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间充质干细胞最早发现于骨髓中,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化潜能,并且具有很多优势,有望成为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的新型靶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等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骨髓中存在着一群非造血的干细胞成分———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扩增 ,在体内体外都能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腱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和支持造血的基质等。间充质干细胞是多潜能 ,并且易分离培养 ,在体外可被大量扩增。因此 ,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其他间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以及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周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PBMSCs)在3D多孔支架中的生物学行为。方法:将兔PBMSCs接种到猪脱矿松质骨(DCB)支架中,并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以及关节软骨细胞(ACCs)进行对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3D环境中的细胞形态和分布;通过Live/Dead染色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33258法检测DNA含量,二甲基亚甲基蓝(DMMB)法检测糖胺聚糖(GA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二型胶原(COL 2)表达、RT-PCR法定量分析软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扫描电镜(SEM)观察显示3种细胞在支架中均匀贴附,Live/Dead染色显示接种3天后3种细胞存活率相似(P>0.05),7天后3种细胞增殖能力以及DN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PBMSCs和BMMSCs均较ACCs分泌更多GAG,但COL 2分泌量相似。此外,PBMSCs和BMMSCs的聚集蛋白聚糖(AGC),COL 2和碱性磷酸酶(ALP)等基因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而ACCs组这些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MSCs组的COL 1表达趋于增加,而ACCs组中的表达趋于减少(P>0.05)。在成软骨诱导21天时,PBMSCs和BMMSCs的COL 2和ALP表达较ACCs升高(P<0.05),AGC和COL 1表达与ACCs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异种脱矿松质骨支架中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良好的增殖和成软骨能力,但体外培养条件下依然存在肥大软骨细胞基因表达的现象,需要对培养条件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Matrigel对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组织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羊水间充质干细胞与Matrigel混合,注入裸鼠皮下,14 d后观察新生物的形态外观和组织结构.并以不混合Matrigel的羊水间充质干细胞注入裸鼠皮下作为阴性对照,单纯Matrigel注入裸鼠皮下作为空白对照.结果 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在裸鼠皮下均形成一长圆形瘤样组织,其形态外观基本一致,但组织结构有明显差异,在实验组组织血供丰富,主要为腺样结构,部分含管腔,向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和幼稚神经细胞分化.在阴性对照组血供较少,细胞呈单一平铺排列,未观察到明显组织结构,细胞未分化.空白对照组无新生组织形成.结论 MatrigeI能促使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在裸鼠皮下向成熟的组织细胞分化并形成简单的腺样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5.
各种来源的问充质干细胞(MSC)除满足国际细胞治疗协会(ISCT)规定的要求外,在表面标记物、增殖、分化、迁移、生物学功能方面有其差异性,骨髓MSC研究最早,最为透彻,但其增殖效率低,易被污染等劣势限制了其应用;脂肪、脐血、脐带、羊水、胎盘来源的MSC取材方便,传代能力强,免疫反应低,被污染的概率较小,无伦理学限制等优点逐渐被人们重视,且利用不同MSC的优劣势将其应用于不同的领域。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细胞表面标记物,增殖、分化、迁移能力,以及功能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探讨了各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优缺点.为今后临床选取合适弹摁的种子细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体,MSC既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又具有明显的可塑性,获取简便,体外培养条件不高,分离增殖能力强,可以自身获取,因此它可以作为种子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相比,MSC在疾病治疗上更为理想。目前MSC及其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7.
FK506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活性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FK506在体外对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于细胞(MSCs)成骨诱导能力以及FK506成骨诱导的量效关系。方法MSCs在不同条件下培养16d:(1)对照组(C组)(基础培养液):含L-抗坏血酸-2-磷酸(AsAp)和β-甘油磷酸(β—GP)的α—MEM培养液;(2)基础培养液加入地寒米松(D组);(3)基础培养液加入FK506(F组);(4)基础培养液加入地塞米松和FK506(FD组)。通过测定干细胞形态、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化结节染色和骨钙素基因表达等,评价FK506对MSCs的成骨诱导能力.结果FK506能促进大鼠MSCs增殖、成骨细胞分化,明显诱导钙化结节形成,显著提高ALP活性和骨钙素mRNA的表达。FK506与地塞米松具有协同成骨诱导作用,当α—MEM中含0.25mmol/LAsAp、10mmol/L β-甘油磷酸、10nmol/L地塞米松和50nmol/LFK506时可获得最佳成骨效应。结论FK506具有强大成骨诱导能力,可以用作骨诱导因子。  相似文献   

