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凯格尔(Kegel)运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1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Kegel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干预4周后盆底肌肌力、子宫脱垂分级情况,干预前、干预4周后盆底肌纤维肌电压及疲劳度、尿失禁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盆底肌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干预前,疲劳度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疲劳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子宫脱垂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30)。结论: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疗法联合Kegel运动能够增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肌力,改善子宫脱垂分级程度,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lazer方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分娩,并于产后6~8周来医院进行产后复查符合条件的产妇31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Glazer方案对其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和耐受测试平均值,盆底肌力及Ⅰ、Ⅱ类肌纤维受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和耐受测试平均值均显著提升(P 0.05)。治疗后前基线平均值降低,后基线平均值增高(P 0.05)。治疗后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有显著提升(P 0.05)。治疗后盆底肌I类、Ⅱ类肌纤维受损率均有显著降低(P 0.05)。结论采用Glazer方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分级(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Ⅰ类和Ⅱ类)、盆底动态压力、盆底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分级(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Ⅰ类和Ⅱ类)、盆底动态压力、盆底肌张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缓解肌纤维疲劳,改善肌张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孝感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分娩住院产妇1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号(1~168号),将奇数号产妇纳入对照组,产后给予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将偶数号产妇纳入研究组,产后给予阴道肌力训练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分级、电测肌电值、尿失禁发生率、子宫脱垂改善效果及产后3个月性功能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中肌力>Ⅲ级的产妇盆底肌力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肌力>Ⅳ级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产妇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肌纤维疲劳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0度子宫脱垂产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产妇性高潮、性交痛、阴道润滑度及性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提高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产妇的盆底肌力和产后性功能,有效减少产后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肌训练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260例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单号编码纳入观察组,双号编码纳入对照组,两组各有13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功能性凯格尔训练方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尿失禁情况,观察两组产后6个月盆底器官脱垂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盆底肌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SUI分度及产后6个月POP-Q分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肌训练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有助于恢复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60例初产妇,将她们随机分成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其中,剖宫产组50例,阴道分娩组110例。在产后42~50 d再返回医院进行盆底肌功能的测试,并且对两组患者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研究两组患者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情况。结果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尿失禁较为频繁,尿垫试验重量,骨盆肌的收缩持续时间,骨盆肌Ⅱ类和Ⅰ类纤维收缩压力等盆底功能障碍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和妊娠会影响患者的盆底功能,在产后给予患者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产妇1243例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医师组织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将入选产妇分为顺产组(824例)和剖宫产组(419例)。治疗前后使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分别测定所有产妇的盆底收缩压、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比较两组产妇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顺产组产妇盆底收缩压和静息压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和静息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顺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与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改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盆底功能,康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盆底功能康复干预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本院接收的3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182例)和对照组(182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疗法,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盆底功能康复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肌电活动(盆底Ⅰ类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收缩持续时间,Ⅱ类纤维持续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及收缩次数)、性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经阴道分娩产妇和剖宫产产妇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Ⅰ类纤维收缩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盆底Ⅱ类纤维收缩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剖宫产产妇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P<0.05)。研究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666,P=0.0389)。