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64例,按照溶栓时间窗分为两组,观察组(<4.5 h)患者36例,对照组(4.5~9 h)患者28例,行rt-PA静脉溶栓后比较康复效果。结果在溶栓前及溶栓后1 d、14 d、3个月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 d、14 d、3个月评分无差异(P>0.05),mRS评分分别为(1.52±0.65)、(1.49±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 h内溶栓与4.5~9 h溶栓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脑梗死时间介于4.5~9 h的患者,仍需积极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静脉rt-PA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梗死六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蓉  赵伟  程焱 《天津医药》2008,36(5):334-33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12h之内的6例椎-基底动脉梗死患者,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治疗前与治疗后24h、21d和9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治疗前与治疗后21d、90d的Barthel指数(BI)及90d综合生活能力(改良Rankin评分,mRS)。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本研究6例后循环梗死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为(12.17±5.58)分,其中有5例患者存在椎-基底动脉闭塞或狭窄,溶栓后24h为(6.67±4.57)分,溶栓后21d为(3.17±2.73)分,溶栓后90d为(0.50±0.76)分,有4例溶栓后90d随访mRS为0~1分(67%),无颅内出血和死亡患者。结论:椎-基底动脉梗死患者在12h之内应用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24 h之内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4 h、21 d和90 d的存活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治疗前后21 d、90 d的Barthel指数(BI)及90 d综合生活能力(改良Rankin评分,m RS),并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90 d存活率分别为63.30%和43.08%(P<0.05)。治疗组治疗24 h、90 d 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组溶栓后14 d、90 d B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溶栓后90 d后m 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致死病例。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在24 h内应用rt-PA(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临床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患者或家属溶栓治疗意愿分为溶栓组20例,非溶栓组25例。非溶栓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t-PA溶栓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3个月的ADL比较,溶栓组评分优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有颅内出血现象发生,溶栓组发生率高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但颅内出血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3):158-16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患者采用不同剂量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纳入96例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8例患者采用标准剂量(0.9mg/kg)rt-PA治疗作为标准量组,另48例患者采用小剂量(0.6mg/kg)rt-PA治疗作为小剂量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能力、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小剂量组、标准量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9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ADL以及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标准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20.8%,小剂量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效果与标准剂量效果相似,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在不同时间窗应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基底动脉(VB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分别对19例发病<6h及21例发病6~9h不同血管(ICA12例MCA18例,VBA10例)闭塞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d用修正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溶栓后血管再通率:MCA组77.8%,VBA组5010%,ICA组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6h组和6~9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预后良好率:MCA组77.8%,ICA组41.7%,VBA组3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4例,血管再闭塞1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MCA闭塞的疗效最好,ICA闭塞次之,VBA闭塞较差。动脉溶栓时间窗<6h与6~9h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对PWI/DWI不匹配的患者,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放宽到9h。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并观察用药过程中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4.5 h)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观察组(rt-PA静脉溶栓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最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观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等的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发病4.5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的因素。方法: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CT检查证实未见明显低密度灶且无出血病灶,在全脑血管造影基础上应用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治疗,其中6 h以内溶栓者21例,6~20 h溶栓者7例。术后统计两组血管再通率和14 d后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差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和71.4%,显效率为71.4%和42.8%,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9%和57.1%。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动脉内溶栓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不超过6 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全面的,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基础病情、侧支循环建立等情况合理放宽溶栓时间窗,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发病9 h内完成磁共振灌注成像-弥散成像(PWI-DWI)检查(且PWI>DWI)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溶栓组、尿激酶溶栓组和对照组,rt-PA溶栓组给予rt-PA0.6~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 W、2 W、3 M分别行NIHSS评分,以及观察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溶栓组在各个结点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尿激酶溶栓组溶栓后3月较对照组降低(P<0.01);三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具有可行性;尿激酶、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一致,规范用药一样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静脉溶栓的方式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并根据实际观察探究的结果来确定其真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以及对照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分别为40例。采取静脉溶栓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一般性的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时刻跟进患者的真实身体状况,并且以其为根据来判定两种方法的实际疗效。结果经过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5%,对比可得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静脉溶栓的疗法,能得到较好且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痊愈率,值得大家重视和普及。  相似文献   

