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静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3):300-30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的疗效.方法.3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符合溶栓疗法的适应证.溶栓前即刻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氯吡格雷片300 mg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50 mL静滴,30 min内滴完.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12 h1次,连用7d,用药期间监测凝血时间,保证凝血时间在参考值的1.5倍,阿司匹林肠溶片3d后改为100 mg,/d,口服.氯吡格雷片次日改为75 mg/d,口服.结果:32例中溶栓成功26例,再通率81%,发病3h内再通率87%,3~6h者再通率80%,6~12 h者再通率62%,未通率1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临床再通率高,尤其发病在6h之内者,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是不具备PTCA条件的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电除颤成功后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将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颤患者50例,采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法复律成功后,按照年龄分为≥75岁组(观察组)26例,〈75岁组(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24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结果:两组再通率、24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颤患者电除颤后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机械辅助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时间在90~450 min行机械辅助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采用的机械辅助方法有导丝碎栓、导管抽吸取栓及支架应用等,术后统计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28例患者应用机械辅助溶栓成功再通血管23例,血管再通率为82.1%,平均血管再通时间为65.22 min,3个月后mRS评分均≤3分;5例血管再通无效者中2例死亡,1例mRS评分4分,2例mRS评分≤3分。血管再通组中,机械辅助溶栓并未增加出血并发症率。结论机械辅助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能减少尿激酶用量及血管再通时间,提高再通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发病的2 h内采用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STEMI患者,依据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溶栓后2 h内,研究组较对照组的临床再通率明显要高,复合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发病在2 h内的STEMI患者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重组葡激酶(r-Sak)经不同途径溶栓治疗犬急性脑栓塞的疗效、并发症及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成年毕格犬24条,随机分为对照组、r-Sak动脉组、r-Sak静脉组.用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栓塞模型,栓塞后5 h(静脉3 h)行脑血管造影观察被栓塞的左颈内动脉通畅情况,继而经成功栓塞的左颈内动脉或股静脉于30 min内注入r-Sak行溶栓治疗(r-Sak组:r-Sak 10 000 u/kg;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治疗后30、60和120 min分别测定凝血指标并再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栓塞血管的再通情况,24 h内对犬作行为学观察,24 h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 溶栓后2 h对照组、r-Sak动脉组和r-Sak静脉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0.0%、93.3%和37.5%,两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完全再通的比率分别为0%、60%和6.7%;血管再通率和完全再通率于动脉组明显高出静脉组(P<0.05).r-Sak两组对凝血纤溶系统影响的比较无明显差异.24 h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重组葡激酶具有较强的血栓溶解作用,动脉途径给药比静脉法更能有效溶解脑内血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rt-PA)组和尿激酶(UK)组,两组均在予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及其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总的冠脉开通率、胸痛缓解率、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t-PA组的冠脉再通率为79.4%,明显高于UK组的54.0%(P〈0.05);rt-PA组的胸痛缓解率明显高于UK组(P〈0.05),而出血不良反应明显低于UK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尿激酶具有更高的冠脉开通率,临床疗效更佳,出血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好,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杨晏青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25-2225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用UK50万单位静脉推注,续以UK10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 mL静滴,30 min内滴完.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2次/d,连续7 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率为3.3%,对照组痊愈率为21.0%,相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 h内)效果好,比对照组起效快,作用强,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 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进行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后观察患者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种动脉溶栓方法的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23例,成功再通率为92%(23/25),尿激酶组患者则为18例,再通成功率仅为60%(18/30).术后平均NIHSS(脑卒中量表)及ADL(日常活动量表)评分联合治疗组(1 h 分别为8.6 ± 2.5和20.0 ± 4.6;24 h分别为9.0 ± 1.8和17.0 ± 2.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尿激酶组(1 h分别为7.5 ± 2.0和28.0 ± 3.5;24 h分别为8.1 ± 2.0和24.0 ± 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联合治疗组分别为(36.8 ± 8.4)万u和(35.3 ± 11.6)min,尿激酶组分别为(50.4 ± 15.3)万u和(55.7 ± 13.3)min,前者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早期应用动脉内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动脉溶栓.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再通与死亡、溶栓时间、并发症、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尿激酶 15 0万U加入 5 %葡萄糖溶液 10 0ml中于半小时内静脉滴入。结果  14 2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 80例 ( 5 6.3 4%) ,血管未通 62例 ( 4 3 .66%) ,死亡 9例 ( 6.3 4%) ,其中血管再通组和未通组死亡率分别为 2 .5 0 %和 11.2 9%(P <0 .0 1) ;再通组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通组 ,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未通组 ;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6h内开始者其血管再通率明显 >6h以上者。结论 对有溶栓指征而无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开始溶栓治疗 ,可以减少并发症 ,改善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例一:男,58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0年余,心前区压榨样疼痛1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入院时:血压133/91 mmHg,CK 745 mmol/L,CK-MB 72 mmol/L,ECG提示前壁心肌梗死(AMI).入院后经给予吗啡止痛,静滴鲁南欣康,口服水溶性阿斯匹林及抵克立得,静注肝素钠3 000 u等处理,病人疼痛明显减轻,约30 min后给予静注地塞米松5 mg,并开始静脉溶栓(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商品名思凯通150万u+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滴速2 ml/min)治疗, 15 min后病人又突发胸骨后剧烈压榨样疼痛,伴恶心、呕吐、出汗,血压逐渐下降,血压最低为60/30 mmHg,呈心源性休克表现,立即停用r-SK,并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多巴胺200 mg静滴,血压逐渐恢复至100/60 mmHg,急查ECG提示:STV1-4较溶栓前弓背向上抬高2~3 mm,STⅠ、aVL抬高1~2 mm,STⅡ、Ⅲ、aVF水平下移1~2 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量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的疗效。方法:选择AIMI 76例,随机分为r-PA组(观察组)40例和尿激酶组(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1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半量瑞替普酶10MU静脉注射,仅给予1剂。两组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凝血、抗血小板集聚及其他对症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严重心律失常发作、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情况,院内病死率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血管再通率82.5%,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2%(P<0.01);两组急性期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院内病死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半量瑞替普酶用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溶栓疗效优于尿激酶溶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12 h的疗效。