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6例,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实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6例与对照组76例,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实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后的80例急诊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实施急诊常规护理流程的80例急诊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抢救效率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接收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治疗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病情解释等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和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措施,而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耗时、心电图测量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对于AMI的急救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来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病人采用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病人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分诊评估时间、进入急诊室至构建静脉通路时间、至做心电图时间、至实施介入时间及总急救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和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病人家属急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接诊各时间窗,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家属急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分诊、采血、建立静脉通道、出急诊室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生命体征变化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经抢救后,两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均较抢救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采血、建立静脉通路、患者出急诊室和介入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干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周忠艳 《当代护士》2021,28(3):102-104
目的 分析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采取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分诊时间和患者就诊至静脉注射开始溶栓时间(DNT),临床疗效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分诊时间和患者就诊至静脉注射开始溶栓时间(DNT)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2.2%,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中,治疗性护理、分诊流程及护理服务态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缩短了患者的分诊时间和患者就诊至静脉注射开始溶栓时间(DNT),提高了临床疗效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 对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与采用常规护理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急救时间及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接诊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接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患者(70例,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70例,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耗时、心电图测量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态度、护理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争取了抢救时间,有利于抢救成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流程再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流程,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流程再造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至EGG功情况、临床满意度、不良事件、家属决策时间、血液送检时间、分诊评估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至EGG时间、入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决策时间、血液送检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流程再造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不良事件、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诊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结果观察组的分诊时间、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抢救后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死亡率少于对照组,APACHEI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病情解释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对颅脑损伤患者抢救的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分别将2015年3月-2015年10月和2015年11月-2016年4月收治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抢救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两组的急救时间,抢救效果等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评估时间、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进行护理流程优化,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缩短急救时间。  相似文献   

13.
卢碧洁  李亚青 《妇幼护理》2024,4(9):2170-2172+2175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 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借助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诊用时、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抢救有效率、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在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开通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均比对照组各阶段所用时间更短,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AMI再发生率、再PCI率与对照组发生率相比明显更低,且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急救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期间融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急诊效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抢救;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比较两组急救效率,抢救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确诊专职专科或手术治疗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出急诊科前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缩短了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第一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8例,依据病人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常规护理指导后,研究组病人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介入时间和总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不仅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可以改善病人预后,提高住院期间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改良全程急诊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对急救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改良全程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时间、急诊反应时间、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总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头颅CT时间和急救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反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全程急诊护理运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可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急诊反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升护理总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现斌  齐明辉  赵龙燕 《妇幼护理》2022,2(24):5705-5707
目的 深入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1 月时间段在我 院的 5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托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 护理,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分析比较两组的急救效率、临床指标、机体功能状态(SAQ 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分诊评估、心电图使用、抢救以及初次使用球囊扩张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 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 SAQ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体现于心 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72.0%) (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争更多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30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急诊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服务流程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优化服务流程前与优化服务流程后的患者各80例划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急诊服务流程,实验组通过加强院前、院内急救的一体化建设,建立预检分诊系统,开通绿色通道,缩小功能区的服务半径,专科前移,建立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等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比较两组的就诊等待时间、急诊诊疗时间、满意度、抢救成功率。结果:优化服务流程后急诊抢救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和急诊全程诊疗时间缩短,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提高。结论:优化服务流程可缩短急诊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及急诊诊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5 787例采用传统的急诊分诊方法,以2013年1~1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8 97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护理程序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及分区标准进行急诊分诊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投诉率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即分诊护士运用系统方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使患者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使急诊有限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使用。提高了急诊分诊准确率及工作质量,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供了保证,进一步优化了急诊分诊流程,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