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神经肌电图(EMG)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前评估及预后评价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手术探查确诊作为金标准,术前采用EMG检测,分析其诊断效果,术后随访采用EMG检测评估其预后效果。结果:术前采用EMG检测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类型的准确率为96. 25%,Kappa检验发现其与手术探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κ=0. 943,P<0. 05);术前采用EMG检测诊断臂丛神经损伤性质的准确率为92. 5%,Kappa检验发现其与手术探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κ=0. 85,P<0. 05)。在后期病情随访方面,采用EMG检测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取得较好的判断效果,很好地实现了术后评估。结论:神经肌电图对检测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及预后效果评价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EMG)检测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河南省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50例,均经磁共振成像(MRI)、术前EMG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前神经EMG检查诊断上臂丛损伤、下臂丛损伤及全臂丛损伤的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极好,Kappa值均大于0.75。术前神经EMG检查对臂丛神经损伤定性诊断的符合率为82.2%(125/152),显著高于MRI诊断的68.4%(10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EP诊断符合率80.9%(123/152)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神经EMG检查可有效提高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符合率和正确判断损伤性质,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神经 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者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 2 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术前神经 肌电图、MRI和术中神经 肌电图检查 ,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 ;比较术前神经 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在确定神经完全性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神经 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 70 4 % ,基本符合率为 96 3% ;它们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 5 5 6 %和 6 8 5 % ,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 85 2 % ;SEP对完全性臂丛损伤的诊断率高于神经肌电图和MRI ,可能因例数太少 ,未能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 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臂丛损伤的完全和基本符合率 ,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 ,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和定位受损臂丛神经中相对于肌电图和核磁共振的优势。方法选取150例经过电生理检测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测的同时进行高频超声检测,记录受损人数及损伤类型,与手术治疗后确诊的受损人数和损伤类型结果相比较,计算肌电图检测、高频超声检测与核磁共振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高频超声诊断臂丛神经的灵敏度为98.62%,特异性为100%,优于核磁共振检测(灵敏度92.41%,特异性100%);在损伤臂丛神经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上,高频超声优于肌电图检测。结论相对于肌电图和核磁共振,高频超声能较灵敏地诊断及定位损伤的臂丛神经,可应用于临床,提高臂丛神经损伤的确诊率,进行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神经—肌电图与MRI检查结合诊断臂丛神经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神经-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行术前神经-肌电图、MRI和术中神经-肌电图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比较术前神经-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在确定神经完全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70.4%,基本符合率为96.3%;它们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6%和68.5%,两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85.2%;SEP对完全性臂丛损伤的诊断率高于神经肌电图和MRI,可能因例数太少,未能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臂丛损伤的完全和基本符合率,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测肌电图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臂丛神经损伤的病人进行常规肌电图(EMG)监测,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CV)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结果 40例臂丛神经损伤全臂丛根性损伤18例,其中节前损伤16例,节后损伤2例,上、中干损伤11例,中、下干损伤5例,外侧束损伤2例.检测NCV 150条有88条异常(58.7%);检测SNAP 84条有32条(38.1%)异常;检测SEP 26例有14例(53.8%)异常;检测420块肌肉中243(57.9%)块出现异常自发性电活动.结论 肌电图检测对臂丛神经损伤在其诊断、病变水平定位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扩散加权神经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在非创伤性上肢神经扭转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共接收的75例疑似非创伤性上肢神经扭转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均接受上肢神经超声检查、磁共振扩散加权神经成像检查,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对超声图像、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进行分析,做出诊断,分析上肢神经超声检查、磁共振扩散加权神经成像检查的诊断结果,以手术确诊结果为参照,计算上肢神经超声检查、磁共振扩散加权神经成像检查对非创伤性上肢神经扭转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再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上肢神经超声、磁共振扩散加权神经成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根据手术确诊结果,将75例疑似非创伤性上肢神经扭转患者分为上肢神经扭转组、无上肢神经扭转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b值下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ADC值与上肢神经扭转的相关性。结果:上肢神经超声检查对非创伤性上肢神经扭转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6.21%、64.71%、81.33%,磁共振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分别为96.55%、94.12%、96.0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磁共振扩散加权神经成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而上肢神经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仅为中等。