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心肌酶的变化,探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06/09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常规结扎切断肝管、肝左右动脉和门静脉,用肝上下腔静脉阻断钳从前至后夹闭肝上下腔静脉,切除病肝后进行供肝吻合.先吻合腔静脉,腔静脉吻合口为倒三角形,再吻合门静脉,恢复供肝血流,进入新肝期,再依次吻合肝动脉和胆管.分别在术前、无肝前、无肝期30 min、新肝期30 min、术毕、术后24 h各采中心静脉血3 mL,测定心肌酶谱.同时测量围术期心率、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患者2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部患者术后转归情况:2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手术时间(335.74&;#177;74.04)min,无肝期时间(36.37&;#177;7.90)min.术后3例出现心脏衰竭,心脏衰竭患者中有2例最终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②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输出量和中心静脉压在无肝期下降(P<0.01),进入新肝期增高(P<0.01或0.05);平均动脉压在阻断和开放下腔静脉后3 min内有一过性下降,应用血管活性药后基本维持稳定;心率在无肝期增快,进入新肝期早期增高,以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③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心肌酶谱的变化:与麻醉后术前比较:无肝期30 min除肌红蛋白显著增高外(P<0.01),其余各种酶均基本相似(P>0.05);新肝期30 min、术毕的心肌酶谱各值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术后24 h除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余各种酶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与新肝30 min比较:术后24 h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则显著增高(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基本无变化(P>0.05).结论:新肝期表现为高血流动力学,而心肌酶普遍增高,术后24 h开始恢复,提示开放后血流动力学与心肌损害存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2.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围术期血酸碱和电解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围术期血酸碱、电解质变化及处理。方法:39例病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凝血功能、血糖、体温和尿量等。麻醉后、无肝期控制血K 在3.5~4.0mmol/L,无肝前期控制输液量,无肝期严格控制输入总量,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min,无肝期前15min,无肝期15、30min,新肝期5、15、30min及术毕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生化和凝血功能等。结果:麻醉后30min、无肝期前15minpH、BE值和HCO3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但无肝期随门、腔静脉血流阻断时间延长,pH、BE值和HCO3下降,至新肝期5min达高峰。-血K 麻醉后30min、无肝期均较麻醉前低,新肝期血流开放后有一过性升高,但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肝移植无肝期,尤其在无肝后期维持血K 在可耐受的较低水平,对减轻新肝期门、腔静脉开放后血K 过高,预防肝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对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体、肺循环的影响。方法24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B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心排血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分别于麻醉后术前、无肝前10min、无肝30min、新肝30min和术毕5个时间点采集中心静脉血,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NO和ET1水平。结果1MABP在下腔静脉和门静脉阻断及开放后短期内有一过性下降〔分别由(81±11)mmHg(1mmHg=0.133kPa)降至(79±9)mmHg,再降至(57±19)mmHg,P均<0.0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可基本维持稳定。2CVP、MPAP和PAWP在无肝期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在新肝期显著增高并维持高于术前水平。3CI在无肝期显著降低(P<0.05),新肝10min后显著增高(P<0.05)。4SVRI和PVRI在无肝期均显著增高(P均<0.05);血管开放后新肝15min内SVRI和PVRI高于术前水平,新肝30min后SVRI显著低于术前水平。5与术前值比较:阻断后,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5),新肝期和术毕均升高(P均<0.05);在无肝30min、新肝30min血浆ET1水平均升高(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新肝期易发生轻度肺高压。新肝期NO和ET增高,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期间机体胃肠黏膜循环的变化。方法:30例原位肝移植病人,分别于术前、无肝前期30min、无肝期5min、无肝期30min、新肝期5min、新肝期30min、新肝期60min、术毕测定MAP、PCWP、CI、HR、CVP、pHi、Pg-PaCO2、pHa等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在无肝期和新肝期5、30min时,MAP、pHi、pHa均下降(P<0.05),而Pg-PaCO2、HR则增高(P<0.05);CVP、PCWP、CI在无肝期下降(P<0.05),在新肝期5、30min则升高(P<0.05)。