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an LS  Ye J  Qiu WJ  Zhang HW  Wang Y  Ji WJ  Gao XL  Li XY  Jin J  Gu XF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2):126-130
目的 探讨血、尿琥珀酰丙酮检测在酪氨酸血症-Ⅰ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似酪氨酸血症、血串联质谱检测酪氨酸水平增高的190例患儿,进行血串联质谱琥珀酰丙酮检测、尿气相色谱-质谱琥珀酰丙酮及有机酸检测.确诊条件为临床表现、血酪氨酸增高及血或尿琥珀酰丙酮增高.结果 确诊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个月至6岁.患儿血琥珀酰丙酮显著升高( 14.2±7.8) μmol/L(参考值1~5μmol/L).其中7例患儿进行了尿气相色谱-质谱琥珀酰丙酮检测,4例阳性,3例阴性.血酪氨酸水平为(327.3±125.8) μmol/L(参考值为20 ~ 100μmol/L).临床表现均有肝肿大.结论 血或尿琥珀酰丙酮升高是诊断酪氨酸血症-Ⅰ型的最重要依据.串联质谱检测血琥珀酰丙酮较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琥珀酰丙酮对诊断酪氨酸血症-Ⅰ型更可靠,气相色谱-质谱尿琥珀酰丙酮检测可能导致假阴性.  相似文献   

2.
《中华儿科杂志》2022,(6):604-607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HT-1)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因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缺陷, 引起体内酪氨酸分解代谢受阻, 毒性代谢物蓄积, 从而导致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神经危象, 且有较高的肝细胞癌风险。本病多见于2岁内婴儿,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血琥珀酰丙酮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尼替西农联合低酪氨酸饮食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对于肝功能严重衰竭且尼替西农治疗无效或疑有肝细胞癌患者, 推荐肝移植。酶替代疗法及基因治疗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3.
活体肝移植治疗Alagille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lagille综合征(AGS)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活体肝移植治疗AGS的手术疗效和预后.方法 2013年7月到2015年5月期间7例诊断为AGS的患儿(5男2女)在我中心接受了活体肝移植手术,供肝均来自患儿父母.患儿术前Child分级:B级4名,C级3名,均因终末期肝病接受活体肝移植手术.患儿中位年龄5岁(10个月至13岁1个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5~23个月).结果 7例患儿中,所有患儿均存在慢性胆汁淤积和特殊面容的临床表现,6例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6例患儿存在特征性肝内胆管稀少的表现.所有病例供、受体均手术成功,5例患儿存活至今,其术后胆汁淤积表现均得以纠正,肝功能在随访期间始终维持正常,黄色瘤体积逐渐减小,生长发育速度明显提高,术后1年患儿身高体重达到正常同龄儿水平.1例患儿移植术前接受胆囊结肠造瘘减黄手术,移植术后12d因结肠吻合口感染导致全身感染而死亡.1例患儿术后第三天因肺动脉破裂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活体肝移植是治疗AGS的有效方式,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并借助肝脏活检结果是诊断AGS最可靠的手段,准确的临床诊断对AGS患儿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术前评估中排除患儿可能存在的内脏和颅内血管畸形可以有效避免围手术期意外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的疗效.方法 对16例胆道闭锁的患儿实施肝移植手术,其中7例为劈离式肝移植,9例为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后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排斥、抗感染、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密切监测移植肝血流及肝功能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16例胆道闭锁患儿全部手术存活,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感染部位主要为腹腔及肺部.死亡2例,1例术后9 d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术后1年死于严重EB病毒感染、溶血性黄疸;其余14例患儿随访1 ~ 4.5年(至2010年12月),检测肝功能良好.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胆道闭锁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胆道闭锁(B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共完成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22例.术后平均随访18.5(1至36个月)个月,回顾总结肝移植患儿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2例胆道闭锁患儿中已行Kasai手术9例,20例低于1岁,21例低于10kg.其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出血均无差别.供肝受体质量(GR/WR)比3.5(2.1~5.7)%.有27例次术后并发症,包括3例术后出血再手术止血,1例门静脉并发症,肝静脉并发症1例,3例肝动脉并发症,胆道并发症1例.有3例围手术死亡,1例再次移植,急性排斥5例(22.7%).6个月、1年和3年受体生存率分别为86.4%、82.2%和82.2%.