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DVT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DVT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6.67%21.67%)(P0.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D-D、v WF、PT、a PTT、TT、PL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Fbg、PDW、MP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预防脑梗死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清血栓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干预预防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0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服务干预预防DVT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第15 d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0%20.00%)(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D-D水平降低(P0.05);,vWF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优质服务干预预防老年COPD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清血栓标志物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血栓泵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下肢静深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10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抗血栓泵预防DVT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第15 d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0%vs 20.00%)(P0.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PT、a PTT、TT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D-D、v WF、Fbg、PLT、PDW、MP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抗血栓泵预防COPD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清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对ICU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ICU重症患者106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预见性护理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结果研究组血液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可增强治疗疗效,抑制患者机体炎症因子,同时,缩短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现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10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LMWH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D-D和凝血四项PT、a PTT、TT和Fbg水平的变化,以及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第15 d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第4 d和7 d后DVT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D、F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T、a PTT、T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86.32±2.03),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3.22±3.23)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85.52±2.67),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92.52±3.01)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LMWH预防COPD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凹卧位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预防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效果及影响。方法: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中凹卧位联合间歇加压充气泵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行腹部手术操作时采取常规体位,整体头高足低20°。观察组行腹部手术操作时采用中凹卧位(头胸部抬高20°,下肢抬高30°)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术后连续3 d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术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形成情况。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DVT发生的风险。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1.9%,显著低于对照组(13.5%)(P=0.027)。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第1、3天的D-二聚体水平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凹卧位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可有效预防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周期性充气加压对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周期性充气加压。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周期性充气加压可促使机体血液高黏滞与高凝状态减少,从而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ICU脑卒中住院患者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效果。方法选择ICU病房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ICU常规特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的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对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进行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流峰平均速度,可见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流峰平均速度为(31.07±6.55)cm/s,远大于对照组静脉血流峰平均速度(24.14±6.32)(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4%vs 20%)(P0.05),观察组重症患者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重症患者满意度70%(P0.05)。结论对内科的重症患者在间隙充气加压治疗护理,可以使静脉血液流动回流增速,减低血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压力抗栓泵预防DVT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DVT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6.67%vs 21.67%)(P0.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PT、a PTT、TT、PL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Fbg、PDW、MP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压力抗栓泵预防子宫内膜癌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李荞  张川  曾薇  李晓玉 《四川医学》2013,(8):1095-1096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入综合重症监护室(GICU)的重症患者随机分配到IPC组或对照组。IPC组除常规特级护理外,从患者入ICU当日起到离开GICU期间,接受IPC,预防DVT,对照组予常规特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PE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GICU住院日、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GICU病死率。结果在观察期内,DVT发生率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1%VS 17.1%,P〈0.01),高度可疑PE发生率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2%VS 6.5%,P〈0.01),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VS 5.3%,P〈0.01),带机时间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91±8.39)d VS(8.50±9.10)d,P=0.047],GICU住院日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8.88±8.13)d VS(10.38±8.59)d,P=0.013],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VS 27.4%,P=0.266)。结论 IPC预防DVT有助于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它能够显著降低重症患者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以及减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GICU住院日。  相似文献   

