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蛋白尿贯穿于DN整个病程,表现为早期的微量白蛋白尿,逐渐发展到难治性大量蛋白尿,最后出现肾衰竭。蛋白尿不仅与DN肾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而且是直接导致。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子。因此,研究DN蛋白尿的发生机制是寻找有效防治DN措施的关键。DN蛋白尿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DN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为特征,此期采取措施、积极防治,可延缓或阻止其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而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则肾功能损害的速度加快。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蛋白尿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格列齐特、二甲双胍在治疗早期DN方面的疗效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M)患病率不断增长,已成为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威胁人群健康和生命的慢性病,由于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DM急性并发症致死率显著下降,DM慢性并发症成为DM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DiN)已成为发达国家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它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聚集,最终导致肾衰竭。最近有研究发现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动脉粥样硬化和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关系,而且与DM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存在一定相关性,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但DM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笔者检测中早期DN患者血浆CRP的水平,探讨厄贝沙坦对2型DN微量白蛋白尿、CRP、肾功能及肌酐清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肾衰竭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据1999年上海市肾脏病登记系统的统计资料,DN约占慢性肾衰竭的14%,既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又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DN发病机制复杂,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为特征,此期及早采取措施、积极治疗,可延缓或阻止其进入临床蛋白尿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中DNA氧化损伤的主要的标记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病变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N患者9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各30例,检测尿8-OHdG,尿微量白蛋白、NAG等指标。结果:糖尿病组的尿8-OHd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5±0.3) vs (10.8±0.5)ng/mg Cr,P〈0.01];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的尿8-OHd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大量蛋白尿组的尿8-OHdG水平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1)。 DN患者尿8-OHdG水平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BMI及eGFR呈负相关。尿8-OHdG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尿NAG、α2-MG、FD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N 患者随着蛋白尿的增多及肾功能的进展其氧化应激水平增强,氧化应激的重要标志物8-OHdG作为重要因素参与DN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在糖尿病肾病(DN)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DM)患者98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用数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2型DM患者血清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UAER增加而升高。结论DN患者血清CRP浓度与DN的程度相关;CRP在预测DN的发生及监测DN的进展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西藏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间在我科住院的30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6例DM患者包括151例DN和155例非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及Scr水平,DN组患者再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组。DN组尿微量白蛋白、Scr和血、尿β2微球蛋白(MG)均较非DN组显著增高(均P < 0.01);且尿微量白蛋白与收缩压、血β2-MG呈正相关(r = 0.187, P < 0.05; r = 0.297, P < 0.01),而与GFR呈负相关(r = -0.287,P < 0.01)。DN组高血压发生率高(60.27%),血压显著高于非DN组(P < 0.01),且以收缩压更显著。DN组发生尿毒症者14例(9.27%),死亡8例(5.30%),其中5例死于尿毒症;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例(13.25%);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者6例(3.97%)。 结论 西藏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即有明显的蛋白尿、血压及血、尿β2-MG增高,后期GFR急剧下降且并发症多而严重。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常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要血液净化治疗或肾移植,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临床上,微量白蛋白尿被认为是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然而,很多白蛋白尿在正常范围的糖尿病患者,实际上存在糖尿病肾小球损害和疾病进展的风险。而且,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意味着严重的肾小球损害已经发生。因此,除了白蛋白尿外,需要更敏感和特异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N早期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微量白蛋白尿是DN早期损伤的标志.本文旨在探讨健康体检中新确诊的糖尿病(DM)、糖耐量异常(IGT)及空腹血糖受损(IFG)者,其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与正常人群相对照.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常见而难治的三大微血管病变之一,早期以微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最终可导致慢性肾衰竭。虽然有学者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胰激肽原酶等具有减轻肾小球高滤过,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漏出的作用,但效果仍欠佳。笔者采用自拟“解毒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Ⅳ期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1型和2型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在西方国家 DN 已成为导致ESRD 的首要病因,在我国这一比例也在逐年递增。