在b值分别为600、800、1 000 s/mm~2时,上肢神经扭转组患者的ADC值均低于无上肢神经扭转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ADC值与非创伤性上肢神经扭转呈负相关(r=-0.731,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对非创伤性上肢神经扭转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可对非创伤性上肢神经扭转予以准确检出,其诊断准确性优于上肢神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米袋法"在磁共振3D Nerve VIEW臂丛神经根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3.0T MR对22名健康志愿者和28名臂丛损伤患者采用3D Nerve VIEW进行MR臂丛神经检查,均分别进行常规和加用米袋两次扫描,对健康志愿者和患者的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测量比较健康志愿者加米袋前后臂丛神经节的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采用4分法对臂丛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对成像质量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臂丛损伤患者术中探查结果,计算加米袋前后臂丛损伤的检出率.结果 加米袋前臂丛神经SNR为1.90±0.66,CNR为14.27±6.82,加米袋后SNR为2.70±0.88,CNR为20.00±6.83,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主观评分由2.45±0.64提高到3.96±0.95,P<0.05.臂丛损伤患者加用米袋后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的检出准确率由69.7% 提高至81.8%.结论 "米袋法"可在臂丛神经根成像中显著提高SNR、CNR,提高臂丛神经成像质量,提高臂丛损伤的检出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评估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4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检测。测定臂丛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确定损伤部位、程度并评价预后。结果4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根据肌电图结果,按损伤部位分类:上干型12例,上中干型8例,下干型6例,中下干型6例,全臂丛8例。按损伤程度分类:完全损伤1例,不完全损伤39例,其中,严重损伤8例,轻度损伤31例。结论神经肌电图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客观定位、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对照,研究探讨磁共振关节造影对肩袖及关节盂唇损伤的诊断价值,以期为提高肩关节损伤的诊断准确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2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肩关节MR扫描、MR关节造影检查、肩关节镜检查,分析常规MR、MR关节造影、关节镜检查的诊断结果,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和比较常规MR、MR关节造影对肩袖损伤、盂唇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再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常规MR、MR关节造影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对照,MR关节造影对肩袖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7.70%、96.97%、97.50%,常规MR对肩袖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9.66%、81.82%、87.50%;MR关节造影对盂唇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5.83%、97.22%、96.67%,常规MR对肩袖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1.25%、84.72%、83.33%;经比较,MR关节造影对肩袖损伤、盂唇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MR(P<0.05)。经一致性检验,MR关节造影对肩袖损伤、盂唇损伤的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均达到良好(Kappa分别为0.719、0.725),而常规MR对肩袖损伤、盂唇损伤的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仅为中等(Kappa分别为0.531、0.547)。结论在肩关节损伤诊断中,采用MR关节造影检查可获得与关节镜相当的诊断结果,可准确检出肩袖损伤和盂唇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术前结肠癌T分期诊断采用磁共振(MRI)、多层螺旋CT(MSCT)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性。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92例结肠癌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MRI以及MSCT检查,其后接受手术进行治疗,并进行术后病理检查,评估MRI及MSCT对术前结肠癌T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性。结果 MRI诊断结肠癌T_(1-2)、T_3以及T_4分期准确率分别为98.91%、93.48%以及94.57%,与术后病理结果Kappa为0.975、0.870、0.806;MSCT诊断结肠癌T_(1-2)、T_3以及T_4分期准确率分别为90.22%、79.35%、89.13%,与术后病理结果Kappa为0.775、0.587、0.670;MRI诊断结肠癌T分期准确率为93.48%(86/92),MSCT诊断结肠癌T分期准确率为79.35%(73/92);两种方式诊断结肠癌T分期准确率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823,P0.05)。结论 MRI与MSCT均可用于术前结肠癌T分期诊断,但MRI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性高,准确率好。  相似文献   

12.
王波娜  江峰 《浙江实用医学》2023,(5):397-398+434
目的 比较肌电图与MRI在腰骶神经根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的腰骶神经根病患者97例,均行肌电图及MRI检测,并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结果阳性率,采用Kappa法进行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累及节段。结果 肌电图检测阳性89例,MRI检测阳性90例,两者一致性较好(Kappa≥0.75)。两种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检测阳性89例中,损害最多节段见于L5+S1(36.08%)、L5(18.56%)及L4+L5+S1(16.49%),MRI检测阳性90例中,损害最多节段见于L4+L5+S1(29.90%)及L4+L5(18.56%),肌电图检测发现单根损伤及双根损伤多于MRI检测,双根以上损伤低于MRI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多层螺旋CT(CTM)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M检查。应用曲面重组获得冠状位图像和轴位图像观察神经根损伤情况,并与手术探查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M能清晰显示正常神经根的前后支。臂丛神经损伤的主要征象包括椎管内脊髓神经前后支充盈缺损的缺失、创伤性脊膜囊肿、脊髓移位。CTM表现与手术探查所见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M可清晰显示臂丛神经椎管内的前后支,对椎管内根丝的损伤能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张燕 《吉林医学》2013,34(23):4679-4680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优势和准确性。方法: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疑似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磁共振诊断,对诊断结果与术后确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磁共振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MRI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5%、93.6%和90.5%;检测准确率与术后准确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采取磁共振进行诊断,临床检测敏感度和准确率均较高,其诊断结果与术后准确率无明显差异,能够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现象,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春节  赵改萍 《黑龙江医学》2022,46(19):2342-234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准确度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0年9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58例,均行高频超声诊断和肌电图诊断。