12.
<正>缺血性卒中是一个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四高"疾患,只有rt-PA超早期溶栓治疗有效。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4.5h之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非常有效的治疗办法,这一治疗方法的临床益处需要存在可挽救的半暗带。但由于时间窗的限制,能得到r-TPA溶栓治疗的患者很少。探讨在快速MRI指导下扩大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评价其疗效及出血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赵辉  张燕  井含君  陈宇  徐瑰翎 《贵州医药》2022,(8):1212-1214
目的 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 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溶栓药物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均60例,其中A组采取t-PA溶栓,B组采取尿激酶溶栓,对不同时间窗下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分析。结果 溶栓前后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窗内NIHSS评分均无差异,2 h内患者NIHSS评分低于2~4 h、>4 h患者,2-4 hNIHSS评分低于>4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IL-1、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t-PA与尿激...  相似文献   

14.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44例(发病时间〈6h)随机分为溶桎组21例,对照组23例。溶栓组用rt-PA0.9mg/kg,先于2min内静脉注射rt-PA 8mg,再将余量于1h内静脉泵输入;对照组不使用rt-PA。两组其他治疗均相同。评定指标包括:治疗前,治疗后6h、24h、7d、30d、90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治疗前,治疗后90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30d脑出血率、病死率。结果 溶栓组溶栓后6h、24h、7d、30d、90d CSS为15.38、13.24、9.30、7.40、5.00;90d总显效率为76.19%;90d Barthel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57.14%;脑出血率为9.52%;病死率为4.76%。对照组治疗后6h、24h、7d、30d、90d CSS为20.65、18.78、14.90、13.00、11.95;90d总显效率为30.43%;90d Barthel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21.74%;无颅内出血;病死率为8.69%。溶栓组C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李林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16-1317
目的 探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32例有不同程度肢体瘫痪或言语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及实施系统化护理.结果 静脉溶栓后,患者肌力有明显提高,言语障碍在溶栓后也明显改善.其中基本治愈10例,显效17例,好转4例,无效1例.有2例出现出血性并发症,皮下淤斑1例,1例于溶栓后6h出现少量继发性颅内出血.结论 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符合适应证的脑梗死患者如果接受正确的溶栓治疗.66%~76%可以改善体征。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可用于浩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本文就rt—PA溶栓方法(动脉溶栓、静脉溶栓和动静脉结合溶栓)作一简单介绍;并归纳诸项溶栓病例选择标准;着重涉及目前溶栓治疗各方面的新进展.包括影像学、预后不良因素、椎基底动脉溶栓、时间窗和多普勒辅助溶栓等。  相似文献   

17.
rt—PA静脉溶栓治疗38例脑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护理体会。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将总剂量的10%,缓慢静脉推注,持续1rain,将剩余的90%加入生理盐水,以输液泵静脉点滴,持续1h,记录输注开始及结束时间,溶栓后24h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300mg/d,10d,维持量100mg(继发脑或全身大出血者停用)。轻度皮肤粘膜及胃出血,出血停止1周后继续给予维持量。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口服氯吡格雷75mg/d。结果溶栓后有3例发颅内出血,其余35例均达到溶栓效果。结论如果严格掌握时间窗及适应证,掌握护理要点,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有效,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溶栓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及疗效分析。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静脉溶栓组1(尿激酶溶栓50例)和静脉溶栓组2[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例]。对比观察两组的病情缓解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静脉溶栓组2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静脉溶栓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重要的治疗意义,且rt-PA明显优于尿激酶治疗,可在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发病时间在4.5h内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0.9mg/kg的剂量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脑出血发生患者1例(6%)。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h时间窗内按照0.9mg/kg的剂量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