所有指标在新肝期60min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肝移植期间出现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胃肠道灌注明显不足,缺血缺氧以无肝期和新肝期最为严重,随着门静脉的开放和新肝功能的恢复,胃肠道黏膜灌注及缺血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心肌酶的变化,探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06/09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常规结扎切断肝管、肝左右动脉和门静脉,用肝上下腔静脉阻断钳从前至后夹闭肝上下腔静脉,切除病肝后进行供肝吻合。先吻合腔静脉,腔静脉吻合口为倒三角形,再吻合门静脉,恢复供肝血流,进入新肝期,再依次吻合肝动脉和胆管。分别在术前、无肝前、无肝期30min、新肝期30m in、术毕、术后24h各采中心静脉血3m L,测定心肌酶谱。同时测量围术期心率、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患者2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部患者术后转归情况:2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手术时间(335.74±74.04)min,无肝期时间(36.37±7.90)m in。术后3例出现心脏衰竭,心脏衰竭患者中有2例最终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②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输出量和中心静脉压在无肝期下降(P<0.01),进入新肝期增高(P<0.01或0.05);平均动脉压在阻断和开放下腔静脉后3min内有一过性下降,应用血管活性药后基本维持稳定;心率在无肝期增快,进入新肝期早期增高,以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③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心肌酶谱的变化:与麻醉后术前比较:无肝期30min除肌红蛋白显著增高外(P<0.01),其余各种酶均基本相似(P>0.05);新肝期30m in、术毕的心肌酶谱各值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术后24h除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余各种酶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与新肝30m in比较:术后24h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则显著增高(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基本无变化(P>0.05)。结论:新肝期表现为高血流动力学,而心肌酶普遍增高,术后24h开始恢复,提示开放后血流动力学与心肌损害存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后24h内电解质和乳酸的变化规律,总结肝移植术后有效电解质平衡和乳酸代谢情况的监测及护理措施,为规范肝移植术后护理程序提供依据。方法对147例肝移植患者分别于术前(T)、术后返ICU即刻(TO)、术后24h(T1)行生化血清钠、钾、钙的检测,并于术后1D和T1行床旁血气分析,记录乳酸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术后24h内血钠持续较术前升高(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血钾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在患者术后返ICU即刻较术前明显降低,至术后24h升至术前水平;术后返ICU即刻患者乳酸值水平较正常值异常增高,至术后24h较返ICU即刻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24h内应加强电解质及乳酸的监测,合理调节电解质平衡,促进乳酸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7.
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10例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病人 ,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术前、无肝期前 10min、无肝期 5min、无肝期 10min、无肝期 30min、新肝期前 10min、新肝期 5min、新肝期 10min、新肝期 30min和术毕 10个时期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值相比 ,体循环平均动脉压 (MAP)、心排血量 (CO)和心脏指数 (CI)在无肝期 5min下降 (P <0 0 5 ) ,在新肝期 5min明显下降 (P <0 0 1) ;肺循环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中心静脉压 (CVP)在新肝期 10min明显增高 (P <0 0 1) ;CO和CI在新肝期 10min有一定增加 (P <0 0 5 ) ;体循环阻力(SVR)在新肝期前增高 ,在新肝期 5min降低 (P <0 0 5 ) ;肺循环阻力 (PVR)在无肝期 5min和新肝期 5min明显增高 (P <0 0 1) ;心率 (HR)在无肝期 5min增快 (P <0 0 5 ) ,在新肝期 5min明显增快 (P <0 0 1)。结论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无肝期血液动力学比较稳定 ,但新肝期初始和新肝早期仍有明显的体、肺循环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重症肝炎与非重症肝炎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气、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26例晚期肝病患者,ASAⅢ~Ⅳ级,据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等指标分成非重肝组(I,n=15)和重症肝炎组(Ⅱ,n=11),分别在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30、60min、新肝再灌注期5、30min、术毕抽取右侧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pH、BE、血Na+、K+、Cl-、Ca2+、葡萄糖、乳酸和HCO3-浓度,并记录患者术中碳酸氢钠、CaCl2、胰岛素的用量。结果:I组pH、BE、HCO3-从无肝期始明显降低,至再灌注5min时为最低,以后逐渐回升;K+浓度从无肝期始升高,至再灌注5min时为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血糖、乳酸水平随手术的进行呈升高趋势,术毕时乳酸有所下降。Ⅱ组pH、BE、HCO3-从无肝期始明显降低,新肝期30min时逐渐回升;K+浓度从无肝期始升高,至再灌注30min时逐渐下降;血糖、乳酸水平随手术的进行呈升高趋势。组间比较,II组术前pH、BE、HCO3-明显高于I组,无肝期30min明显低于I组,无肝期60min、新肝再灌注期5min时pH、BE、HCO3-又明显高于I组;Ⅱ组血K+在再灌注期5min时明显高于I组。...  相似文献   

9.
