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戊四氮点燃的慢性癫痫SD大鼠模型,观察海马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可能耐药原因。方法以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亚抽搐剂量连续每天对SD大鼠进行腹腔注射,最长注射28 d,观察点燃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正常对照组、点燃组和未点燃组海马P-gp的表达。结果SD大鼠总点燃率达63.3%。正常对照组海马组织未见P-gp阳性细胞表达,未点燃组毛细血管管腔见少量P-gp的阳性细胞表达,而点燃组可见较多P-gp的阳性细胞表达,这些阳性标记主要位于毛细血管的管腔,少量胶质细胞也有表达,神经元未见表达,且点燃组阳性细胞表达较未点燃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癫痫发作可以诱导P-gp的表达,发作强度越强,P-pg表达越高,特别是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高表达,可能与癫痫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2.
海人酸 (Kainicacid,KA) ,即红藻氨酸 ,结构类似谷氨酸 ,能产生很强的神经兴奋作用。它与突触后膜的海人酸受体结合 ,产生兴奋性突触后 ,电流致动物癫痫发作 ,即海人酸癫痫模型。1海人酸模型的制作、症状表现和病理改变[1~3]1.1海人酸模型的制作和症状表现KA模型实验动物多采用大鼠 ,也有小鼠或猫。给药途径 :全身应用(静脉或腹腔内注射)KA4mg/kg ;局部注射(脑室内、单侧或双侧海马、杏仁核、梨状叶、纹状体等)KA0.1~2.0μg,可引出大鼠癫痫。全身、脑室内和双侧局部注射 ,症状和病变为双侧对…  相似文献   

3.
4.
颞叶癫痫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长期癫痫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建立大鼠颞叶癫痫模型的方法及模型永久癫痫敏感性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按公斤体重计算的海人酸通过立体定向手术一次性注入大鼠的海马组织,于手术后摄像观察大鼠的癫痫发作情况8周,同时,于发作后6h、1d、3d、5d、7d及2周、3周、4周、5周、6周、7周和8周检查海马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手术后的大鼠在经历“湿狗样抖动”、口唇和头的自运动症、前肢抽搐、后肢抽搐后,进入强直一阵挛性全身发作,之后,每周均有自行发作。海马的病理改变为神经元缺失、胶质细胞增生。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建立的大鼠颞叶癫痫模型发作形式及病理学基础与人类的颞叶癫痫基本一致,同时,耗资较系统给药大大降低。海马神经元的缺失、胶质细胞增生是模型长期癫痫敏感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癫痫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癫痫症(epilepsia)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最显著的临床特征是长期反复出现癫痫发作(epilepticseizures),并伴随不同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的表现。据WHO1990年公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上患癫痫症的病人达5千万,平均每年发病率为0-5‰~1‰[1]。迄今人类对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仍主要依靠动物实验。癫痫的实验性研究始于1883年Openchowski首次采用冷冻大脑组织造成脑内致痫灶。目前,癫痫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较多,癫痫动物的种类各异,判断一癫痫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癫痫大发作的一种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癫痫大发作的一种动物模型生理教研室徐淑梅,郝洪谦,郑开俊,孙兵,张际国癫痫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种类繁多。根据“抗癫痫国际联盟(InternationalLeagueAgainstEpilepsy)”1969年提出的分类方法就有三大类,近20...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杏仁核点燃的大鼠慢性癫痫模型。方法:在3.6%水合氯醛麻醉下,用漆包镍镙双极螺旋电极植入Wistar大鼠杏仁核,术后第7天,用微电极刺激大鼠杏仁核。记录脑电活动,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当脑电图上有发作后电位,即2~5Hz爆发性的尖波或棘慢波,波幅大于200μV,持续3s以上,同时按Racine分级法大鼠的行为表现达到4级或5级时可视为大鼠癫痫模型点燃成功。结果:34只Wistar大鼠被点燃。癫痫发作模式具有规律性、容易辨认、可重复诱发,癫痫发作程度可以量化的优点。6只为亚临床发作(即有典型的脑电图的棘波放电表现,但是行为不足4-5级)。结论:通过微电极刺激Wistar大鼠杏仁核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癫痫慢性点燃模型。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癫痫是最棘手的临床问题之一,其病因至今未明。由于人体脑组织难以获取等限制,难治性癫痫发生机制的研究需依赖动物模型。本文对不同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表现和机制等方面作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糖是机体组织能量代谢主要来源,血糖高低会影响神经系统而表现出复杂的神经症状。糖尿病并发癫痫较常见,一般出现在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等情况下。临床上非酮症高血糖致局限性癫痫较少见,易误诊,现将笔者诊治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点燃效应癫痫动物模型研究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难题之一。通过复制动物模型,探讨癫痫的发生机制,为临床癫痫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着重综述点燃效应癫痫动物模型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1.
