153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探索期,有自我探索和处理与自己“内在小孩”关系,提升自我的需要。基于阿德勒理论和正面管教理念,以琳·洛特创立的鼓励咨询为蓝本的鼓励咨询学习小组课程可帮助学生看见并重新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进一步了解“我是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突围自己的人生局限。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大课和个体咨询相比,该课程的自愿和尊重原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且指导教师和学员之间的联结深入,课程实操性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有效延伸。  相似文献   

3.
人格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讲授《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并且在课前与课后两次使用16PF量表对选课学生进行课前与课后测查。结果学生主观报告该课程对于有效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在16PF测试结果上,除一项因子有显著性变化外,其他因子得分虽较课前有变化,但经t检验,并未达到显著性。结论《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其中一些因素的影响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尝试从人格教育入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通过采用卡特尔 1 6PF、SCL— 90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 ,对由首都经贸大学二年级选修《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学生组成的实验组和以随机方式抽取的同期学生组成的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结果 发现《人格心理学》课程教育对于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非常明显 ,但对于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则不明显。结论 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人格心理学教育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琴  林静 《校园心理》2012,(4):247-249
<正>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必要途径,也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的有效方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是否到位、心理调适能力是否掌握,极大程度依托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效。然而各高校在该课程以往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指导性文件的规范与要求,不仅课程名称不统一,而且课程的地位、目标、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课程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1],大学生们认为最需要,但同时也最不满意的课程均为心理健康课。刘海燕和宁淑芳[2]调查表明,43.1%的学生认为高校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实施过程有欠科学。鉴于此,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实效性的基础上,依照国  相似文献   

6.
<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大都放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各类心理问题上,忽视了学生潜质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存在一定偏差。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将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12名医学生在医学心理学课程授课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及分析。结果①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后,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授课前(t=4.31,P﹤0.05);②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后,学生的抑郁水平显著低于授课前(t=5.88,P﹤0.05);③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后,学生的人际信任感显著高于授课前(t=5.22,P﹤0.05)。结论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教育部专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干课程,其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对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已有研究进行述评具有重要意义。1核心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正>探索和建设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对于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1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和重  相似文献   

10.
涂翠平 《校园心理》2012,(4):271-272
<正>随着全社会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开设心理必修课和选修课已成为各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而设置的专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性质,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而电影的直观性、艺术性和娱乐性在吸引学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项以1000名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得出结论,大学生回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越来越多高等职业院校工作者的重视~([1])。根据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一起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置身于社会变迁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适应与发生展的严峻挑战~([2])。有必要对高等职业学生  相似文献   

12.
<正>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立德树人靠什么来落实呢?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包括3个方面,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其中六大素养中就有健康生活素养,而健康生活素养又包括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等要点,本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来思考和探索中等职业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建构,关注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努力培养中等职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等职业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职业辅  相似文献   

13.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军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出发,对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学员队干部的重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有关硬件设施;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档案;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发挥社圈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军校学员的心理互助功能;提高体育锻炼水平;正确面对网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军校学员广泛的再趣。  相似文献   

14.
<正>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不但能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健全的个性和人格能力,而且能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医学高等院校也高度重视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了各种途径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诸如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各种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心理辅导机构人员的松散与专业化水平不高、个人能力有限、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式。方法运用班级团体辅导方法,对56名深圳某技师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维护》任选课学生进行为期18周、每周90分钟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与教育,结束课程后集体完成自编《技校生心理健康维护课程效果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①t检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对心理健康的概念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自我的接纳程度"、"自信程度"、"对自身情绪的觉察程度"、"对自身情绪控制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异性交往的状况"、"对恋爱的认识"、"与父母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认识"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开学初得分(P<0.01);②学生最希望学习的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79%)、"有效的情绪调节与管理"(68%)、"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64%)、"认识自我,塑造自我"(63%)和"心理问题的预防"(52%);③学生收获最大的教学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52%)、"心理问题的预防"(4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41%);④学生认为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有"沟通与人际交往"(36%)、"学习心理与创造性思维"(3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36%)、"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32%)等内容;⑤学生认为可以少讲的内容有"心理健康概述"(38%)。结论①开设以团体辅导和知识讲座为主要方式心理健康课效果明显;②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其心理发展特征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年龄相近,处在相同的学习条件和人际环境中,存在许多相似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个体存在的心理困扰用心理咨询的方式予以帮助,但对学生共同的问题,个体咨询的力量就显得势单力薄。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运用适当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和训练,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在大学校园中,人际交往问题排在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首位,已成为困扰和影响大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对高等职业大学生开设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的团体辅导课程,探讨改良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为形成具有高等职业院校特色的学生心理、品德和人格教育与训练体系,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健康人格的创业型、复合型人才,让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也能在职场上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我们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注册入学的2011级学生,于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尝试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团体训练》课,将体验式教学法引进课堂。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课程设置得到了90%以上学生的肯定和认可,教学效果明显。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团体训练》与以往教学有些不同,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游戏  相似文献   

19.
对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干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学课程和个别主动干预对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有效性和程度。方法选取扬州大学参加心理咨询与治疗公选课的大一学生94名.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因子分大于2.5分的31名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采用心理学课程和个别主动干预两种干预方式对学生进行干预。结果心理学的课程对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明显改善作用(P〈0.01).而有违“采访者自愿原则”的个别主动心理干预方式的效果,尚需今后进一步研究。结论心理学课程可以影响大学生SCL-90评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示高校应采用心理学课程或讲座为主、个别心理咨询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20.
张玉堂 《校园心理》2010,8(1):12-14
对兰州市7所重点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教师专业来源及教师的培训情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开课对象和开课节数等方面。同时,在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