重型肝炎和肝癌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及肝癌肝硬化患者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变化,评价肝移植术对该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术前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正常的终末期肝病、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采用体外静-静脉转流。按原发病不同分为重型肝炎组(15例)和肝癌肝硬化组(肝癌组15例),分别于术前(麻醉后)、无肝前20min、无肝30min、新肝60min、术毕不同时间点取桡动脉血,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值,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术前、新肝60min、术毕留取新鲜尿液,测定尿β2-MG及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的SCr、BUN值以及术后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发生情况。结果1术前重型肝炎组有7例血β2-MG、12例尿β2-MG、14例尿NAG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而肝癌组仅有3例血β2-MG、3例尿β2-MG、7例尿NAG值高于正常参考值;两组各时间点血β2-MG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重型肝炎组术前尿β2-MG及NAG异常率明显高于肝癌组(P〈0.01和P〈0.05)。2术中两组血β2-MG值与术前比较变化不大,变化趋势两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新肝期60min及术毕尿β2-MG及NAG均较术前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重型肝炎组各时间点尿NAG值明显高于肝癌组(P〈0.05或P〈0.01)。3重型肝炎组肝移植相关性肾衰发生率为46.7%,而肝癌组无一例发生(P〈0.01)。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较肝癌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发生急性肾衰,围手术期应注意肾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0.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方法:本院1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均行非静脉转流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以及心输出量。结果:12例肝移植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1例死亡;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术前、无肝前期及新肝期(30 min)比较平稳;无肝期(30 min)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输出量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下降(P<0.05),心率明显增快(P<0.05);新肝早期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恢复至到术前水平(P>0.05),心率仍偏快(P<0.05)。结论:肝移植麻醉血流动力学的管理应针对肝移植不同时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尤其是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  相似文献   

11.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术。采用心排仪持续监测围术期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02)、体温、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分析肝移植围术期SvO2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vO2在无肝期前15min较术前增高(P〈O.05),在无肝期30min较无肝期前15min显著降低(P〈0.05),在新肝期30min和术毕较术前均显著增高(P均〈O.05)。机体DO2、VO2在无肝期30min均显著降低(P均〈O、05),而在进入新肝期后均显著增高(P均〈O、05);ERO2进入新肝期后显著增加(P〈O.05)。SvO2在各时间点均与VO2有显著相关性(P均〈O.05),而与DO2、血红蛋白无相关性(P均〉0.05);SvO2术前与CO有显著相关性(P〈O.05),其他时间点均无相关性(P均〉O.05)。结论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持续监测SvO2对于改善氧代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位猪肝移植无肝期前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共行55例原位猪肝移植,在无肝期前和无肝期后(包括无肝期和新肝期)检测体温、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肝肾功变化情况.结果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心排出量(CO)在无肝期后下降明显(与无肝期前相比,P<0.05).无肝期后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供肝复流后出现一过性高血钾.新肝期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升高明显(与无肝期前相比,P<0.01).结论猪原位肝移植术中受者经历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明确以上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并给予正确的护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去甲肾上腺素对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乳酸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组,n=25)和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n=25)。D组术中持续泵入多巴胺,速率为2~20 μg·kg^-1·min^-1;N组术中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速率为0.01~0.4 μg·kg^-1·min^-1,术中两组均调节泵入速率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80 mm Hg。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0)、手术开始后40 min(T1)、无肝期40 min(T2)、新肝期40 min(T3)、术毕(T4)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输出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肺循环血管阻力(PVR)及血糖(GLU)、乳酸(LAC)的值。结果 与T0相比,两组患者在T2~T4时段HR明显增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2与T0时比较,CVP、MPAP、CO明显降低,SVR、PVR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在T3时与T2比较,CVP、MPAP、CO明显增高,SVR、PVR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在T1~T4时段GLU、LAC持续增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期间出现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及GLU、LAC的变化,去甲肾上腺素在维持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患者围术期血常规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映月  陈小剑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54-2055
目的:探讨血常规各项指标在体外循环(CPB)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法:用Sysmex-2100测定15例CPB患者术前、手术开始30 min、术后2 h、24 h、7 d的血常规.结果:血常规各项指标变化不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数在CPB开始30 min较朱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2 h和24 h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在CPB开始30 min至术后2 h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24 h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4个时间点较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数在CPB开始30 min至术后24 h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1).各项指标术后7 d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必须以血常规作为CPB患者围术期严密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选择2004-06/2006-08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5例,均采用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①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司可林,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用咪唑安定、氯胺酮、阿曲库铵诱导.