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结合中医理念行辨证施护,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情况、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血压,提高服药依存性,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到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观察组患者施以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血糖控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选择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通过发放问卷了解不依从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同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检测。结果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较多,不同服药依从性患者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岩 《上海医药》2013,(16):46-47
目的:了解龙华街道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社区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79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评分,了解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服药依从性佳者37例,占46.8%;服药依从性差者42例,占53.2%。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家庭的配合监督治疗与服药依从性密切相关(P<0.05)。结论:龙华街道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仍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研究对象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研究对象施以常规护理,采用自制专科知识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度为93.33%(56/60);对照组服药依从度为81.67%(49/60);经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服药依从度明显提升,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58/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33%(50/60);经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P <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方法选择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4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影响自我血糖监测的原因主要有: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疾病健康教育、经济因素及并发症。结论针对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情况,应建议医护人员加强患者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增强血糖监测的信念,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纳入的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并整理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我院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监测依从性较好者有115例,占46.00%;依从性较差者有135例,占54.00%;患者在文化程度、接受血糖监测教育及合并慢性疾病中有明显差异(P 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以上因素均属于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较差的发生率较高,导致其依从性较差的因素较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有效干预措施,为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药物分袋及服药提醒闹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通过药物分袋及服药提醒闹钟进行用药指导.结果 指导用药前,两组患者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以及空腹状态下血浆血糖(FBG)、用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过实施药学干预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110例2型糖尿病病例进行本次研究,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用药指导服务,观察组行全方位药学干预.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与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偏差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干预可以让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得以提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偏差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5):157-159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强化饮食营养管理、健康宣教、密切监测血糖等综合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与干预后的营养治疗、服药依从性状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营养治疗依从性评分(186.5±1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126.0±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平均(3.6±0.5)分,对照组评分(2.8±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为(621.62±122.76)分发显著高于对照组(484.95±21.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及服药依从性,缓解其不良情绪,从而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130-13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基本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血糖监测意义知晓率、血糖监测目标达标率、血糖监测记录率、血糖仪正确使用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糖的疾病,患者的血糖正常化对于他们的生存质量和疾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就医后其服药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1].  相似文献   

13.
自我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末梢血糖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问卷调查2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状况,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监测血糖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55岁者,受教育程度越高,每周定时测量末梢血糖者服药依从性越好。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与服药依从性之间无统计学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每周监测一次餐前及餐后血糖,有助于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受教育程度低者应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社区服务站所辖区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对本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有忘记服药情况及原因;当自觉症状改善后,是否自行减量服药或者停药及相关原因;自认为服药后效果较差时,是否自行更换药物种类及相关原因;是否在非医护人员游说下而自行更换药物及原因;是否存在无定期测量血糖及其原因。评定本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及依从性差相关原因。结果服药依从性良好患者共39例,依从性良好占39%;其余61例患者依从性差,占61.0%。没有定期测定血糖、患者行减量或停药、患者忘记服药、自行更换药物、非医护人员劝说更换药物是导致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行为。结论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行为和相关原因,有助于针对性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对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6,(1):57-60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总结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关系,为制订更为全面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中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影响因素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建立Excel表格对其发文年代、调查对象、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及影响关系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得到86篇有效文献,影响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因素有31个,排在前15位的分别是社会资源利用情况、经济水平、血糖监测认识、血糖监测相关知识、文化程度、健康教育情况、血糖监测意识、疼痛、年龄、病程、意志力、监测应用技能、并发症、自我效能和焦虑抑郁。结论:血糖监测依从性受社会人口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及血糖监测知识/认知的影响。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有差异,经济水平、社会资源利用情况、血糖监测知识/技能及认识、患者的心理水平等为主要影响因素。提示今后的干预应做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因材施教,对于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血糖监测知识及监测技能的掌握程度;第二,重视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提高其对血糖监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第三,注重社会资源的利用,加强患者家属及社区医护人员监测知识的教育,提高家庭社会及医护人员的支持;第四,减轻经济负担,为患者制订合理的监测方案,呼吁厂商降低监测成本,促进监测试纸报销政策的制订出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以提高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为活动主题,选择我社区正在服用降血糖药物的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找出其服药依从性低的原因,运用品管圈程序,实施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前后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服药依从性为80.15%,实施后为96.95%,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实施后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有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7.
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服药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糖尿病在临床上分为 1型、2型 ,1型糖尿病多在童年及青春期前发病 ,起病急且病情严重 ,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的症状 ,血糖明显升高 ,尿糖阳性 ,血浆胰岛素明显降低 ,治疗需长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 90 %以上 ,多为成年发病 ,早期肥胖 ,起病迟缓而症状轻 ,空腹时血糖亦可正常 ,但餐后血糖明显升高 ,其微血管及大血管合并症是使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1 ]。 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较不敏感 ,口服降血糖药物常可取得满意疗效 ,对预防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口服降血糖药物一直是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对血脂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艳延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1):92-92,9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情况及血糖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以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40例本地企业行政人员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的血糖(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以及观察组中血糖控制较差者(HbA1c≥8%)与血糖控制较好者(HbA1c<8%)血脂的差异,分析血糖对其影响.结果 观察组BG、TG、TC、LDL 4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中血糖控制较差者与血糖控制较好者比较,TG、TC、LDL 3项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较差者较正常人更容易出现血脂代谢异常,血糖的控制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防止合并脂代谢紊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仙群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40-2841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医辨证施护的措施及方法.方法:对我院住院的1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怡情悦性、调节心理;科学饮食、补肝宜肾;对症护理、除湿消满;攻下逐水、温和补钾;人性护理、体贴关爱等方面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中医辨证施护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都显著改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7%、94.7%.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肝硬化腹水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史玉凡 《淮海医药》2005,23(5):413-413
糖尿病(DM)为内科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根治方法。DM在中医属“消渴”范畴,为多因素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中西医医护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就目前的治疗方案看,主要是饮食调节,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和药物干预。笔者在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