统计肌电图、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结果和神经传导速度、肢体功能评分。结果:肌电图检出全臂丛损伤14例(87.50%)、桡神经8例(80.00%)、腓总神经7例(87.50%)、尺神经6例(75.00%)、正中神经8例(88.89%)、胫神经7例(100.00%),共检出50例(86.21%);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检出全臂丛损伤15例(93.75%)、桡神经10例(100.00%)、腓总神经8例(80.00%)、尺神经8例(100.00%)、正中神经9例(100.00%)、胫神经7例(100.00%),共检出57例(98.28%)。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诊断准确度98.28%较肌电图86.21%高。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肢体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6、1.367、1.556、0.496,P>0.05),治疗后,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及Fugl-Meyer肢体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双排CT扫描、实验室检查应用于肺癌筛查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进行治疗的150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初筛过程中,分别采用双排CT检测以及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芯片)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及两种方法并联、串联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双排CT、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阳性结果与病理检测相符的病例分别为101例和87例,双排CT检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检验结果κ=0.302(P<0.05);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检验结果κ=0.200(P<0.05);双排CT检测联合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的串联法、双排CT检测联合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的并联法与病理检测结果相符的病例分别为67例和119例。联合检测串联法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检验结果κ=0.112(P>0.05),联合检测并联法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检验结果κ=0.291(P<0.05)。联合检测并联法的灵敏度为96.0%,高于其他检测方法,但该法的特异度最低(26.9%)。双排CT检测的灵敏度为81.5%,但其特异度、约登指数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联合检测并联法(53.9%比26.9%,35.3%比22.9%,89.4%比86.2%)。结论双排CT扫描应用于肺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MRI)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D-FSE)、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 PACE)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与关节镜的一致性。方法选定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接诊的6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均给予MRI检查,分别进行2D-FSE、3D-SPACE扫描,将关节镜作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金标准”,比较2D-FSE、3D-SPACE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Kappa检验2D-FSE、3D-SPACE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比较2D-FSE、3D-SPACE扫描下半月板组织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3D-SPACE诊断准确率(95,31%)、灵敏度(96.55%)均高于2D-FSE(78.13%、79.31%),P<0.05;3D-SPACE诊断特异度(83.33%)与2D-FSE比较,P>0.05;Kappa检验2D-FSE与关节镜一致性一般(Kap pa值=0.586),P<0.05;3D-SPACE与关节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92),P<0.05。3D-SPACE扫描下半月板与关节液、半月板与软骨CNR...  相似文献   

18.
冉青  王晨雨 《中外医疗》2016,(13):175-177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类的影响。方法由两名超声科主治医师分别独立对2014年1月—2015年5月之间来该院接受超声检查的174例患者,共254个结节进行常规及弹性超声检测,对比常规超声TI-RADS分类和超声弹性成像TI-RADS分类对恶性风险的评估价值。结果医师A常规超声TI-RADS分类的准确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5.6%和71.8%,医师B则分别为77.9%和74.4%,两个医师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569);医师A弹性成像TI-RADS分类的准确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6%和87.2%,医师B则分别为88.2%和88.5%,两个医师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682);两个医师组内检测的弹性超声及常规超声的准确性、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4.85,5.05,5.15;均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能够提高TI-RADS分类的准确性及特异性,对于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22例产伤致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丽  张俊 《中原医刊》2001,28(5):25-26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肌电图在产伤所致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产伤致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神经、股电图检查,结果:22例产伤致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异常率高于神经电图。结论:肌电图对产伤致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及受损部位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T MRI对直肠癌术前局部亚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3例直肠癌患者检查,进行TN亚分期诊断,针对≥T3分期病例将肠壁外脉管侵犯EMVI(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作为独立因素分析评估,并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MRI对T亚分期总诊断准确率为81.8%(27/33),T1~T4a期准确率分别为,100%、93.9%、90.9%、97.0%、90.9%、97.0%、93.9%,与手术病理学T分期间一致性检验较好(Kappa=0.773,P0.001)。MRI对N亚分期总的诊断准确率为69.7%(23/33),N 0~N 2 b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 7.9%、90.9%、81.8%、97.0%、87.9%、93.9%,与手术病理N分期间一致性检验较好(Kappa=0.619,P0.001)。MRI对EMVI评估,总诊断准确率85.7%(24/28),E0~E2组准确率分别为89.3%、85.7%、96.4%,与手术病理间一致性检验较好(Kappa=0.747,P0.001)。结论 MRI在直肠癌术前TN亚分期诊断中有较高价值,≥T3期病例将EMVI作为单独因素评估,准确率较高,有助于完善、细化局部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