在 DN 的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30~300 mg/ d),而大量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300 mg/ d)则预示该疾病的持续性恶化[1]。一旦进展至 ESRD 阶段时,很多患者须采取肾脏替代疗法,即透析或肾移植。可见,对早期DN 给予有效诊断及治疗,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与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DM)、微量白蛋白尿组(DN1)和大量白蛋白尿组(DN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ISA)测定各组血清、尿中的脂联素,血浆sTM水平。结果:DN1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M尿组(P〈0.05),DN2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血清脂联素与尿脂联素、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564,0.412,0.587,P〈0.01),与Ccr呈负相关(r=-0.362,P〈0.01);尿脂联素与Scr、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292,0.748,0.775,P〈0.01),与Ccr(r=-0.379,P〈0.01)呈负相关。结论:2型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可能是反映DN早期内皮损害的重要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诊断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dlius,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DM可由多种途径损害肾脏,并累及肾脏的所有结构,从肾小球、肾血管到肾小管和肾间质。随着人口老龄化,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此,DN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代谢异常引发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目前约25%~40%的糖尿病患者会进展至DN[1],甚至在欧美国家,DN已经成为肾脏替代治疗的首要病因[2],而在我国DN也逐渐替代原发性肾病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正处于逐年升高趋势中,在此基础上,DN的发病率也会不断增加。微量白蛋白尿是DN的最主要的表现,并且它也被作为早期诊断DN的重要依据而广泛应用。然而有部分研究发现[3,4],存在部分DN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会自行缓解消失的现象,部分无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可以出现晚期肾脏病理改变,甚至部分肾脏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相关蛋白(putative receptor protein related to AT1,apelin-APJ)系统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只大鼠应用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体重)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组(DN)、apelin干预组(T)。于应用apelin-13前、后4周,8周,12周测定三组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量、尿白蛋白/血肌酐指数;应用apelin-13前和12周时采血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elin-13水平;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PJ受体和AngⅡ相关的1型受体(AT1R)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N组比较,DN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血肌酐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APJ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AT1R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与DN组比较,T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指数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APJ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AT1R的表达量显著下降。N组与T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指数、肾组织APJ受体和AT1R的蛋白表达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elin-APJ系统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其可能通过拮抗AngⅡ-AT1R的作用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具有细胞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在肾脏中有广泛分布,研究发现其参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蛋白尿的形成、DN的炎症反应及肾脏纤维化过程,其基因多态性与DN的发生、发展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男性2型DM患者肾脏损害与骨密度关系。方法应用DEXA测定了9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正常白蛋白尿组4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7例,临床白蛋白尿组25例)和43例对照组L2-4及股骨近端BMD。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期的DM患者BMD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白蛋白尿期DM患者L2-4、Neck、Ward’s、Troch的BMD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 肾脏损害是加重男性2型DM患者OP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实验从验证糖尿病肾病(DN)炎症反应存在的角度,探讨参芪消肾汤延缓DN进展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侧肾摘除,STZ诱发糖尿病(DM),复制DN模型。参芪消肾汤分高、低剂量组灌服8周并设立贝那普利组、骁悉组为阳性对照组,同时空白组、模型组予以等量蒸馏水。观察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观察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情况,利用半定量检测其在肾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参芪消肾汤能一定程度降低大鼠FBG、UAER、血清CRP,减弱肾组织MCP-1的袁达水平。结论:炎症反应参与DN的发生和发展,在DM肾损害的进展中起促进作用。参芪消肾汤可降低蛋白尿,改善炎症细胞对肾组织的损伤,延缓DN进展。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尿白蛋白排泄率是DN早期诊断最为常用的临床指标。但是,一些大型的临床研究显示其在DN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英国前瞻性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研究(UKPDS)[1]在平均随访15年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糖耐量低减(IGT)是糖代谢介于正常和糖尿病(DM)之间的代谢异常的病理阶段,体内可存在糖尿病肾病(DN)样早期肾损害[1].笔者于1999年3月~2003年2月用生脉注射液对23例老年IGT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进行治疗,并对照观察,发现生脉注射液对减少IGT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有一定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