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颅内压监测对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作用。方法3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9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2d内均给予降颅内压治疗,其中监测组加用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伤后14d的死亡率。结果监测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OR=0.63,95%可信区间:0.41-0.94,P=0.020)。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颅内情况变化及指导治疗,可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比较两组预后,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颅内压.结果 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 57例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标准和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格拉斯哥评分(GCS)、颅内压(ICP)、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情况和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和7 d时评分GCS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CP、脑水肿体积和中线移位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明显改善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47-350
目的:评估颅内压监护装置联合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其中采用颅内压监护装置介导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标准骨瓣减压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10天颅内压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变化,术后6个月GO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压监护装置辅助下采用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可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通过颅内压监护装置的辅助使术后治疗达到可视化、精准化和高效化,能更准确地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池造瘘术联合控制性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时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为采用脑池造瘘术治疗的38例患者,B组为采用脑池造瘘术联合控制性引流治疗的38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颅内压变化.结果:于术后1d、2d、3d、5d时B组患者的GCS评分均高于A组(P<0.05);术后2 h、12 h、24 h、72 h时B组患者的颅内压均低于A组(P<0.05).结论:脑池造瘘术联合控制性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改善昏迷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52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统计患者生存率及入院时、伤后第7天、伤后第14天的GCS评分.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生存者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儿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麻醉中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诊治的50例儿童重型颅脑损伤患儿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n=25)与研究组(n=25),对照组中患儿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用药,观察其对于患儿麻醉中脑保护的作用。结果在经治疗后第3、5天两组患儿各项脑功能指标系数皆有较大变化,其中研究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电双频指数与GCS评分则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用药后脓毒症发生率、觉醒时间与PICU住院时间较之与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童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在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保护患儿脑功能,确保治疗工作顺利展开,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估评分(GOS)及颅内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开颅减压手术,给予观察组扩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术后GOS评分、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患者GOS评分,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GCS评分在6-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组(n=4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安宫牛黄丸。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3、7、15天GCS评分、术后3个月GOS评分及住院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1天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15天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联合安宫牛黄丸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恢复,减少住院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与严重颅脑外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2008年3月~2009年12月84例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监测BIS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入院72h后GCS评分〉5分组同GCS评分≤5分组相比,两组BI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72h后BIS≤40与BIS〉40两组之间,其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入院时病情越重,BIS值越低,其预后越差。因此,BIS可以作为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给予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情况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辅助西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血塞通注射液,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监测颅内压(ICP)和行,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IC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辅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能够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及降低颅内血压,治疗效果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颅内压监测,参考组患者接受心率、中心静脉压等常规术后监护,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GCS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 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给予患者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助于观察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及早发现病变,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方法选择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用于观察组,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用于对照组。术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GCS)评分,颅内压(ICP),脑水肿水平,中线移位水平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监测及脑电图(EEG)分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评价及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脑电监测并将EEG分级和格拉斯哥(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相结合判断患者脑功能变化和预后结果。结果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初次EEG检查全部异常。EEG分级与其对应的GCS评分成负相关(r=-0.795,P〈0.01),EEG分级与其对应的GOS评分示亦成负相关(r为-0.583~-0.806,P均〈0.01),初次EEG分级与其相应的GO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脑电监测及其EEG分级可从电生理学角度客观地评价重型颅脑损伤脑功能变化,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检测颅内压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以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予以传统对颅内压的评定方法,观察两组术后颅内压、术后GCS评分、预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颅内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0天观察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对病情进行评估,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有着重要的价值,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重型颅脑外伤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统计病人生存率及病人入院时、伤后第7天、伤后第14天的GCS评分。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在生存者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28),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250 ml/d,静脉输注,连用10天为1个疗程.依据GCS评分、GOS评分及颅内压(ICP),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治疗后5天治疗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ICP监测显示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及伤后3个月,治疗组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37.5%,对照组病死率50.0%,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用药造成的毒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升高幅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7例行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和对照组行40例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治疗指标如呼吸、心电图、意识、颅内压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呼吸异常、头痛呕吐和意识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压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预后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GCS评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GCS评分术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手术,采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恢复情况,缩短其恢复时间,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