12.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G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对综合重症监护室(G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入GICU时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随机分配到IPC组和对照组。IPC组从患者入ICU当日直到离开ICU予IPC预防下肢DVT;对照组不予任何措施预防DVT。以28d为观察期,比较观察期内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带机时间、ICU住院日、ICU死亡率。结果在观察期内,与对照组相比,IPC可以显著降低下肢DVT发生率,IPC组带机时间及ICU住院日、ICU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GICU中IPC是预防DVT发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在本研究尚未发现IPC能显著降低GICU患者带机时间、ICU住院日、ICU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使用药物抗凝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不同物理方法: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穿戴梯度弹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GCS)和IPC+GCS,预防骨盆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患者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PC组、GCS组与联合预防组各70例,入院后IPC组患者采用抗凝药物联合IPC抗凝治疗,GCS组患者采用抗凝药物联合穿戴梯度弹力袜抗凝治疗,联合预防组患者采用药物联合IPC+GCS抗凝治疗预防DVT。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第7天分别检测并记录3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浓度和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有无DVT的发生。对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结果 术后第7天联合预防组与IPC组、GCS组之间总DVT和肌间DVT发生率、血浆D-D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近端DVT、远端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使用药物抗凝的基础上联合使用IPC+GCS与单独使用IPC或GCS抗凝治疗相比能够显著降低骨盆骨折术后早期血浆D-D浓度和下肢肌间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褥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危险因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褥期并发DVT患者及90例不伴有DVT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顾性分析产褥期并发DVT形成危险因素,观察产褥期并发DVT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变化及DVT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卧床休息时间≥6 d、口服避孕药史、剖宫产史、产后出血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卧床休息时间≥6 d、口服避孕药史、剖宫产史是产褥期并发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护理干预后a PTT、PT、Fbg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干预组DVT复发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产褥期并发DVT形成危险因素较多,依据其危险因素为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G-Caprini(gynecological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分级,对评分达到中危以上的患者,比较单独采用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或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DVT的效果。 方法 选择南京市第二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2例Caprini评分 ≥ 2分,有DVT危险因素的妇科术后患者,使用IPC(对照组42例)或IPC+LMWH(观察组50例)预防血栓措施后,检测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第5天D-二聚体;术后第5天行下肢血管加压超声检查(compression ultrasound,CUS),统计2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 结果 92例术后患者预防血栓治疗后发生了9例DVT,发生率为9.78%,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4.00%(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5天的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低分子量肝素钙(IPC+LMWH)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D-二聚体可以动态监测DVT消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以2014年1~12月干预前123例无创通气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干预后112例无创通气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干预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感染率,每通气日感染率,住院时间和无创通气时间,并对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14.63%(18/123) vs 6.25%(7/123)],每通气日感染率(17‰vs 7‰),住院时间[(12.32±2.61) d vs (10.17±1.79) d]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的医院感染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0株,35.7%)和鲍曼不动杆菌(7株,25.0%)。结论对无创通气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系统的预防干预措施,可以降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祛痰效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结果研究组的祛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祛痰总有效率达94%,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入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祛痰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范志文  陈思怡  汤彦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3):339-342, 345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IPC)与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内科高危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静脉血栓栓塞高风险病人100例,随机分为4组:IPC组、LMWH组、IPC+LMWH组和空白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7天,行下肢彩色多谱勒检查,观察各组腘静脉和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判断是否存在血栓,同时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栓弹力图,比较各组发生下肢DVT的例数及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前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APTT、血栓弹力图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APTT、血栓弹力图各指标与治疗前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TT、血栓弹力图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IPC组及IPC+LMWH组平均血流速度增快(P < 0.01),LMWH组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IPC组发生下肢DVT 2例(8%),LMWH组2例(8%),IPC+LMWH组1例(4%),空白对照组8例(32%),各治疗组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各组均未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结论应用IPC与低分子肝素是安全、有效地预防内科高危病人下肢DVT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琦  王建林  侯菊花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128-2130
目的 研究改良式体位结合0.02%氯己定口腔护理对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防治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VAP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给予常规护理组患者常规口腔护理,给予结合护理组患者改良体位联合浓度为0.02%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后的肺部感染情况、ICU住院时间、口腔炎症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GCS评分,对患者病菌发生率、痰痂形成率、VAP发生率进行统计。 结果 结合护理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肺部感染评分和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结合护理组的口腔炎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合护理组的口咽定植菌和气管内定植菌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合护理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痰痂形成率和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 结论 使用改良式体位和浓度为0.02%氯己定溶液能更好地降低重症患者在机械通气的情况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对患者的康复及疾病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机械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症肺炎吸痰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8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机械振动排痰、气道优化护理),对比两组呼吸功能指标(PaO2/FiO2、PaO2)、排痰量、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首次撤机成功率、VAP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PaO2/FiO2、PaO2更高,第2天、6天排痰量更多;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更短,首次撤机成功率(90.70%)更高;观察组无VAP,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振动排痰、气道优化护理,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通气功能,促进康复,降低VAP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