治疗后,研究组产妇直肠脱垂、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盆底功能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增强肌肉强度,延长肌肉持续收缩时间,经济、无创,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南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行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尿动力、盆底肌力、生活质量,治疗4、8、12周时的尿失禁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最大闭合力、充盈期逼尿肌压、最大尿流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最大闭合力、充盈期逼尿肌压、最大尿流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4、8、12周时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动力指标,降低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进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联合凯格尔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抽取烟台山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PFD患者4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凯格尔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斯的明, 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改善情况、盆腔功能(盆底肌肉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盆底肌肉Ⅱ类肌纤维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盆底肌力及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国际尿控协会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分期]。结果治疗6周时, 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改善有效率(95.00%, 19/20)高于对照组(65.00%, 13/20), P<0.05;治疗6周时, 观察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6周时, 观察组盆底肌力、POP-Q分期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新斯的明联合凯格尔训练可有效缓解PFD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增强盆腔功能及盆底肌力, 改善盆腔脏器脱垂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观察伴盆底功能障碍的妊娠期女性盆膈裂孔的结构变化。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孕周20~30周的伴盆底功能障碍的妊娠女性纳入观察组,另将本院同期100例孕周20~30周的无盆底功能障碍的妊娠女性纳入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静息期、缩肛期及张力期的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结果在静息期、缩肛期及张力期,观察组患者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静息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在缩肛期均减小(P<0.05),而在张力期均增大(P<0.05)。结论三维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快捷的检查手段,能够有效观察妊娠期女性盆膈裂孔的结构变化,对于临床评定妊娠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剖宫产对产妇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待产的13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经阴道分娩的40例产妇纳入阴道分娩组,56例择期剖宫产产妇纳入择期剖宫产组,37例经相应评估及处理后选择行第二产程剖宫产的产妇纳入第二产程剖宫产组。三组产妇均于产后6~8周完成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检查、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检查及超声检查。所有产妇均随访40天,第1次随访于上述检查后的第20天,第2次随访与第1次随访间隔20天,记录随访中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产妇SUI阳性比和POP阳性比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第二产程剖宫产组产妇SUI阳性比和POP阳性比最高(P<0.05)。三组产妇膀胱颈角度(静息状态和最大幅度Valsalva动作时)、膀胱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择期剖宫产组上述指标最小(P<0.05)。三组产妇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和择期剖宫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无显著差异(P>0.05),第二阶段剖宫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相较于第二产程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择期剖宫产对产妇盆底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盆底功能训练对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绵阳四〇四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16例老年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保持体位、留置尿管、会阴冲洗、膀胱功能训练等常规围术期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3天进行盆底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残余尿量及术后尿潴留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7例患者术后再次置入尿管,尿管留置时间为(3.28±0.41)天;对照组15例患者术后再次置入尿管,尿管留置时间为(5.50±0.55)天,观察组患者尿管再次置入后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功能训练能够有效预防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对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其恢复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和减少妇科肿瘤盆腔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0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对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术后是否留置导管以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获得盆腔感染的患者为59例,感染率为19.7%,均落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或者高血压、术后留置导管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等均为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修补根管侧穿、髓底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168例根管侧穿、髓底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研究组患者应用MTA实施穿孔修补术,对照组患者应用光固化氢氧化钙实施穿孔修补术。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76/8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60/84)](P<0.05)。穿孔直径<2 mm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48/48),显著高于穿孔直径≥2 mm患者[77.78%(28/36)](P<0.05)。医源性穿孔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47/47),显著高于龋源性穿孔患者[78.38%(29/37)](P<0.05)。结论 MTA修补根管侧穿、髓底穿孔临床疗效确切,尤其在穿孔直径<2 mm的患牙及医源性穿孔的患牙治疗方面具有极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7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血流信号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41例,其中,宫颈癌分期Ⅱ期32例、Ⅲ期7例、Ⅳ期2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1.11%(41/45),敏感度为97.37%(37/38),特异度为87.50%(28/32)。在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血流丰富患者占29.27%,高回声患者占21.95%;而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血流丰富患者仅占3.45%,无高回声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_均<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阻力指数显著低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范围和侵犯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盆腔联合脏器切除术肝经阴道拖出带带大网膜预防膀胱阴道残端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于本院行后盆腔联合脏器切除术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后盆腔联合脏器切除术后膀胱后壁因切除肿瘤肌层受损或溃破,均经阴道拖出带蒂大网膜预防膀胱阴道残端瘘。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术后7~14天拔除盆腔引流管,中位拔管时间为10天;术后14~30天拔除尿管,中位拔除尿管时间为20天。术后随访6个月,15例患者均未出现膀胱阴道残端瘘:另外1例患者术后20天拔除尿管,拔除尿管2天后出现膀胱阴道残端瘘,重新留置导尿管60余天后拔除,随访6个月未出现膀胱阴道残端瘘。结论经阴道拖出带蒂大网膜预防膀胱阴道残端瘘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