结论 受体体重,移植物受体质量比,是否行Kasai手术对肝移植手术效果无影响;适当的供肝质量,细致的手术技巧可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活体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22例单中心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胆道闭锁(B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共完成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22例.术后平均随访18.5(1至36个月)个月,回顾总结肝移植患儿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2例胆道闭锁患儿中已行Kasai手术9例,20例低于1岁,21例低于10kg.其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出血均无差别.供肝受体质量(GR/WR)比3.5(2.1~5.7)%.有27例次术后并发症,包括3例术后出血再手术止血,1例门静脉并发症,肝静脉并发症1例,3例肝动脉并发症,胆道并发症1例.有3例围手术死亡,1例再次移植,急性排斥5例(22.7%).6个月、1年和3年受体生存率分别为86.4%、82.2%和82.2%.结论 受体体重,移植物受体质量比,是否行Kasai手术对肝移植手术效果无影响;适当的供肝质量,细致的手术技巧可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胆道闭锁(B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共完成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22例.术后平均随访18.5(1至36个月)个月,回顾总结肝移植患儿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2例胆道闭锁患儿中已行Kasai手术9例,20例低于1岁,21例低于10kg.其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出血均无差别.供肝受体质量(GR/WR)比3.5(2.1~5.7)%.有27例次术后并发症,包括3例术后出血再手术止血,1例门静脉并发症,肝静脉并发症1例,3例肝动脉并发症,胆道并发症1例.有3例围手术死亡,1例再次移植,急性排斥5例(22.7%).6个月、1年和3年受体生存率分别为86.4%、82.2%和82.2%.结论 受体体重,移植物受体质量比,是否行Kasai手术对肝移植手术效果无影响;适当的供肝质量,细致的手术技巧可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尼替西农治疗酪氨酸血症I型的疗效。方法对临床疑似酪氨酸血症的患儿进行血串联质谱氨基酸及琥珀酰丙酮检测和尿气相质谱琥珀酰丙酮及有机酸检测。对确诊的2例酪氨酸血症I型患儿给予尼替西农及不含酪氨酸及苯丙氨酸的配方粉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 2例患儿经治疗6个月后血琥珀酰丙酮水平降至正常,血酪氨酸水平下降,分别由201.1和347.2μmol/L降至132.3和308.4μmol/L,肝脏缩小,肝功能好转,尿4-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乳酸及4-羟基苯丙酮酸均显著下降。结论尼替西农可显著降低酪氨酸血症I型患儿的血琥珀酰丙酮水平,减轻血琥珀酰丙酮对机体的损伤,对酪氨酸血症-I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肝移植术式选择.方法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于2000年8月至2007年11月对15例年龄≤12岁终末期肝病患儿施行18次肝移植手术.2000-2004年前的7例10次手术均为减体积肝移植,2006年后实施的8例肝移植中4例为劈离式、4例为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后均给予抗排斥、抗感染、抗凝等治疗,密切监测移植肝血流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急性排斥反应20.0%、感染73.3%、胆管并发症33.3%、肝动脉栓塞20.0%、腹腔出血13.3%.4例(26.7%)患儿因腹腔感染、出血、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其中2例血栓形成患儿分别行二次、三次肝移植,再移植率为13.3%.死亡4例(26.7%),其余11例患儿随访1年1个月至8年4个月(至2008年12月),健康存活.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小儿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我院10例亲属活体供肝儿童肝移植手术经验,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期间完成的10例亲属活体供肝儿童肝移植供受体手术经验及临床疗效.本组男5例,女5例.肝移植年龄6个月至14岁,体重7至42 kg.其中,Wilson'S病2例,胆道闭锁3例,严重门静脉高压症3例,重型肝炎1例和肝糖原蓄积症1例.术后8例用他克莫司(FK506)及强的松,2例用环孢素A(CsA)及强的松等抗免疫排斥.结果 10例供体均顺利出院,健康生活,无并发症发生;10例受体中除1例因门静脉血栓患儿围手术期死亡外,其余9例均痊愈出院.随访中除1例于术后5个月死于排异反应、1例术后7个月死于当地意外食物中毒外,其他7例存活至今,最长生存期24个月.术后并发症5例:门静脉血栓1例,胆道狭窄1例,腹腔淋巴漏1例,ICU监护期间严重感染2例等.结论 亲属活体供肝儿童肝移植手术技术要求高,术前仔细的供、受体选择,准确的血管影像学检查、精确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是亲属活体供肝儿童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尿素循环障碍所致高氨血症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4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例因尿素循环障碍行肝移植患儿的术前特点、肝移植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的资料.结果 4例患儿均因间断发作呕吐、意识障碍、性格行为改变等前来就诊,均通过基因检测及血、尿氨基酸分析确诊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所致高氨血症.首次发病年龄1.5 ~3.0岁,均为女性,分别于53.9、40.6、40.3、22.8个月时接受肝移植手术;例1和例2的供体为成人尸体供肝的左外侧叶,例3的供体为活体供肝的左外侧叶,例4的供体为儿童尸体供肝全肝;4例患儿术后肝功能逐渐恢复,血氨正常且恢复正常饮食,于术后25~ 30 d出院.术后定期随访,迄今已随访162.2、124.2、12.0和4.8个月,均健康存活,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肝脏移植是治疗尿素循环障碍导致高氨血症的重要手段,移植术后患儿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2.
