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比胃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胃癌手术(腔镜组)及开腹手术(开腹组)患者各35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及术后24h,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INR法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结束及术后24hAPTT及INR较术前无显著差异,而FIB及D-D于手术结束及术后24h均显著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T于术后24h亦明显降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及开腹手术均可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且腹腔镜胃癌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大,应在围术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保温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8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体温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体温存在差异,在围手术期间观察组体温趋于恒定,对照组患者体温降低(P<0.05);两组患者体温在术前、术中、术后3个时刻存在差异,对照组低于观察组(...  相似文献   

3.
罗莹  李旭 《海南医学》2016,(2):337-338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能否降低腹腔镜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率.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和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静脉血栓形成率为0.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腹腔镜患者高凝状态,降低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卵巢囊肿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112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6)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56)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凝血功能。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T、aPTT、Fbg、TT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D-D水平均呈现升高趋势(P0.05);(2)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卵巢囊肿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者,术后恢复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比较25例妇科手术前后出、凝血功能,发现术后凝血活性性及血小板粘附率有不同程度提高。认为,为防止与手术相关的静脉血栓性疾病,应选择地预防性用药。  相似文献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5):2109-21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手术后1d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A-125、HE4、PT、APTT、CD3+、CD4+、CD4+/CD8+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CA-125、HE4、PT、AP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较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然而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大,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73-77
目的 探讨老年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差别。方法 选择2017年4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阑尾炎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40)和开腹组(n=40),开腹组患者采用开放性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指标及对比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小于开腹组;PLT、PT、APTT、TT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PLT、PT、APTT、TT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为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PT、APTT、TT为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的PLT、PT、APTT、TT与开腹组的数据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FIB、DD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FIB、DD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D均为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FIB、DD的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数据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腹腔镜组血栓发生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阑尾炎患者使用腹腔镜下切除手术可取得显著效果。但腹腔镜下的阑尾切除手术造成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风险较高,需要在围手术期对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宫外孕术后受孕率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宫外孕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开腹组30例和腹腔镜组30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恢复家务劳动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恢复性生活时间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宫内妊娠、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发生率优于开腹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联合保温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6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体温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毕体温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均高于同时刻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凝血酶时间(T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及硬膜外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和全麻组(G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前(T0)、气腹建立后30min(T1)、气腹停止后30min(T2)、术后24h(T3)、术后48h(T4)和术后72h(T5)等6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术后第3天行彩超检查双下肢血管,确定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PT于两组各时间点无差异(P>0.05);G组APTT缩短并维持到T4(P<0.05),GE组APTT各时点与T0比较无变化,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Fib和D-D升高,与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液凝固性增高,硬膜外阻滞及镇痛可以抑制其凝血功能增强,从而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两组均为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统计两组术后0.5小时的股静脉流速以及凝血功能指标,包括PT、D—D和APTT,以及术后3个月DVT发生率。结果对照组PT,APTT和股静脉流速均显著大于观察组,D—D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小于观察组(t=9.172,P〈0.01;t=4.972,P〈0.01;t=8.173,P〈0.01;t=8.591,P〈0.01;X^2=4.137,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应该严格筛选病例,并在围手术期间采取相应的预防DVT的措施,术后严密监测。可采用凝血功能指标和B超联合监测,从而提高评估DVT风险的可靠性,减少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FDP的动态变化,探讨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FDP变化机制,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实验室凝血功能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 6000全自动血凝仪对2011年12月~2012年4月我院78例静脉血栓病例不同患病时间与45例正常体检的标本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FD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静脉血栓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FD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D-二聚体值在急性期内含量较高,治疗后20~30d下降至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FDP含量不同时期均存在动态变化,观察静脉血栓患者的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FDP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恢复的重要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治静脉血栓疾病提供客观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将120例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进行比较,并对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研究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有11例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3%,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为(25.5±3.4)cm/s,对照组患者为(19.1±2.2)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08年11月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4~90 min,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2~3周全部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高危因素、CO2气腹、体位等密切相关,在围手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预防。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凝血标志物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以80例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n=16)和非DVT组(n=64)。检测患者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并分析其诊断下肢DVT的效能。结果DVT组PAP、TM、t-PA、D-D水平高于非DVT组(P<0.05);两组TA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PAP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81(95%CI:0.789~0.943)、68.75%、93.75%;TM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17(95%CI:0.715~0.895)、87.50%、73.44%;t-PA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19(95%CI:0.717~0.896)、93.75%、64.06%;D-D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04(95%CI:0.700~0.884)、68.75%、85.94%。四者诊断下肢DVT的效能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检测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996(95%CI:0.947~1.000)、100.00%、93.75%。联合检测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高于PAP、TM、t-PA、D-D单独检测。结论检测血浆PAP、TM、t-PA、D-D有助于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四者联合检测可提升诊断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的现状、困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并与开腹手术作比较。方法我院妇产科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21例,其中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3例,设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妇产科开腹手术21例,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同时探讨开展腹腔镜手术的现状、困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结果腹腔镜探查术的术式包括卵巢囊肿剔除术、附件切除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切开取胎术、子宫肌瘤剔除术。18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部治愈,术后恢复良好。开腹手术21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与困难,但要认识到腹腔镜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只要认真操作,选择好病例,手术是安全的和可行的,且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不同术式对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短期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为腹腔镜组,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为开腹组,均测定术前及术后1 d、3 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水平,记录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1 d、3 d P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 a PTT较术前缩短(P0.05),但两组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3 d Fbg、D-D较术前上升,且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1 d t-PA较术前下降,PAI-1较术前上升(P0.05),术后3d t-PA较术后1 d有所上升,PAI-1下降(P0.05)。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短期内会导致凝血和纤溶激活,但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气管内插管全麻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30min、放气后5min时各节点的BP、HR、SpO2与全麻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硬膜外组术后完全苏醒时间(7.5±2.3)h明显短于全麻组(28.6±7.7)h(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阻滞,麻醉前后BP、HR、SpO2变化不大、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短,能满足腹腔镜手术的要求,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