用微量马桑内酯注入Wistar大鼠左侧前肢运动皮质,造成急性局灶型癫痫。用光镜、电镜和体视学方法研究其运动皮质第V层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癫痫大鼠运动皮质灶区、灶旁区的神经细胞数和胶质细胞数均分别比对照大鼠灶区和灶旁区显著减少;灶区神经毡中突触性终末数,显著减少;突触性终末的面积分数明显减少,而树突的面积分数无变化;神经胶质突起的面积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家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横切与对照2组(每组各6只),横切组家兔在实验侧皮层按2mm间距进行软脑膜下横切,对照组只打开实验侧硬膜而不做皮层横切。术后均以实验侧皮层局部注射150U青霉素的方法诱发癫痫。结果发现:对照组均有抽搐发生,脑电图表现为以注药皮层为主的单发或连续性高幅棘尖波,并波及其他导联,而横切组仅在注药皮层可见单发低幅尖波,偶呈连续出现,不波及其他导联,且无任何抽搐表现。两组动物术后均无明显功能损害。病理检查发现:对照组双侧皮层、海马及小脑均有神经细胞乏氧性改变,而横切组仅在注药区很小范围内出现神经细胞损害,其余结构正常。该实验从行为、电生理及病理三方面证实软脑膜下多处横切术的机理和疗效,为该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报告无酮性高血糖性局限性癫痫三例。癫痫发作除表现为局限性颜面或个别肢体抽搐外,还可表现为舞蹈样或手足徐动样不自主运动发作,肝炎致癫作用未得到支持,本病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对降糖药物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4.
对12例顽固性功能区局灶癫痫实施了软脑膜下多处横切术,其中痫灶累及运动区者8例,感觉区3例,Broca’s 区4例,Wernicke’s 区4例,枕叶视皮层2例。手术结果:发作消失8例,占66.7%;减少75%以上2例;减少50%~75%者1例;1例无变化;总有效率91.7%。均无术后功能损害,2例做了手术前后神经心理学检查,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本文对手术机理和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认为术前精确定位和术中彻底处理痫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脑电图(EEG)在儿童枕叶癫痫临床诊断及术前致痫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枕叶癫痫患儿行常规、睡眠EEG描记和头颅CT/MIR检查,结合临床发作症状综合定位致痫灶.结果儿童枕叶癫痫的发作形式有①视觉症状;②运动症状:偏转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偏身抽搐;③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④发作性呕吐、头痛或偏头痛.脑电图特点:一侧或双侧枕叶或枕叶及周围脑叶出现痫性放电.致痫灶定位于一侧枕叶3例;颞顶枕1例;顶枕1例.5例术后随访,4例无癫痫发作,1例明显好转.结论儿童枕叶癫痫是一组较具特征表现的癫痫综合征.掌握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常可做出正确诊断.症状性难治性枕叶癫痫术前定位准确率较高,手术切除致痫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癫痫模型的制备及其在癫痫研究方面的应用.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杏仁核慢点燃组、杏仁核快点燃组、注射匹罗卡品组,每组20只动物,观察各组大鼠的点燃率,模型大鼠癫痫发作级别及癫痫行为Racinel评分,同时观察模型大鼠癫痫发作时的脑电图.结果:成功获得各组癫痫模型动物,各组Racine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点燃组动物持续时间较长,快点燃组出现典型癫痫行为较早,匹罗卡品组动物存活时间长.结论:与杏仁核电点燃模型相比,匹罗卡品点燃癫痫动物成功率高,癫痫行为保持时间较久,能更好的为临床所应用,但匹罗卡品所致癫痫大鼠痫性发作持续时间变异较大,这可能为临床筛药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脑电生理、MRI、PETCT等方法对致痫灶综合定位,多种术式处理致痫灶和/或相应传导通路,并评价其疗效。结果75例病人通过多种方法定位,单纯病灶切除23例,前颞叶切除5例,颞叶切除+海马切除12例,选择性海马切除8例,病灶(或脑叶)切除+胼胝体切开5例,病灶切除+软膜横行纤维热凝8例,单纯软膜横行纤维热凝3例,单纯胼胝体切开10例,迷走神经刺激术1例等。术后发作完全消失或1~2次/年30例(40%),发作减少75%22例(29.33%),发作减少50%14例(18.66%),发作减少25%~50%6例(8%),发作减少<25%3例(4%)。结论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对致痫灶精确定位,应用手术方法处理致痫灶或/和相应传导通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大鼠实验性癫痫发作时的行为、脑电图及病理生理变化,探讨苔藓纤维发芽(MFS)在癫痫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锂-匹罗卡品(Li—PC)制作大鼠急性癫痫持续状态(SE)的癫痫模型,造模后7d、14d、28d,进行苔藓纤维发芽评分。结果:模型组大鼠2周时可见MFS穿过齿状回内分子层颗粒细胞层,进入内分子层及CA3区锥体细胞始层黑色颗粒形成,4周时形成连续密集颗粒带,MFS评分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SE神经元损伤致苔藓纤维发芽,可能是慢性颞叶癫痫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儿癫痫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癫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综合征。近年来,中医中药的辨证及针灸治疗等多种疗法的创新应用对小儿癫痫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医中药的治疗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亦存在治疗时间长与服药困难等不足,这限制了中医中药的推广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