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纯支架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开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病人4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纯支架取栓(支架取栓组)和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桥接治疗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mRS)比较2组疗效,根据2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变化比较2组有效性,并观察病人90 d mRS预后、不良反应和病死情况。结果2组14 d有效率比较显示,累积有效率均较高(77.78%,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桥接治疗组14 d基本治愈和显效总比例高于支架取栓组(P < 0.05)。2组病人入院到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预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及1个月内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取栓组(P < 0.05)。结论单纯支架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均能快速开通颅内闭塞大动脉,桥接治疗组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80例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神经缺损相关指标、氧化应激、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逐渐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丙二醛(MDA)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素加氧酶-1(HO-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时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血管再通率高,氧化应激反应小,能更好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预后,且不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熊焰  章敏  张振宇  周雪珍 《当代医学》2014,(23):102-103
目的:评价动脉途径给予尿激酶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Solitaire AB支架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5例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分为3组,第1组采用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结合尿激酶法,第2组采用Solitaire AB支架结合尿激酶法,第3组采用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和Solitaire AB支架结合尿激酶的方法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第1组治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5.61%,第2组治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0%,第3组治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66%,经过3组对比显示总有效能均能达到8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微导管、微导丝机械性碎栓和(或)Solitaire AB支架结合动脉内注射尿激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泉州德诚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再通情况、取栓次数、再通时间、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清神经凋亡指标[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结果:观察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取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再通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情况、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神经凋亡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及14 d,观察组NIH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8 h及72 h,观察组血清BDN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神经凋亡指标均显著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比较Solitaire AB支架取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除栓方式的不同分为支架取栓组(接受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与静脉溶栓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共两组,每组各42例.观...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73-75
目的观察新型支架取栓术(Solitaire AB型支架)对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拟行急诊新型支架取栓术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32例,观察术后脑血管闭塞再通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4 d NIHSS评分,ND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 32例脑动脉闭塞患者经过1~3次取栓,30例成功再通,再通率为93.75%。术后14 d NIHSS评分和ND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FMA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死亡率低。结论新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率较高,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死亡率低,总体获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字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良好率、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水平和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2.50%(2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CA、PCA血流速度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架取栓,观察组采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比较两组静脉和动脉再通时间和取栓次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颈动脉最小血流量(Qmin)和最小血流速度(Vmin)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和动脉再通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SS评分、BI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颈动脉Qmin和Vmin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血管、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机械取栓、药物溶栓及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疗效.方法 对27例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患者进行腔内介入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术后随访90 d,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应用支架取栓器23例,支架结合抽吸技术3例,动脉溶栓1例.腔内治疗后即刻再通率67%,症状性脑出血11%,90 d随访预后良好率33%,死亡率18.5%.结论 特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腔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SWIM技术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分析不同NIHSS评分患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其预后评估与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NIHSS评分≥15分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组(15~20分,n=60)与重度组(>20分,n=40)。所有患者均接受SWIM技术治疗并随访90d,采用改良简化版Rankin量表(mRSq)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不同NIHSS评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预后情况,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23例,预后良好率为23.00%。重度组患者急性后循环闭塞占比高于中重度组,预后良好率低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后循环闭塞患者预后良好率低于急性前循环闭塞(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串联性病变、取栓次数≥2次、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6 h是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替罗非班应用、桥接治疗、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及机械取栓组进行治疗.机械取栓组1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84例包括动脉溶栓22例,静脉溶栓46例,动静脉桥接溶栓1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取栓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动静脉桥接组(62.50%)高于动脉组(54.55%)高于静脉组(3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四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与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及动静脉桥接溶栓组比较,取栓组血管总再通率较高、NIHS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动脉溶栓组4例(18.18%),静脉组8例(17.39%),动静脉桥接组2例(12.5%),取栓组2例(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取栓及溶栓方法均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机械取栓能够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更好的促进患者的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7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经治疗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和NIHSS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缺损状况,并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后28 d评分比较中,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后评分比较中,治疗组NIHSS指数评分在2 h、24 h、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0.05);治疗后24 h,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93.5%,高于对照组再通率63.3%(P0.05);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26.7%(P0.05)。结论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ACI,能明显提高溶栓治疗后血管的再通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及研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采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与4周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与4周时的神经功能指标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更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认为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孙雪 《黑龙江医学》2006,30(1):40-4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经CT扫描确诊的3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同时选择32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用50万u尿激酶用1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静注,然后用100万u的尿激酶加入到100 mL生理盐水中内于30 min内滴入,溶栓前口服阿斯匹林0.3 g/d,连用3 d后改为75 mg/d,溶栓后12 h用肝素12 500 u/d静点。连用7~10 d。对照组用脱水剂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用药前后两组分别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肌力提高3级16例,提高2级4例,提高1级9例,无变化1例。对照组提高1级6例,肌力下降1级14例,无变化12例。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突出、安全。  相似文献   

15.
张璐璐 《河北医学》2016,(8):1262-126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氧化应激指标与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以及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14d 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 ox-LDL 与 GSH-px 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 NIHSS 与 mR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还可以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以提供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马文娟 《中外医疗》2011,30(17):28-29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急性脑血管意识障碍的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滴注。2组均连续用药14d。观察2组总有效率,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73.33%,2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具有催醒作用,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陈应柱  刘刚  杨璞  杨德刚  黄金忠  刘筱洁  朱艳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45-1245,1286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的构成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8例ACI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按照OCSP标准分为4大亚型,分析不同亚型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本组OCSP各亚型构成比:完全前循环型13.46%、部分前循环型30.29%、后循环型19.71%、腔隙性梗死型36.54%;OCSP四个亚型中,完全前循环型NIHSS评分最高、预后最差;其次为后循环型和部分前循环型,腔隙性梗死型NIHSS评分最低。与腔隙性梗死型比较,完全前循环型和后循环亚型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I患者NIHSS评分随OCSP不同亚型而变化,OCSP分型可作为ACI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选择、时间窗、治疗及并发症。方法 6个患者采用股动脉插管,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并观察其在治疗前、治疗后2h、48h、15d、30d的ESS、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结果溶栓后FSS评分、NIHSS评分和BI评分在2h,15d、30d有显著提高,在30d最为明显。结论血管内介入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为急性脑梗死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蔡恒森  农永栋  卓严光 《广西医学》2014,(12):1731-1733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5例,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观察其疗效、围术期的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手术过程中15例患者均能从大脑中动脉取出血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再通,血管再通后30 mi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脑血管均无再次闭塞。术后15例患者肢体偏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d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无再次闭塞13例(86.7%),症状好转;大脑中动脉再次闭塞2例(13.3%),且患者肢体、语言、意识障碍等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血管再通率高,操作简单,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大脑中动脉再次闭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及对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于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和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各32例,比较两组治疗14d后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7d后、治疗14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4d后的有效率为93.8%和75.0%,差异显著(P〈0.05)。治疗7d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14d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后7d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