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B超技术辅助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中利用神经导航及实时B超技术,对肿瘤边界和涉及的功能区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在实时影像指导下行肿瘤切除.结果 28例患者术中成功获取神经导航和实时B超影像,有效校正导航偏移,并在影像指导下全切肿瘤19例,次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患者功能明显改善17例,无改变6例,功能受损加重5例.结论 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手术能提高肿瘤和脑功能区定位的准确性,纠正导航偏移,提高肿瘤全切率,有助于功能区保护,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可以从三维的形态解剖和细胞功能水平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侦测,从而导航 肝癌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的肝切除术,临床应用证明其有重要的诊疗价值,此项技术现已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为 规范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本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三维 可视化技术应用流程;(2)ICG分子荧光成像的机制及应用流程;(3)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临床应用;(4)ICG分子荧光 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能从分子、细胞水平层面实现肿瘤边界界定、肝段和肝叶切除切线的确定;微小 病灶或转移灶的侦测;术中根据肝脏肿瘤的荧光信号特点,结合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可初步判定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分化 程度;肝切除后对肝断面进行残留肿瘤病灶和胆漏的检测。计算机辅助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 航中的应用,为肝脏肿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数字智能化外科诊疗技术,该项技术亦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为肝脏肿瘤的 精准诊疗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挑战,既要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又要尽量保留运动语言等重要神经功能。近年来诸多新技术的应用使手术有了改观,多模态神经导航引入了功能磁共振成像以及神经纤维束的影像,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术中磁共振成像及术中超声的优势是实时成像;清醒开颅及皮质电刺激术中功能作图技术评估神经功能最佳;应用肿瘤特异性荧光成像可在术中依靠荧光辨别肿瘤组织。以上新策略改善了手术效果,给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评估应用5-氨基乙酰丙酸(5-ALA)介导的荧光显微手术切除人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49例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前应用5-ALA;术中依据荧光影像判定肿瘤边界并切除肿瘤,根据不同荧光强度取材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手术切除符合情况;术后行MRI检查以确定肿瘤的切除情况。结果胶质瘤在荧光显微镜下被激发出红色荧光,而正常脑组织不发光。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深红色荧光区含有大量的肿瘤细胞,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淡红色荧光区仅有少量的肿瘤细胞。患者术后恢复良好,MRI检查证实肿瘤切除比较完全。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分辨肿瘤边界,保护正常脑组织并提高了肿瘤的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当今,脑胶质瘤手术的首要目标是:争取最大程度和安全切除,减少肿瘤细胞负荷,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为术后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创造最优条件。综合运用神经导航、iMRI术中实时影像导航、多模态影像导航、术中荧光显像技术、唤醒麻醉以及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新技术,实现多模态脑功能精确定位和保护及脑肿瘤定量切除,不仅可达到脑胶质瘤手术的目标,而且有助我国脑计划研究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影像导航简介计算机影像导航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患者术前或术中的影像数据、实际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病变体位、以及手术工具所在的坐标系统一起来,根据实际手术的需要对手术工具周围的组织作出相应的显示,对手术进行实时的导航。简单地说,手术导航系统将患者术前或术中的影像数据和手术床上患者解剖结构准确对应,术中跟踪手术器械并将手术器械的位置在患者影像上以虚拟探针的形式实时更新地显示,使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相对患者解剖结构的位置一目了然。脊柱导航设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计算机工作站:用于生成实时或虚拟的2-D或3-D脊柱图像,及实时显示虚拟的导航工具和内固定位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联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颅底-颞下区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治的颅底-颞下区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入选病例17例,术前所有患者进行平扫CT、增强CT及MRI影像扫描。在导航软件中将平扫CT、增强CT及MRI影像融合后,三维重建肿瘤、血管及颅颌面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术方案,并联合导航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分析患者资料,评价应用效果。结果:17例病例均取得满意的多模态影像融合,在同一帧图像上精确显示通过不同图像描记的病变、颅颌面骨及重要血管。联合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及导航引导穿刺或手术设计,进行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设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对肿瘤体积较小、复发及边界不清的病例效果显著。4例利用融合图像进行术前诊断与评估后行手术探查(无术中导航引导,其中3例手术切除,1例仅取活检), 3例行导航引导穿刺活检,12例行导航引导手术切除(其中2例先行导航穿刺活检)。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穿刺或手术,1例脑膜瘤复发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1例腮腺深叶肿瘤患者术后面瘫,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为100%(3/3)。手术切除的15例经术中导航检查及术后影像验证显示完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随访3~9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结论:充分利用多模态影像优势,准确分析肿瘤、血管及颅颌面骨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有助于颅底-颞下区肿瘤的术前规划,联合导航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穿刺活检及手术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影像导航辅助显做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疗效。方法 术前病人行MRI检查,数据输入导航工作站,根据导航工作站所显示肿瘤的三维结构,制定手术方案,在导航棒的辅助引导下完成肿瘤切除术。结果 完成23例侧脑室肿瘤切除,其中5例脑膜瘤均达到100%切除,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8例胶质瘤全切10例,次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3例。结论 应用影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达到定位准确,减少对皮层脑组织的损伤,有效保护正常神经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光学分子影像学技术是发展迅速的生物医学影像技术之一,利用各种光学分子探针及成像技术、纳米技术等,对体内外细胞、组织、生物体等进行无创、实时、定位监测分子过程,以实现定性或定量动态研究。该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尤其适用于小动物活体检测,为疾病诊断、新药临床前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有力的体内实时监测技术。本文综述了光学分子影像学的发展现状及荧光探针和纳米材料等在疾病诊断治疗、药物作用机制、肿瘤生物学等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除岛叶胶质瘤而又不伤及周边正常结构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6例患者,神经导航下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岛叶胶质瘤的术中技巧,总结术中重要血管的保护、周边正常结构的确认及保护。结果本组经手术全切肿瘤10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2例。结论神经导航下经侧裂入路的显微手术,可最大程度地暴露肿瘤与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从而达到术中尽可能切除肿瘤而同时保护周边正常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