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儿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分类标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指有消化道症状、但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罗马诊断标准在FGIDs的分类和新知识传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FGIDs专家委员会在1994年制订出罗马Ⅰ诊断标准。1999年发表罗马Ⅱ标准,并把小儿FGIDs进行单独分类,共有13种疾病。2006年5月发布了最新修订的罗马Ⅲ标准,共有6类28种成人FGIDs,并建立了2个儿科分类:新生儿/幼儿(分类G)和儿童/青少年(分类H),共17种小儿FGIDs。进行这样的修订是因为不同年龄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不同的临床表现。其诊断标准是建立在专家广泛共识基础之上的,强调行为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诊断前必须排除器质性病变及由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儿童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临床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s)在国内儿科界已受到普遍关注。2006年5月20~25日洛杉矶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美国消化疾病周(DDW-2006),会议上专家小组发布了最新修订的FGIDs罗马Ⅲ诊断标准,其中建立2个儿科分类。小儿FGIDs是按照患儿或父母报告的主要症状进行分类,而不是以病变器官为基础,且强调FGIDs前必须先排除器质性疾病。本文仅就新生儿/幼儿和儿童/青少年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FC)罗马Ⅲ诊断标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小儿功能性便秘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小儿功能性便秘(FC)发生率为0.3%~8.0%,其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足、食物成分不当、肠道功能失常、胃肠动力异常、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等几方面,临床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或粪便坚硬、排出困难,影响患儿生活质量。FC诊断目前采用最新修订罗马Ⅲ标准,其治疗主要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行为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其中以基础治疗最关键,但患儿症状缓解慢,病情易反复,应引起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对罗马Ⅳ标准功能性胃肠病(FGID)诊断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1月龄至3岁的CMPA患儿作为病例组,84例健康体检确诊无CMPA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由儿科消化专科医生使用罗马Ⅳ标准FGID诊断问卷询问两组婴幼儿的父母,评估临床症状,进行FGID诊断。结果 病例组家族过敏史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84例病例组中,38例(45%)符合罗马Ⅳ版诊断FGID的标准;而84例对照组中,13例(15%)符合罗马Ⅳ版诊断FGID的标准(P < 0.05)。根据FGID罗马Ⅳ标准,婴儿反流、功能性腹泻、婴儿排便困难、功能性便秘等胃肠病,病例组的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对对照组中诊断为FGID的患儿进行FGID常规治疗,病例组中诊断为FGID的患儿除常规治疗外,进行了牛奶蛋白回避治疗。治疗3个月后,病例组的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婴幼儿中,CMPA对罗马Ⅳ标准FGID的诊断有重要影响,诊断FGID时应该考虑CMPA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儿科标准及其与罗马Ⅱ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胃肠病(FGIDs)包括一系列慢性或再发性的不能用器质性疾病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胃肠道症状。FGIDS专家委员会于1994年制订罗马Ⅰ标准,1999年发表罗马Ⅱ标准,近来又制订罗马Ⅲ标准,其主要改变是:将儿科标准分为2个年龄组分别进行分类,定义4~18岁年龄组的反刍和功能性便秘,对症状持续时间的要求从3个月降为2个月及对功能性腹痛标准的修改。  相似文献   

6.
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特征与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小儿功能性便秘(FC)临床特征及临床分型,选择便秘患儿38例和健康儿童38名,以Bleijenberg便秘症状评分标准、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为依据,对两组被测者进行评估。便秘组患儿口服不透光X线标志物(ROM)72h后摄取腹部平片,计算结肠各区标志物残留数和结肠传输指数(TI)。结果显示:①FC组患儿症状评分平均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②FC组患儿1、2、3级粪便分别为13.2%、73.7%及13.2%,对照组无1、2、3级粪便,4、5级粪便各占50%,两组差异显著;③FC组患儿慢传输型(STC)11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FOOC)5例,混合型(MIX)5例,未定型7例,各区标志物残留数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STC、FOOC、MIX型便秘患儿结肠传输指数(TI)分别为0.12±0.11、0.86±0.14、0.48±0.1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症状评分及粪便性状分级可协助诊断便秘,对FC初步临床分型有参考意义;口服ROM后72h一次摄片法,简易、经济、省时,易被患者接受,可用于确定FC临床分型,对指导制订分型治疗方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肌协调障碍引起的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47例肛门直肠动力检查提示盆底肌协调障碍的功能性便秘患儿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对完成3次及以上生物反馈治疗者进行了疗效分析.结果 共有27例患儿完成至少3次生物反馈治疗,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4~12岁[(6.7±2.2)岁],病程6个月~8年[(3.0±2.3)年].共完成5次生物反馈治疗者有16例,完成7次生物反馈治疗者8例.随着生物反馈治疗次数增加,直肠最大排便压力(mm Hg,1 mm Hg=0.133 kPa)增高,治疗前和治疗3、5、7次后依次为36.2±10.4,45.1±9.5,47.6±9.1,47.8±8.8(P<0.01),而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值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通过电话随访3个月至1年,根据排便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27例患儿中治愈13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失访1例,总有效率88.9%(24/27).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可提高最大排便压力,能有效地治疗盆底肌协调障碍引起的儿童功能性便秘.  相似文献   