酪氨酸血症Ⅰ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累及肝脏和肾脏,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患者并发肝细胞癌风险大.诊断需依据临床表现,血酪氨酸及琥珀酰丙酮水平升高,或尿琥珀酰丙酮升高.尼替西农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同时需给予低酪氨酸及苯丙氨酸的饮食治疗.部分患者进行了肝移植,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基因治疗已开始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移植物体重比(Graft recipient body weight ratio,GRBW)对小儿活体左外叶肝移植术后短期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共施行活体肝移植25例,其中17例左外叶活体肝移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1~7 d测量患儿肝脏功能,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了解GRBW与术后短期肝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结果 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P<0.000 1);②GRBW与术后谷丙转氨酶(ALT)变化呈正相关(P<0.05)、与AST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 左外叶小儿活体肝移植GRBW对于术后肝功能恢复意义重大,移植术中应充分保证足够的GRBW比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儿童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3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未成熟畸胎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9 h~103个月。肿瘤发生于卵巢9例,睾丸6例,腹膜后9例,骶尾部5例,纵膈1例,胃部2例。全部患儿均行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接受化疗14例(Ⅱ级、Ⅲ级各7例),随访患儿生存情况。结果(1)32例患儿,男女比例为1:2.2,发病中位年龄5个月,平均年龄24.8个月,1岁以下占65.6%。肿瘤发生部位以性腺最常见(卵巢多于睾丸)16例(50.0%),其次为腹膜后9例(28.1%)、骶尾部5例(15.6%),其他部位仅2例(6.3%)。(2)血清甲胎蛋白(AFP)比值大于83.17者3例(Ⅱ级1例,Ⅲ级2例)。(3)影响血清AFP阳性率的因素:病理分级Ⅰ级和Ⅲ级间血清AFP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65),而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部位的未成熟畸胎瘤患儿血清AFP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4)所有患儿均经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病理检查确诊未成熟畸胎瘤,Ⅰ级11例,Ⅱ级14例,Ⅲ级7例,术后接受化疗14例(Ⅱ级7例、Ⅲ级7例)。(5)随访时间3个月~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6个月,仅2例(2/32)出现复发,1例为卵巢畸胎瘤术前有破溃者,1例为纵膈畸胎瘤术后未予化疗者,其余均获得完全缓解(30/32,93.8%)。结论(1)未成熟畸胎瘤诊断后应及早行肿瘤完整切除手术,Ⅰ级伴AFP正常者,通常仅需要手术完整切除肿瘤;Ⅱ级伴AFP阳性、术中见肿瘤包膜不完整、侵袭周围组织或肿瘤破溃、瘤体未完整切除者,术后建议进一步联合化疗;Ⅲ级的患儿在术后都应及时辅以化疗。规范的综合治疗下多能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2)未成熟畸胎瘤患儿血清AFP测定对于术前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指导手术时机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术后动态随访监测肿瘤有无复发、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活体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5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治疗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亲体部分肝移植术及术后监测临床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抗感染、免疫抑制、营养支持等综合方法,治疗肝豆状核变性5例。结果 供体术后顺利康复;患儿术后健康存活,至今分别为3(3例)、2、1年。肝脏功能、血铜蓝蛋白已恢复正常,正常饮食,均无复发。结论 活体肝移植可纠正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肝脏病变及原有的代谢缺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挽救其生命,是治疗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双胞胎患儿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调查国内7家医院2012~2016年间收治的BA双胎患儿病例,收集其临床资料、预后随访及母孕期情况,讨论胆道闭锁发病的相关遗传学因素和围生期病毒感染情况,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发病特点调查期间内7家单位诊治的BA患儿共1 200例,其中符合条件的14对BA双胎患儿被纳入研究,本组中BA双胎儿均为单胎发病;②治疗情况kasai手术情况:12例BA患儿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另2例行开腹探查术(ELS);肝移植情况:6例患儿最终接受肝移植手术,包括做过kasai手术的患儿5例,开腹探查术1例;③预后情况 目前随访3~51个月,6例患儿(6/14)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随访期间预后良好;6例(6/14)最终行肝移植术,术后患儿预后良好;1例随访2年后失访;1例2岁时死亡.④母孕期情况2例患儿母亲孕期伴发妊娠期高血压,1例伴发妊娠期糖尿病,余患儿母亲孕期正常.结论 BA为罕见疾病,双胎BA仅占一般BA人群的1.17%,本组中双胎均为单胎发病,总体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出现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以湖南省儿童医院1例因胆道闭锁、胆汁性肝硬化接受血型相合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发生AMR的7月龄患儿为研究对象。