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秀英 《包头医学》2001,25(4):177-177
我院从1999年~2000年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16例,现将预防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入院的30例高危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26例患者未出现并发症,2例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死亡.结论:对于高危患者在患病期间应加强病情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4.
下肢深静脉血栓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除外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血管损伤的原因外,已有证实不适当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是本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在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手术治疗、术后溶栓期间长期卧床者以及出院前后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complication)、降低死亡率(death rate),提高治愈率(recovery rate)及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王晓君 《中外医疗》2009,28(26):129-129
下肢深静脉血栓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除外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血管损伤的原因外,已有证实不适当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是本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在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手术治疗.术后溶栓期间长期卧床者以及出院前后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除外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血管损伤的原因外,已有证实不适当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是本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在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手术治疗、术后溶栓期间长期卧床者以及出院前后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complication)、降低死亡率(death rate),提高治愈率(recovery rate)及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文爱欣 《吉林医学》2013,34(23):4862-4862
目的:总结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对收治的96例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处理。结果:本组96例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前及术后进行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宣教,取得患者的理解与积极配合;同时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并辅助物理和药物治疗,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降至最低,无一例DVT发生。结论:及早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措施,才能有效降低DVT发生。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 ,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血栓形成有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 ,而其后遗症则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 ,甚至致残。我科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共 97例 ,其中85例行静脉切开取栓术 ,同时进行下腔静脉滤过器置放术 ,结合抗凝、抗炎等综合治疗 ,实施整体有效的护理措施 ,9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达到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7例 ,男 4 1例 ,女 5 6例 ;年龄 2 3~ 78岁 ,平均 5 3岁。均拟“下肢肿胀”入院。其中有 89例是左下肢肿胀 ,5例是…  相似文献   

9.
韩诗卉 《中外医疗》2016,(33):161-163
目的 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9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将其根据数据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采取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29例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预后.结果 研究组满意率100.00%与对照组满意率75.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期间,研究组30例患者,治愈4例,好转26例,未出现出血/新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对照组29例,好转29例,3例发生出血,2例出现新的血栓形成,1例发生肺栓塞(因发现和治疗及时,无1例死亡).结论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率高,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的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周娟  徐大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8-231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20例骨科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评估,制订预防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0.91%;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者12例,发生率为1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科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集束化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需卧床或者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取集束化的管理,为集束化组。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需卧床或者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为常规组。均护理两周,比较两组患者7 d、14 d血栓发生率,MCMQ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常规组血栓总发生率为8%,集束化组血栓总发生率为2%,(P0.05);护理前,常规组与集束化组患者面对、回避、屈服评分无差异,护理后,集束化组面对评分升高较常规组明显(P0.05),两组回避评分均升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集束化组屈服评分降低较常规组明显(P0.05);集束化组患者满意度96.00%高于常规组84.00%(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脑卒中患者,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7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精心的心理护理、子痫的护理、分娩期的护理、产后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干预组的血压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干预组孕产妇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妊娠结局中胎盘早剥、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结局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护理人员准确到位的心理护理,以及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子痫的护理、分娩期及产后的护理,可以促使产妇早13恢复健康,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病史明确、资料完整、确诊为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者63例行超声检查,比较其回声特点、管径大小,并与健侧静脉比较.结果 下肢静脉血栓周围型21例占33.3%,中央型12例占19.0%,混合型30例占47.6%.急性期血拴为低回声(29例占100%),亚急性血栓以中回声为主(23例占67.6%).急性、亚急性DVT患者胭静脉、股静脉管径比健侧大(P<0.01),急性组与亚急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与亚急性下肢DVT在血栓形成部位、回声特点和范围上有各自的特点,低回声为主的周围型或中央型血栓,急性DVT可能性大;而血栓范围广泛、以中回声表现的混合型血栓,则亚急性可能性大.超声对急性、亚急DVT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抢救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与抢救费用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路感染、低氧血症、低血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与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2.1%(1/48)、4.2%(2/48),均低于对照组13.3%(6/45)、1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可为患者急救提供参照,缩短抢救时间与费用,并将医疗质量管理融入术后护理,将相关政策及指南转化为具体护理措施,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减少,下肢DVT发生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5.
杨荷兰 《河北医学》2013,19(5):771-775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5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针对性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下肢肿痛1例,超声检查阳性1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下肢肿痛8例,腓肠肌压痛6例,超声检查阳性9例,发生率为12.0%。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X^2=12.43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减少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 2008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孕产妇15 367例,在宣传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控制、下肢运动与机械预防、药物预防等方面采取预防措施,观察分析DVT高危因素及预防效果。结果收治的孕产妇15 367中,有12例出现妊娠期下肢DVT,发病率为0.078%,与一般DVT发病率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产前发生率为83.33%,左下肢发生率为75%,髂股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结论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DVT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8例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科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予以系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为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在疾病知识知晓、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执行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严璐  李红梅 《河北医学》2014,(10):1720-172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给予干效果。方法将脑血栓伴下肢DVT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监测患肢平面周径、消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0.21%)显著高于对照组(48.94%)(P0.05),Fbg以及D-D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的平面周径(髌骨下缘15 cm以及髌骨上缘15 cm)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患肢消肿时间和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有助于脑血栓患者下肢DVT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