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电图常有异常ST-T改变,但一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描写出改变的现象或诊断为低钾、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  相似文献   

2.
选择心电图有ST-T改变但胸片及心脏彩超正常的患者32例为正常组;同时选取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心得安口服,并于给药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查,计算心得安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心得安试验敏感性96.88%,特异性83.33%,阳性预测值86.11%,阴性预测值96.15%。  相似文献   

3.
对在我院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ST-T改变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心电图检查均采用常规心电图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结果在50例发生ST-T的改变患者中,1例女性患者为早期复极综合征,该患者ST段提高在胸导联及肢体导联V6、V5、V4高于0.4mv,比例占2.0%;24例发生非特异性ST-T改变(比例为48%);9例年龄在20至46岁范围内,15例年龄在44岁以上;25例心肌缺血(比例为50%);3例年龄35岁,其余22例患者年龄均在49岁以上。用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心脏病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方可作出客观、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健康体检人群心电图ST-T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电图分析,观察心电图ST-T改变在健康人群中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与年龄的关系及性别间差异,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1102例,就其心电图中的ST-T改变,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现ST-T改变者占体检总人数的32.67%(360/1102),其发生率随年龄递增而递升(P<0.05),且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39.17%vs26.09%,P<0.01)。结论心电图中出现ST-T改变时,须结合各方面情况及其他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临床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诉有胸闷、胸痛,不定期发作。均给予心电图检查,按照该组患者是否合并有ST-T段改变分为改变组(观察组)和无改变组(对照组)。该组患者均在他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AG阳性率。结果 80例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63例,占78.8%(63/80)。观察组的CA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的Gensin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和诊断价值,可作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7.
正晚期妊娠妇女由于内分泌改变及子宫逐步增加,会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随着患者血液氧含量交换率提高,膈肌上抬,可导致患者心脏负荷进一步增加,患者心电图主要以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为主[1],其中窦性心动过速一般由生理性功能改变而引起的,临床上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2]。ST-T改变主要反映心室复极功能异常,多在急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患者中被检测到[3]。本文分析妊娠  相似文献   

8.
张春生 《临床医学》2012,32(3):97-98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于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30例患者,选取31例年龄45~57岁女性患者及同年龄阶段的男性患者26例,分为55~57岁、50~54岁、45~49岁三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T-T改变特点:主要表现在aVF、Ⅲ、Ⅱ导联。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特点:睡眠中或安静状态中ST-T段基本正常,全部ST-T段改变均出现在日间活动或心率较快时。女性ST-T段无改变者有27例,平均心率为78次/min;女性ST-T段有改变者有9例,平均心率为74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不同年龄段比较:55~57岁(2例,22.22%)、50~54岁(4例,44.44%)、45~49岁(3例,33.33%)三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动态心电图比较:26例男性患者中有1例发生ST-T段改变,占3.85%;31例女性患者中有9例发生ST-T段改变,占2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ST-T改变的女性患者进一步做心得安试验,有6例ST-T恢复正常。结论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多为功能性,应主要治疗自主神经功能及调节内分泌。  相似文献   