该患儿肝移植术后一直使用他克莫司+泼尼松二联抗排斥治疗,术后1个月内出现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肝功能异常,行移植肝穿刺活检,完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抗体检测,并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肝穿刺活检结果提示急性排斥反应、补体C4d染色阳性,结合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Ⅱ类特异性抗体阳性这一结果,确诊为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导致的AMR。确诊后予甲泼尼龙静脉冲击+静脉丙种球蛋白+吗替麦考酚脂口服治疗,并调整相关免疫抑制药物剂量,效果不理想,后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每2日1次,共5次,治疗1个月后患儿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已随访3年,复查过程中行移植肝穿刺活检5次,显示排斥反应逐步减轻,肝功能基本维持正常,未出现AMR复发。结论血型相容的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也可发生术后AMR,确诊后尽早联合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可能更有利于肝移植术后急性AMR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双肾重度积水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致双肾重度积水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本院2008年1月-2009年7月诊治的双侧UPJO致双肾重度积水婴幼儿17例[14例Ⅰ期行双侧离断式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3例Ⅰ期行单侧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对侧肾造瘘术、Ⅱ期行对侧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手术年龄(45±11)d,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1 a、2 a行彩超、核素肾显像、尿常规等检查及随访。结果 34侧肾脏术后1例单侧肾出现尿外渗,1例单侧肾出现吻合口狭窄,无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2a)17例患儿尿常规均正常,彩超提示积水均≤2级,相对肾功能(单侧肾小球滤过率/双侧肾小球滤过率)为(47.30±5.18)%,患儿均未出现肾盂、肾盏分离加大情况,肾皮质厚度逐渐增加,肾功能逐渐恢复。结论确诊存在器质性梗阻的双肾重度积水患儿应尽早手术干预,Ⅰ期双侧离断式肾盂成形术不但疗效确切,且避免了患儿二次手术的痛苦,可作为首选术式;同时应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9.
胆道闭锁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并胆管扩张二次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BA)术后高胆红素血症者二次手术的条件及必要性、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07年12月,共对10例BA术后患儿实施了二次手术,男4例,女6例;年龄5个月~6.5岁.距第一次Kasai's手术时间2个月~6年.其中Ⅲ型BA Kasai's手术后9例,Ⅱ型BA囊肿空肠吻合术后1例;所有患儿第一次术后3个月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索(DBIL)曾降至正常,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酶水平下降,后再次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酶水平升高、陶土样便等情况.二次术前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患儿肝门、肝内胆管扩张,1例并发肝门胆管结石;6例伴有肝门部囊肿形成.结果 8例患儿行开腹肝门空肠再吻合术,2例患儿实施囊肿空肠吻合术,手术全部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2.6~3.2h(平均3.0h),术中出血15~30ml.术后进食中位数时间32h(24~52h);术后2~4d(平均3d)排黄色大便;腹腔引流放置中位时间58 h(38~96 h),黄疸减退至轻度或消退中位时间为术后12 d(7~24 d),6例患儿术后4周 TBIL、DBIL,降至正常水平,4例患儿6周后降至正常水平,转氨酶术后均下降.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5 d(12~29 d).术后随访4~36个月,3例患儿于术后4周内发牛胆管炎,2例患儿于术后6个月内发作胆管炎2次,均治愈.术后3个月所有患儿 TBIL、DBIL、总蛋白(TP)正常;3例患儿术后3个月AST、ALT、ALP恢复正常,3例术后5~8个月恢复正常.生长发育正常.无吻合口狭窄、粘连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BA术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恰当的实施二次肝门肠吻合术能够建立有效的胆汁引流,改善患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长期带自体肝脏生存,避免肝移植或为等待肝源提供时间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保留睾丸手术治疗原发性儿童睾丸畸胎瘤的疗效.方法 对2001年1月~2007年9月收治29例原发性睾丸畸胎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儿,均为单侧,平均发病年龄43.9个月(50 d~12岁).所有患儿均表现为患侧阴囊内无痛性肿块,且经术前B超证实.除1例50 d患儿的甲胎蛋白(AFP)超出正常范围外,其余28例的AFP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29例患儿中21例(72%)行保留睾丸手术,其余8例因睾丸中无正常睾丸组织而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所有病例术中冰冻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一致,均为睾丸畸胎瘤,其中成熟型27例,不成熟型2例(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29例患儿术后随访至今,平均49.7个月(12~92个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等并发症.21例保留睾丸组织的患儿术后B超随访患侧睾丸无萎缩.结论 原发性儿童睾丸畸胎瘤应首选考虑尽可能保留睾丸组织.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赖于术前AFP、B超以及术中对病变的评价、冰冻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