麻醉维持用丙泊酚、阿曲库铵泵注、芬太尼间断推注及间断吸入异氟醚.②分别于切皮前、无肝前期、无肝期即刻、无肝期后5,30 min和新肝期即刻、新肝期后5,3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无创或有创连续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中心体温、心率、心电图、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尿量、动脉压、股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平均动脉压,并采血检测血气电解质变化.25例患者肝移植手术期间的麻醉管理平稳.①无肝前期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均较切皮前下降,经补液维持在正常范围内.②无肝期即刻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均较切皮前下降(P<0.01),无尿,而心率、股静脉压较切皮前升高(P<0.01),所有患者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新肝期即刻收缩压、舒张压较切皮前下降(P<0.05).经处理后逆转正常,给予利尿剂后基本改善无尿,此期问股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与切皮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无肝期和新肝期酸碱度、剩余碱、碳酸根离子变化明显(P<0.05).特别是新肝期即刻变化尤为显著.新肝期即刻至新肝期后5 min血钾水平均较切皮前升高(P<0.01),血钙水平从新肝期即刻至新肝期后5 min均较切皮前下降(P<0.05),处理后效果良好.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的麻醉管理在于对患者手术前评估、平稳的麻醉诱导和维持、各手术时期血液动力学和机体稳态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综合指标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原位肝移植围术期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通过置入漂浮导管检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变化,以减少肺损伤及术后并发症.方法:①实验对象:选择 2004-02 /2007-08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肝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6例.②实验方法:入室后行桡动脉穿刺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并行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监护,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吸入异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 维库溴铵维持麻醉,选择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③实验评估:右心置入导管后监测术前、无肝前5 min、无肝即时、无肝10 min、无肝30 min、新肝即时、新肝5 min、新肝30 min时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结果: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与术前相比,6例患者在无肝即时中心静脉压下降(Q=3.64,P < 0.05);在新肝即时,肺动脉压升高(Q=4.30,P < 0.05),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Q=5.34,P < 0.01).结论:肝移植围术期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的变化通过置入Swan-Ganz导管加强监测,可以及时调控得到基本纠正.  相似文献   

17.
陈文思  吴小林  李朝霞  李刚 《新医学》2008,39(12):778-780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术对终末期肝病患者围手术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按原发病分为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组(24例)和肝癌肝硬化组(28例),分别于围手术期不同时段测定血β2-微球蛋白(β-microglobulin,β2-MG)、尿β2-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的异常率及含量,以及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总胆红素的含量.比较2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重型肝炎组术前尿β2-MG及各时间点的NAG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肝癌肝硬化组(均为P<0.05).重型肝炎组无肝前、无肝30 min、新肝60 min的血β2-MG均明显高于肝癌肝硬化组(均为P<0.05).2组新肝60 min及术后30 min尿β2-MG和NA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重型肝炎组术后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均明显高于肝癌组(均为P<0.05).重型肝炎组各时间点总胆红素含量均明显高于肝癌组(P<0.05).结论:肝移植术对重型肝炎及肝癌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肾功能均有影响,重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活体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变化规律.方法 肝移植受者32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0)、无肝期30 min(T1)、新肝期30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和术后48 h(T5)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检测血清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T2~T5时血清NT-proBNP、cTnI浓度和CK-MB浓度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 活体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清NT-proBNP浓度变化显著,从新肝期至术后48 h持续升高,提示肝移植围术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术中血糖、乳酸的变化,了解乳酸变化和血糖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终末期肝病拟行肝移植病人24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25min,下腔静脉开放后(新肝期)5、30、60min,手术结束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糖、乳酸。结果:肝移植病人术中血糖变化显著(P<0.01),无肝前期(门静脉阻断前)血糖即显著增高(P<0.01),进入新肝期(下腔静脉开放)血糖进一步升高达术前的2倍(P<0.01),并维持到术毕。病人术中乳酸变化显著(P<0.01),无肝前期乳酸即显著上升,随无肝期延长,乳酸持续显著上升达术前的2倍左右,新肝期,乳酸又进一步升高达术前的3倍左右,新肝30min后乳酸仍有进一步升高趋势,但病人个体间表现出较大差异,有部分病人到术毕时乳酸浓度已显著下降。乳酸和血糖的决定系数(r2)=0.564,回归系数(b)=0.393,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0.340~0.446,P<0.05。结论:肝移植围术期病人血糖、乳酸变化显著,高血糖是造成病人乳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肝肺综合征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肝肺综合征(HPS)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6例HPS患者为HPS组;20例无低氧血症、无原发心肺疾病的原位肝移植术患者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改良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观察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术后转归。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HPS组术前心排量(CO)较高,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体循环阻力(SVR)及肺循环阻力(PVR)均较低;术中SVR、PVR均较低,而PAWP在新肝期较低。(2)与术前相比,HPS组CO在新肝15min时较低,新肝30min后无差异;对照组在新肝15min时差异无显著性,新肝30min后上升。(3)与术前相比,HPS组PVR在新肝30min后差异无显著性,SVR下降;对照组在新肝30min后PVR、SVR均下降。(4)HPS组患者围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23.1%,对照组全部存活。结论:HPS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表现为高心排量、低体及肺循环阻力的状态,其围术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