方法:予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 mL,30 min内静脉滴入。结果:34例AMI患者总再通率为70.58%,其中发病≤2 h、〉2~4 h、〉4~6 h、〉6~12 h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7.5%、81.8%、62.5%、42.85%;再通时间依次为(78±4)min、(98±3.0)min、(128±3.0)min、(190±4.0)min。比较≤2 h与〉2~4 h溶栓再通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4 h、〉4~6 h、〉6~12 h溶栓再通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死亡6例,占17.64%。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无复流预防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3—8月收治的8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编码信封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入A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生理盐水10.00 ml组,n=40)和B组(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0.75 mg/kg组,n=46)。记录并比较主要终点[靶血管矫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和次要终点[术后30 d内净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定义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纳入时,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78.43±36.62)、(85.10±3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72.5%(29/40)、82.6%(3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时,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31.43±16.62)、(27.10±1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30.0%(12/40)、34.8%(1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包括支架后扩张全部完成)即刻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34.16±19.22)、(20.90±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27.5%(11/40)、4.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24.16±22.62)、(17.95±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7.5%(3/40)、2.2%(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分别为85.0%(34/40)、87.0%(4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术后30 d内净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5%(5/40)、6.5%(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冠状动脉无复流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再通及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不适宜或不愿意接受介入治疗的AMI 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一次性使用尿激酶(UK)100万~150万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前3天0.3g/d,从第4天起改为0.1g/d;并于溶栓后第2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7500U,连用5~7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天。4周后比较两组再通各项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再通率虽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再灌注中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痛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动脉内治疗AIS患者60例,其中30例接受微导管置于阻塞血管近端或阻塞血管血栓内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单纯溶栓组),30例接受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微导管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支架取栓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率、90 d内病死率及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支架取栓组和单纯溶栓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分别为(21.89±5.62)分、(7.78±2.36)分(P<0.001)和(18.40±6.59)分、(7.00±2.28)分(P<0.00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67% (26/30)、63.33%(19/30)(X2=4.356,P<0.05);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0%(3/30)、13.33% (4/30)(x2=0.162,P>0.05);90 d内病死率分别为13.33% (4/30)、16.67%(5/30) (x2=0.131,P>0.05);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别为66.67% (20/30)、36.67% (11/30)(x2=5.406,P<0.05).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大血管闭塞的AIS后血管再通率及90 d预后均显著优于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但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尚需更多病例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治疗西宁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按溶栓药物不同将60例AMI病人随机分为两组.rt-PA组(30例),先给rt-PA 15mg,余量35mg用微量泵于30min内泵入,继以50mg于60min内泵入,特殊情况可适当加量;UK组(30例),将UK150万单位于30min内泵入.结果:rt-PA组血管再通率为80.0%,UK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800,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rt-PA组为10.0%,UK组为1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16,P>0.05).住院四周的病死率rt-PA组为6.7%,UK组为1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22,P>0.05).结论:西宁地区rt-PA溶栓疗效优于UK,尤其是在患者发病后3h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更佳,不增加出血风险,四周住院病死率无增加.  相似文献   

17.
病人,男,35岁.因急性膀胱炎静滴盐酸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湖北武汉怡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040311-1)0.4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内缓慢静脉滴注,约75 min滴完,患者随即离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评价预注氯胺酮、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或稀释和慢注芬太尼预防芬太尼引起咳嗽的效果。方法全组200例拟行全麻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Ⅰ~Ⅴ组,Ⅰ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Ⅱ组:静注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Ⅲ组:芬太尼应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μg/ml,≥30s内匀速注完(3μg/kg);Ⅳ组:静注氯胺酮0.25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Ⅴ组:静注10ml生理盐水(对照),Ⅰ、Ⅱ、Ⅳ、Ⅴ组分别在10s内静脉匀速注入,1min后分别静注芬太尼3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3s内快速注完规定剂量),记录预注Ⅰ、Ⅱ、Ⅳ、Ⅴ前(T0)、预注后1 min(T1)、稀释和慢注芬太尼1min(T2)、2min(T3)内出现的咳嗽反应和心血管变化。结果五组咳嗽发生率分别在30.0%、40.0%、7.5%、2.5%、55.0%,第Ⅴ组明显高于其他四组P<0.05或P<0.01),组间比较第Ⅳ组有意义。Ⅰ、Ⅱ、Ⅲ和Ⅴ组在T3时SB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Ⅳ组在T1时S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滴鼻对剖宫产术后宫缩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0例择期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均分为四组:A1组舒芬太尼0.3 μg/kg;A2组舒芬太尼0.4 μg/kg;A3组0.5 μg/kg;B组生理盐水1 ml.舒芬太尼均稀释至1ml.四组均于2min内滴完.10 min后开始静滴缩宫素.记录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  相似文献   

20.
洪宝武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26-1427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毗格雷与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联合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治疗的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在尿激酶溶栓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尿激酶溶栓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和大剂量氯毗格雷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患者的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及再发心梗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梗后心绞痛发生率(5.88%)及再发心梗的发生率(2.94%)和病死率(5.8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11.76%,20.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氯毗格雷与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联合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降低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及再发心梗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