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96例行胃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日常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下肢DVT预防及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PT、a PTT、TT指标均明显上升,Fbg指标均下降(P0.05),观察组更显著(P0.05);专科护理干预后,DVT发生率:观察组有4例(8.33%),对照组有16例(33.33%)(P0.05);护理干预满意度:观察组(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采取预防下肢DVT的护理干预,可减少下肢DVT发生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对于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2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DVT和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19.44%,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通气时间、进流食时间、下地活动时间等临床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67%)高于对照组(72.22%),(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DVT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入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形成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减少偏瘫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在预防心胸外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68例,将这些患者按照动态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4例)以及临床护理干预的观察组(34例)。通过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DVT情况、凝血指标比较,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17.65%);凝血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可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直肠癌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加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凝血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为低(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采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减少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股骨骨折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血液动力学、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弹力袜穿戴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积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弹力袜穿戴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预防下肢DVT、减少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计划表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2月至5月收治的440例患者为观察组,均采用护理计划表预防DVT。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9月至12月收治的42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DVT的发生情况、患者的DVT认知得分、护理人员DVT考核得分等。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流速大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DVT认知得分高于对照组,DVT预防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计划表能够提高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的效果与护理人员对DVT护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DVT)的作用。方法选择在10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产后全面护理。护理工作结束后,对比两组产妇的下肢DVT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血流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下肢DVT的发生率为4%,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下肢DVT的发生率为18%,护理满意度为50%(P0.05);另外,观察组产后的血流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产后全面护理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DVT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患者的各项血流指标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对预防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DVT的发病率。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a PTT、PT、TT,Fbg均优于手术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病率(3.92%)低于对照组(15.68%)(P0.05)。结论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其术后下肢DVT,且凝血指标优于常规护理的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01至2018年10月来我院进行恢复治疗的80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P0.05)。结论早期全面护理能降低糖尿病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结核病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浆黏度变化,采用临床症征评分(VDS)、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价两组静脉功能、护理满意度,同时记录卧床10 d内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 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bg、D-D及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VAD评分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DVT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可有效改善结核病患者凝血功能、静脉功能,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给予干效果。方法将脑血栓伴下肢DVT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监测患肢平面周径、消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0.21%)显著高于对照组(48.94%)(P0.05),Fbg以及D-D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的平面周径(髌骨下缘15 cm以及髌骨上缘15 cm)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患肢消肿时间和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有助于脑血栓患者下肢DVT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2例,按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前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和血流量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较对照组35.48%显著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血流量较对照组显著较快(P0.05)。结论加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提高介入术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能有效预防并减少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弹性袜联合抗栓泵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实施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弹性袜联合抗栓泵,均干预2个月,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视觉模拟评分(VAS)、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析两组健康状况、疼痛度及护理满意度,同时记录DVT形成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 PT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股静脉流速、右股静脉流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加快(P0.05);观察组SF-36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DVT形成率2.50%与对照组11.25%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弹性袜联合抗栓泵可有效改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在下肢手术患者麻醉中应用对凝血功能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8月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6 h后、术后次日清晨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等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6 h、术后次日清晨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麻醉后6 h、术后次日清晨D二聚体均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0%,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2.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稳定下肢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并明显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G-Caprini(gynecological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分级,对评分达到中危以上的患者,比较单独采用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或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DVT的效果。 方法 选择南京市第二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2例Caprini评分 ≥ 2分,有DVT危险因素的妇科术后患者,使用IPC(对照组42例)或IPC+LMWH(观察组50例)预防血栓措施后,检测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第5天D-二聚体;术后第5天行下肢血管加压超声检查(compression ultrasound,CUS),统计2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 结果 92例术后患者预防血栓治疗后发生了9例DVT,发生率为9.78%,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4.00%(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5天的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低分子量肝素钙(IPC+LMWH)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D-二聚体可以动态监测DVT消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68例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下肢DVT形成孕产妇68例,抽签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不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肺栓塞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肺栓塞发生率为0%较对照组11.76%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复发率为2.94%较对照组17.65%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患者PT、aPTT、TT水平较对照组上调(P0.05)。结论给予围生期下肢DVT形成孕产妇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香豆乙酯联合华法林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因重度烧伤并发下肢DVT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抗血栓药物华法林钠片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香豆乙酯口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3 d,6 d采集静脉血样,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并使用血管彩色超神检测患者下肢DVT溶解率;出血率以及血栓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栓溶解率;出血率均较低且观察组的总出血率较对照组低(P0.05);血栓的复发率两组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较对照组66.7%高。结论香豆乙酯联合华法林治疗重度烧伤后并发下肢DVT有良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出血率,提高血栓的溶解率并能降低血栓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帅健萍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121-2123
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下肢骨折患者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主要探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蚌医一附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5 d的D-二聚体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血流速度。 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2组患者手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血流速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能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6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拟行骨科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度,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价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24、48、7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发生10例便秘、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肺炎、4例泌尿系感染,共20例并发症;观察组发生6例便秘、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共10例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3%(Z=3.422,P<0.05)。 结论 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