9.
常规心电图(ECG)在临床上应用已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由于其只能记录受检者静息状态较为短暂的心电变化,有其局限性.而动态心电图(DCG)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本文对338例患者的ECG与DCG的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与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定冠心病的患者,通过采集入院后的静息心电图,按照明尼苏达编码进行ST-T的异常统计,然后对所有患者的心率展开分析研究,排除心率对于ST-T产生的影响。对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进行进一步诊断,了解是单支病变还是多支病变,确定心电图改变在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方式与应用结果。结果:90例患者当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80例,心电图在阳性改变的例数为55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10例,心电图阳性改变的例数为5例。数据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已经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群体当中,心电图ST-T改变可以明确患者出现多支病变的阳性率情况,同时具有明确的辅助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心电图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重肝病例161例,正常对照组63例,对其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肝心电图改变以QT c延长、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重肝组心电图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ALT、胆红素、Hb及ALB在心电图正常与异常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心电图可作为重肝严重程度的指标,临床应密切注意心电图的变化,预防和治疗心脏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AECG)采用Einthoven-Wilson12导联系统(A系统)和Mason-Likar12导联系统(B系统)记录时ST-T的差异。评价ECG、AECG采用不同导联系统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方法:选择207例行冠脉造影术(CAG)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AG阳性者107例,CAG阴性者100例。均接受ECG、AECG检查,并分别采用A系统和B系统描记,每例4种描记方式在10min内完成。结果:(1)在ECG检查中,CAG阳性者,B系统与A系统相比,Ⅲ、V1~3的J点(以JⅢ、V1~3表示,以后类推)下移,STⅢ、aVR、V1~6下移,STⅠ上抬,TV2.4~6振幅降低,TⅠ、Ⅱ振幅升高;CAG阴性者,B系统与A系统相比,JⅡ、Ⅲ、aVF、V1下移,JaVR上抬,STⅡ、Ⅲ、V1、V3~4下移,TaVR、V4~5振幅降低。TⅡ振幅升高(2)在AECG检查中,CAG阳性者,B系统与A系统相比,JⅠ、Ⅲ、V1、V4~6下移,JaVR、aVL上抬,STⅢ、V1~2、V4~6下移,STⅠ、aVL上抬,TⅢ、5~6振幅降低,TⅠ、aVL振幅升高。CAG阴性者,B系统与A系统相比,JⅡ、aVF、V2、V6下移,JaVR上抬。STV1~2、V5~6下移,TaVR、V1~6振幅降低,TⅡ、aVF振幅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论ECG或AECG检查,采用B系统诊断冠心病较A系统误诊率增加。ECG检查中,采用A系统时,冠心病的误诊率为35.00%,漏诊率为36.45%;采用B系统诊断冠心病时,误诊率为46.00%,漏诊率为32.71%。在AECG检查中,采用A系统诊断冠心病时,误诊率为35.00%,漏诊率为35.51%;采用B系统诊断冠心病时,误诊率为47.00%,漏诊率为33.65%。结论:B系统记录的ST-T可能造成下壁、前壁心肌缺血的假象,在AECG诊断心肌缺血时应慎重,以免误诊,必要时应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对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倒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患者静息与胸痛发作时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为A组,占77.36%(41/53),胸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水平型下移加深且有动态改变者占95.12%(39/41),无动态改变者占4.88%(2/41);冠状动脉正常者为B组,占22.64%(12/53),胸痛发作时ST段抬高,无痛时ST段下降者占25%(3/12),均为心肌桥;无动态改变占75%(9/12),其中3倒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倒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结论: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患者误诊率较高,确诊应作冠脉造影;胸痛时心电图ST段水平型下移加深且有动态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胸痛时ST段抬高,无痛时ST段下降者注意鉴别冠脉痉事或心肌桥。  相似文献   

14.
15.
张莉 《临床医学》2013,33(8):14-15
目的评价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常规行心电图检查发现ST-T改变的患者180例,其中男90例,女90例,年龄60~86岁,平均(65.50±6.32)岁,70岁以上者136例(75.6%)。依据临床是否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分为典型心绞痛组85例和不典型心绞痛组95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在他院完成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入院后均积极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结果典型心绞痛组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为60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0.59%;不典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29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30.52%。结论单纯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的临床实际价值不大,需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协助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舒燕  唐英蓉  姜荣建  程标  孔洪 《华西医学》2005,20(4):648-649
目的:探讨肺栓塞部位及溶栓治疗前后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确诊肺栓塞患者不同梗塞部位、溶栓治疗前后及出院前心电图变化.结果:1.不同肺栓塞部位心电图改变:右肺栓塞心电图表现,主要为SⅠ,SⅠQⅢTⅢ,QⅢTⅢ,TⅢ倒置,TV1-V2倒置,SV1-V5R挫折,粗顿,ICRBBB或CRBBB.而左肺栓塞心电图主要表现在SⅠ,TⅢ倒置,TV1-V2倒置及TV1-V5倒置,上肺叶栓塞的ECG改变<下肺叶,单节段损害ECG改变<多节段损害;2(1)入院时,SⅠ>0.1mv,51例次(85%)SⅠ>QⅢTⅢ37例次(61.67%),QⅢTⅢ37例次(61.67%),TⅢ倒置50例次(83.3%),TV1-V2倒置40例次(66.67%),TV1-V3倒置32例次(53.33%),Tv1-v4倒置27例次(45%),TV1-V5倒置7例次(11.67%),SV1-V5R挫折、粗钝31例次(51.67%),ICRBBB或CRBBB 8例次(13.33%).(2)溶栓后ECG变化,SⅠ变浅,QⅢ波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TV1-V2倒置加深,ICRBBB、CRBBB减轻或消失,RavR可迅速下降至正常.(3)出院前变化,RⅡ增加,QⅢ减小,TⅢ变直立,Tv2直立.结论:肺栓塞部位与心电图改变亦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心电图的变化来评估肺栓塞的部位及面积.早期积极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病人预后,动态观察溶栓前后典型或不典型心电图的变化有助于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20.
邱爽  丁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48-6749
目的:研究室性早搏合并ST-T假性改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9例符合室性早搏(VPB s)的ST-T假性改善诊断标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26例假性改善持续存在与否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并与6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VPB s比较。结果:VPB s的ST-T假性改善主要见于冠心病与病毒性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结论:VPB s的ST-T假性改善可能是冠脉痉挛及心肌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引起,其持续存在可预示心律失常的发生,该表现对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