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合素β1与胶质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粘附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整合素β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中的表达;用细胞粘附实验检测其在SHG44细胞粘附中的作用。结果 整合素β1可在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中表达,抗整合素β1抗体可明显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对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Ⅳ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粘附。结论 整合素β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粘附和侵袭过程中必不可少,抑制  相似文献   

2.
p53、c-erbB1、c-myc和p16基因蛋白产物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癌基因c-erbB1、c-myc,抑癌基因p53和p16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上述基因蛋白检测对胶质瘤诊断、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种癌基因蛋白产物在65例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分析与胶质瘤病理分级间的关系。结果p53、c-erbB1、c-myc过度表达率随胶质瘤级别升高而逐渐升高,前两者在胶质瘤良性组和高度恶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在高度恶性组表达缺失率高于其它组,但差异不显著;4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在胶质瘤中有协同表达。结论上述4种基因在胶质瘤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对p53、c-erbB1基因蛋白的检测或多种癌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对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和预后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p53,c—erbB1,c—myc中p16基因蛋白产物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探明癌基因c-erbB1、c-myc,抑癌基因p53和p16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上述基因蛋白检测对胶质瘤诊断、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种癌基因蛋白产物在65例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分析与胶质瘤病理分级间的关系。结果 p53、c-erbB1、c-myc过度表达率随胶质瘤级别升高而逐渐升高,前两者在胶质瘤良性组和高度恶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  相似文献   

4.
脑胶质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附2例报告文/朱晓临,马文彦,王艾荣脑瘤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2例脑胶质瘤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检测结果例1,男54岁,以左侧肢体发作性抽搐、无力2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多年。查体:T...  相似文献   

5.
神经胶质瘤患者SCE及F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DNA损伤情况,以及SCE(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和FS(染色体脆性部位)发生频率。方法:用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SCE及FS表达频率,以及各类胶质瘤表达程度。结果:1.胶质瘤患者SCE及FS表达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不同种胶质瘤有相同的重排机制。3.同种胶质瘤各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表达率与病理类型无关。结论:胶质瘤患者的SCE及FS发生频率是随机的,又是非特异的。  相似文献   

6.
p53基因突变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突发之一,胶质瘤约有1/3发生p53基因突变。通过对胶质瘤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的研究,提出了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三种不同起源方式,发现p53蛋白表达在脑胶质瘤与反应性胶质增生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多数资料的研究结果提示p53蛋白表达对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判断无意义。  相似文献   

7.
整合素在成年CNS中,主要分布在血管结构、神经纤维网、海马等部位,α4β1 等在介导外周白细胞穿过血脑屏障中起作用,β1 等增强星形胶质瘤细胞与ECM分子的粘附,αVβ3 等促进恶性胶质瘤细胞入侵正常脑组织。此外,整合素还与阿耳茨海默氏病的发生、脑的衰老和CNS生理可塑性形成等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尚提及其配体ECM分子,如生腱蛋白、层粘连蛋白等的表达水平与CNS损伤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c-erbB-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erbB-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刘旭文浦佩玉一、材料与方法1.组织标本:1992~1995年,连续收集我院和天津市脑系科医院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对照组取材为8例内减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实验组为50例胶质瘤组织,按WHO脑瘤...  相似文献   

9.
朊病毒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相关性分析易祥华吴克兰刘绍春赵时宇胡建平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任意选择本校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近期胶质瘤活检标本39例(其中Ⅰ~Ⅱ级、Ⅲ级和Ⅳ级各13例),另选脑膜瘤和尸检正常脑组织各7例作为对照。每...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40%~50%。一般而言,平均生存期不超过1年。现有的治疗措施如外科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难以达到根除,复发率很高,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和生存期。90年代由于肿瘤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使得基因治疗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前...  相似文献   

11.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因头痛头晕1月余,伴视力下降入院。MRI示右大脑半球额颞深部及岛叶丘脑有一较大肿块,内有分隔,伴多个小囊腔形成,边缘区可环形增强,诊断为右颞胶质瘤。术中见肿瘤范围较大,几乎累及整个额颞叶,质嫩胶冻状,有囊腔形成,边界欠清,...  相似文献   

12.
钬激光治疗颅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浩  朱菁 《激光医学》1995,5(1):44-45
本文对钬激光治疗12例脑瘤作了初步总结。12例脑瘤中,脑膜瘤4例,胶质瘤4例,神经纤维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肿瘤1例。8例全切肿瘤,另4例大部工除,无一例死亡,钬激光在切除深部肿瘤,血供丰富及质地较硬的肿瘤方面有独到的优点。钬激光应用安全,对周围脑组织损害极小。  相似文献   

13.
C6星形胶质瘤细胞可在细菌脂多糖,干扰素和白细胞1的联合刺激下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合成大量一氧化氮。外周免疫抑制剂雷公藤甲素可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此作用不涉及细胞数目或活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右顶枕叶神经节胶质瘤1例汪恒求,王保太患者女,33岁,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伴发作性抽搐17年。16岁时自觉右眼视力下降,至22岁时,经常出现不规则发作性神志不清,同时有抽搐、口吐白沫,多次以“癫痫”治疗,不见好转、右眼渐失明。体检:右眼失明,右眼底视神...  相似文献   

15.
胶质瘤是颅内常见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的效果及潜力有限,病人预后极差。随着胶质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方式基因治疗已广泛用于胶质瘤治疗的试验和临床研究。本就近年国内外对胶质瘤基因治疗研究的几个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垂体腺瘤组织压片、切片及电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腺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很高的肿瘤〔1~3〕,是列胶质瘤、脑膜瘤及神经鞘瘤之后的第4位常见颅内肿瘤,有关该肿瘤组织学结构特点有较多文章描述,而运用组织压片细胞学方法观察该肿瘤的特点却很少见。我们曾经运用组织压片方法检查116例脑肿瘤〔4〕,肿瘤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脑胶质瘤的分子遗传学进展,脑胶质瘤的染色体变化主要以7、9、10、13、17、19、22号染色体为主,并阐述了癌基因、生长因子及肿瘤抑制基因在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胶质瘤分级、分期以及病人生存期的关系,为胶质瘤分级和预后判断找到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脑胶质瘤相关新基因表达的微阵列基因芯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人脑胶质瘤组织和人正常脑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相关基因,并对部分基因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含有218个与人类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谱芯片,提取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组织总RNA制备探针并杂交芯片,用ScanArray4000扫描芯片,对其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smad1、Hmp19和TRIP3的mRNA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改变。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中明显差异表达基因10个,包括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转录和细胞转导相关基因、增殖和分化相关基因。其中表达下调基因5个,表达上调基因5个,经实时定量PCR验证smad1、Hmp19和TRIP3的表达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相符,且随胶质瘤恶性级别的不同而变化。结论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存在多类基因表达的改变,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能快速有效地反映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基因改变,为胶质瘤的侵袭性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以及为导向治疗和基因治疗提供更多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20.
胶质瘤对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间连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胶质瘤细胞对血脑屏障细胞间连接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内皮细胞与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采用银染的方法探索胶质瘤细胞对其中内皮细胞间连接的作用并运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胶质瘤细胞作用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胶质瘤细胞的直接作用过程中,血脑屏障细胞间连接的完整性受到明显破坏,内皮细胞ZO-1表达水平降低;在其间接作用过程中,两者变化不明显。结论:胶质瘤细胞的直接浸润可以破坏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间连接,而其间接作用则不能完全破坏。胶质瘤细胞对内皮细胞ZO-1表达的影响是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间连接变化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