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昕  刘明华 《当代医学》2014,(10):138-139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东莞寮步医院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n=60)。兰索拉唑组: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情况、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等。结果兰索拉唑组有54例愈合,4例好转,2例无效。奥美拉唑组有47例愈合,8例好转,5例无效。兰索拉唑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情况明显比奥美拉唑组好(P<0.05)。兰索拉唑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1.7%)比奥美拉唑组(81.7%)高(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邹菁华 《重庆医学》2012,41(22):2296-2297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应用兰索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症状消失者33例,对照组症状消失者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兰索拉唑治疗,患者溃疡症状消失快,溃疡愈合率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因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人,所有患者均给予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观察组予以兰索拉唑每次30 mg,每日1次;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每次20 mg,每日2次,所有患者均用药1月。结果经1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Hp清除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观察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改变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有效率高、Hp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国产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加安 《华夏医学》2007,20(6):1223-1224
目的:探讨国产兰索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和使用状况。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230例,兰索拉唑治疗13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进行对照,记录性别、年龄、溃疡数量和大小变化、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第1周症状缓解较对照组快,但总疗程结束后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国产兰索拉唑疗效确切、安全、起效快、价格低廉,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兰索拉唑治疗60例消化性溃疡,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达83%,与采用法莫替丁治疗的对照组相仿,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  相似文献   

6.
赵美伟 《吉林医学》2015,(4):706-707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与对照组(36例)。实验组给予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兰索拉唑片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4%,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中有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未采取任何措施,经治疗5~7 d后不良反应消失。讨论:兰索拉唑片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及根除Hp,并能快速使患者溃疡病临床症状消失,仅有轻微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并与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比较。方法:将188例病人随机分3组,77例用兰索拉唑,每次30mg,每d1次,61例用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d1次,50例用法莫替丁,每次20mg,每d2次,3组疗程皆为4~6周。结果:对胃溃疡治疗6周的总愈合率,兰索拉唑组是91.7%,奥美拉唑组是86.7%,法莫替丁组是66.7%。对十二指肠溃疡治疗4周的总愈合率,3组分别是95.1%、90.6%和73.1%。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无显著差别(P>0.05),兰索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疗效相近,而优于法莫替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比较。方法:经内镜确诊消化性溃疡病人60例,分为两组。兰索拉唑组30例,奥美拉唑组30例,均给予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溃疡愈合率为89%~90%,总有效率94%和93%与第7d腹痛缓解率97%和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 d腹痛缓解率兰索拉唑组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两组不良反映均较轻微。结论:兰索拉唑对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酒精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娄怀宇  刘森  陆愉君 《医学综述》2013,19(10):1914-1916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酒精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中山市三角医院就诊的酒精型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口服兰索拉唑30 mg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45例,口服奥美拉唑20 mg治疗,每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用药第1日和第7日时上腹疼痛消失率在治疗组分别为84.4%和95.6%,对照组分别为55.6%和8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42,4.050,P<0.05);经胃镜检查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0.0%和55.6%,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0.0%,比较两组消化性溃疡治疗后的愈合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Z=-2.854,P<0.05);两组Hp检测阴性率分别为88.9%和7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酒精型消化性溃疡均安全有效,但兰索拉唑在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及根除Hp等方面均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国产奥美拉唑针剂对出血性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止血和抑酸效果。方法 42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病人连续3d静滴奥美拉唑,观察其止血时间。对其中12例进行24h胃内pa监测。同时回顾性比较了50例用法莫替丁治疗溃疡出血的效果。结果 奥美拉唑组37例(88.1%)用药后48h内止血,41例(97.6%)72h内止血,明显优于法莫替丁组(分别为50%和76%)。用药期间24h胃内pH≥6.0水平的时间平均为19.3h(占全天时间的80.24%)。结论 国产奥美拉唑针剂治疗出血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制酸快而作用强,能达到止血的pH值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最有效的治愈方法。方法:结合2008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名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药物治疗40例,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药物治疗40例,分析和比较两组的治愈效果差异。结果:采用内镜注射止血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出血停止者28例,且有效率为90%;只接受药物治疗患者,出血停止者15例,总有效率为70%。结论:采用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治愈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15.
石道宏  石玺  汤玉华 《河北医学》2013,19(7):1006-1008
目的:观察内镜下硬化止血术对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治疗作用,以期待为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00例,给予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对照组100例,给予内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在再出血率,肠鸣音正常时间,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平均输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是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立止血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立止血注射液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33例经内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立止血治疗组100例,潘妥拉唑组33例。分别予以立止血2kU及潘妥拉唑4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5d。结果立止血组96例(占96.00%)患者于3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显效;4例(占4.00%)患者于4~5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有效;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潘妥拉唑组32例(占96.97%)患者于3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显效;1例(占3.03%)患者于4~5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有效;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两组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止血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并探讨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因服用NSAIDs致消化道出血的48例患者和同期服用NSAIDs而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的50例患者,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由同组人员分别检测两组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的表达水平,观察两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两组TT,PT,a PTT,Fbg,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服药种类中以阿司匹林为主,其比例为64.6%且较对照组20.0%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原发疾病高血压58.3%、冠心病35.42%、糖尿病31.3%、脑血管疾病14.6%分别较对照组28.0%、12.0%、14.0%、2.0%高,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是服用NSAIDs的常见危险并发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疾病很可能是服用NSAIDs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安学健 《医学综述》2011,17(14):2210-2212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并于同期入院的122例非老年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有典型症状者显著少于非老年组;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胃溃疡分别占49.18%和27.86%;老年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0例,占51.2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9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率降低,胃溃疡和胃癌发病率增加。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胃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积极规范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和合并的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9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05例,均行内镜检查确诊(除外复合溃疡),并行病理学检查排除胃癌.对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男150例(73.2%),女55例(26.8%);中位年龄49(12~88)岁;并发出血87例(42.4%).在单因素分析中,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中年龄≥60岁者、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者、心脑血管病史者、有多个溃疡者所占比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有消化性溃疡史、消化道出血史、心脑血管病史和单纯H.pylori感染、单纯服用NSAIDs、H.pylori感染同时服用NSAIDs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H.pylori感染并未增加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性,但与服用NSAIDs、年龄≥60岁、消化性溃疡或出血史、心脑血管病史等因素联合可增加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西藏地处高原,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发,但目前对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溃疡出血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高危溃疡出血及再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2020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因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且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住院患者212例。根据胃镜下病变Forrest分级将患者分为高危组(Ⅰa~Ⅱb级)和低危组(Ⅱc级和Ⅲ级)。高危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亚组和无再出血亚组。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危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2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42∶1;胃溃疡出血125例(59.0%),十二指肠溃疡出血87例(41.0%);高危组86例(40.6%),低危组126例(59.4%);再出血亚组12例(14.0%),无再出血亚组74例(86.0%)。高危组血红蛋白(HGB)、尿素氮(BUN)、再出血发生率、住院天数高于低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GB〔OR=1.007,95%CI(1.001,1.014),P=0.028〕和BUN〔OR=1.061,95%CI(1.003,1.121),P=0.037〕是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危的独立影响因素。再出血亚组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水平低于无再出血亚组(P<0.05)。结论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入院时HGB、BUN水平是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入院时PLT、ALB水平可能是高危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