8.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简称DDH)是儿童骨科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DDH的非手术治疗是通过Pavlik挽具或髋关节外展支具来获得髋关节复位[1].DDH的外科治疗是指对非手术治疗失败的DDH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包括麻醉下的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切开复位、股骨截骨或骨盆截骨等.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包括:脱位的髋关节获得稳定的中心性复位;最大限度的减小并发症的发生,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髋关节僵硬等,以及减少远期随访时的再次手术率[2].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推崇落实,微创外科和微创手术是当前外科领域里的热门话题.当人们患病或者受到创伤求医时,对患者的医学诊疗过程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伴有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使患者受到“尽可能少或小的创伤”,取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是临床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和医学史上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3%~8%,约占整个胃肠门诊的20%~25%.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高,该病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临床建立一套公认的诊断标准和规范化的治疗流程,对于提高FC的诊断准确性、探索与评价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评述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便秘(FC)是儿童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3%~5%,占儿童消化道门诊的25%.由于便秘病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客观的物理检查缺乏普遍性特点,对于儿童FC的诊断目前大多依靠症状和查体,但儿童语言发育差,对自身症状表述不清,故对儿童便秘的诊断主要来源于家长的主观评述.国内虽然许多学者对儿童FC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目前尚无关于儿童FC的统一标准,对于儿童FC的诊断还一直采用国外儿童的标准.其中几个比较常用的是传统标准、罗马Ⅱ标准和罗马Ⅲ标准.现拟对上述各标准的特点进行评述,比较各诊断标准对儿童FC诊断的异同,结合应用实例分析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讨其对于诊断儿童FC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便秘是儿童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有资料报道,便秘占综合门诊总数的5%~10%,而功能性便秘占儿童便秘的90%以上。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本文针对23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儿,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Yang M  Li P  Wang MG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3):190-193
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constipation ,FC)是儿童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约 2 5 %患儿在 1岁以内发病 ,多数病例为 2~4岁。本病在儿童中发病虽多 ,但由于通常并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因此对其研究不多。有资料报道[1] 功能性便秘占综合性儿科门诊总数的 5 %~ 10 % ,占小儿胃肠病门诊的2 5 % ,占小儿便秘 90 %以上。但国内对功能性便秘尚无确切定义 ,Thompson等[2 ] 认为 :未使用泻剂情况下排便次数 <3次 /周 ;2 5 %以上的时间排便费力 ;2 5 %以上的时间粪便坚硬或呈球状 ;2 5 %以上的时间有排便不净感 ;体…  相似文献   

14.
胆汁淤积(cholestasis)按病因可分为胆管性(梗阻、肝外胆管扩张或肝内胆管过小)和肝细胞性(膜转运体缺陷,遗传或代谢性障碍)[1].胆汁淤积性黄疸在足月产婴儿发病率约为1/2 500,临床上常与新生儿内科性黄疸相混淆[2].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的病因包括胆道闭锁(25%~40%)、遗传性疾病(25%)、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囊肿导致的肝外梗阻、代谢障碍(酪氨酸血症Ⅰ型、半乳糖血症、先天性胆汁酸代谢障碍)、全垂体功能减退、Alagille综合征、感染及肠外营养相关的肝脏疾病[3].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便秘(FC)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断除了要符合便秘的诊断标准,完善一般常规检查外,还需进一步行胃肠传输时间测定、肛门直肠测压及结肠镜等相关检查以除外其他原因造成的便秘。文章介绍几种便秘相关检查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和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constipa tion ,FC)占小儿便秘的 90 %以上。其诊断标准为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和大便干燥、硬结 ,患儿生长发育正常 ,无全身疾病。以往治疗不针对临床分型多以泻剂为主 ,但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而且远期疗效不满意。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本文对FC的病因及治疗综述如下。1 病因分析1 1 遗传因素 患儿除便秘外 ,其它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童无差别 ,这些患儿“似乎”生来即有便秘倾向 ,其家族也有便秘史 ,也称之为素质性便秘[1 ] 。1 2 饮食习惯 饮食过于精细少渣 ,缺乏食物纤维 ,消…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便秘(FC)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时间间隔久,大便干燥坚硬、便痛、秘结不通,大便失禁以及腹痛,影响患儿精神、食欲及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研究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在F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稳定、酸化肠道和改善肠道免疫的作用,因此,在FC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王宝西  张薇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0):901-904
婴幼儿功能性便秘临床并不少见,且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006年修订的罗马Ⅲ标准作为婴幼儿功能性便秘诊断和治疗的指南指出,婴幼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应以饮食治疗为主,不提倡过多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消化专科门诊确诊的182例功能性便秘患儿的便秘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功能性便秘以男性患儿多见,并以学龄前期为主;患儿主要存在不喜食蔬菜水果(52.2%),饮水少(44.0%),未养成每天排便习惯(39.5%),存在排便恐惧(36.3%),食物摄取不足(25.8%)等危险因素;不同年龄阶段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结论功能性便秘与性别、年龄、饮食生活习惯和精神心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