8.
关节透明软骨自我修复能力有限,其再生仍然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尽管多种传统临床治疗方法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各自均存在其局限性和不足.近些年来,基于细胞的再生医学为软骨病损提供了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策略.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多能祖细胞,具有来源广泛、多向分化及自我更新等特征,除增殖及成软骨分化外,其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及对比分析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移植治疗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的临床疗效。方法 CP患儿60例,随机分入BMSCs移植组和UCBMSCs移植组,并接受术后6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术前与术后高级智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高级智能均有改善(包括:智力、语言、性情),高级智能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vs 6.7%,P〉0.05)。术后6个月运动功能两组较术前均有改善,BMSCs移植组在竖头(14.3%vs 2.7%)、身体居中性(7.7%vs 2.7%)、翻身(6.7%vs 0)、双上肢抓握等改善率均显著高于UCBMSCs移植组(P〈0.01)。结论 UCBMSCs和BM-SCs移植对高级智能功能均有改善;而BMSCs移植对CP患者活动功能改善显著优于UCBMSCs移植。  相似文献   

10.
<正>腱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种外伤及剧烈运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病变处的静止或运动中持续性疼痛,受累区域压痛或伴有局部肿胀,功能障碍。目前,腱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改变运动方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类固醇局部注射、理疗和体外冲击波治疗等保守及手术疗法。由于肌腱组织缺乏血管,细胞构成少,损伤后其再生、修复能力较弱[1],所以绝大多数保守治疗疗效短暂,长期疗效欠佳,而手术修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红强  吴绍华 《西南军医》2009,11(4):715-7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近几年来有关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主要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免疫耐受性、分化和促修复、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真皮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神经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真皮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条件及可行性。方法:取大鼠真皮组织,采用贴壁传代培养筛选法,分离培养真皮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经β-巯基乙醇诱导,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的早期贴壁的真皮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经过连续传代培养至第4代,细胞形态较为均一,86%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表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但因子Ⅷ和角蛋白表达阴性。经β-巯基乙醇诱导,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细胞突起增多,具有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微丝(NF-200)。结论:大鼠真皮组织中存在着成体多能干细胞,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提示真皮可能是成体多能干细胞的又—来源,有望在神经组织修复和再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消耗性、反复发作、以关节症状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女性,其发病率国内尚无精确的统计,估计在1.08%左右,欧美国家的发病率约为0.5%~3.0%。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对称多发性小关节炎,以手、腕、足、膝等关节最常受累。早期可有红、肿、热、痛和关节功  相似文献   

14.
<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来源于出生前胚胎发育阶段的中胚叶和外胚层,存在于多种组织器官,如骨髓、脂肪组织、肌肉组织、肺、肝脏、胰腺和滑膜等。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旁分泌作用。MSCs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生长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并通过这些因子调节细胞外环境、诱导细胞归巢等。目前发现,在体内或体外合适的环境中,经过某种微环境和细胞因  相似文献   

15.
人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研究越来越多,MSCs可以从骨髓、脂肪组织、肾和各种胎儿组织中提取,并能横向分化成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细胞等不同胚层的细胞。人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与其他来源的MSCs相比,具有来源广泛,易于采集、保存和运输,无异体排斥,避免伦理争议等诸多优点。本文就其生物学特征、优势以及临床应用前景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机械刺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h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BMSCs施以10%形变,1 Hz的周期性单向牵张刺激,并检测牵张不同时段后,其Ⅰ型、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和这2种蛋白的分泌.结果 牵张12 h后,BMSCs 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增高有显著差异,24 h后,种胶原蛋白的合成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别.结论 说明机械刺激可以促进BMSCs合成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17.
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和表面分子特征、体外成骨定向分化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并初步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血液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干细胞(stemcell,sc)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self-renew)能力和多向分化(muhilneage differentiation)潜能的未分化细胞,根据其分化潜能的大小,可分为:①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s,TSCs),即受精卵;②胚胎干细胞(plurlpotent stem cells or r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可生成除胎盘外机体所有的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19.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不同分离与培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贤华  仝青英  白晓东 《武警医学》2012,23(10):836-83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理想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人骨髓干细胞,并将其分别置于普通培养瓶6、0Co培养瓶中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和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结果人骨髓干细胞呈均一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成集落样生长。60Co培养瓶细胞贴壁情况明显好于普通培养瓶,且费用低;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显示CD34、CD45表达为阴性,CD29、CD44表达为阳性。60Co照射处理的培养瓶结合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法获得的骨髓干细胞活性高,增殖力强,克隆形成早,传代时间短。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均可获得高纯度贴壁生长的骨髓干细胞,其中60Co照射处理的培养瓶结合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简单易行,骨髓干细胞增殖快,活性好,传代力持久。可以收获大量、高纯度的MSCs;本实验为MSCs进一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方法及依据。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从人骨髓中分离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状态,MTT实验检测不同细胞因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抗原特征并观察细胞组织化学特点。结果:MSCc具有独特的表征,即CD29,CD44,CD166阳性,CD34,CD45,HLA-DR和荆豆素阴性。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细胞酸性萘酚醋酸酯酶(ANAE)及糖原(PAS反应)阳性,酸性磷酸酶(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