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BC,MCV,RDW,PLT,MPV,PDW的检测对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诊断的意义。方法:参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有关标准运用血球计数仪测定相应参数。结果:MCV,PLT,MPV,PDW在脑梗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RBC和PDW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应参数的测定对脑梗塞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PCV)、血小板分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RBC、HCT、HB、PLT、PCT均显著下降(P<0.05),MCV、RDW、MPV、PDW显著升高(P<0.05,P<0.01),并且随着Ch ild-Pugh积分的增加,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程度逐渐加重(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目的:探讨脑梗塞时血小板6项参数的变化。方法:对4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巨血小板百分数(mPLT),微血小板百分数(μPLT)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塞患者PLT明显降低(P<0.01),MPV明显升高(P<0.01),PCT有降低(P<0.05),PDW明显增加(P<0.01),mPLT明显升高(P<0.01),μPLT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有助于脑梗塞的早期诊断。μ.  相似文献   

4.
薛文成  崔莎  齐宝宏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7):1671-1672
目的:探讨拉萨地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采集63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42例高原正常居民、30例平原健康体检者静脉血(EDTA-K2抗凝血),美国雅培CELL-DYN2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分析标本.结果:与平原正常人相比较,高原正常居民及HAPC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均显著下降(P<0.0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升高(P<0.01).HAPC患者与高原正常居民相比较,PLT、PCT进一步下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DW、MPV则无差异性.结论:高原缺氧环境可致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破坏增多,骨髓血小板代偿性增生、外周血血小板参数显著改变,但这种代偿功能有限,在HAPC患者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拉萨地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HAPC)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 :采集 6 3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4 2例高原正常居民、30例平原健康体检者静脉血 (EDTA -K2 抗凝血 ) ,美国雅培CELL -DYN2 0 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分析标本。结果 :与平原正常人相比较 ,高原正常居民及HAPC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PCT)均显著下降 (P <0 .0 1 )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显著升高 (P <0 .0 1 )。HAPC患者与高原正常居民相比较 ,PLT、PCT进一步下降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DW、MPV则无差异性。结论 :高原缺氧环境可致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破坏增多 ,骨髓血小板代偿性增生、外周血血小板参数显著改变 ,但这种代偿功能有限 ,在HAPC患者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 血小板的病理改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发病因素之一。本文着重对6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扳分布宽度(PDW)的检测。以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脑梗塞患者发病中的动态变化和防治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2例86梗塞患者均为我院1996年至1998年2月份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CT脑扫描证实。男49例,女13例,年龄46~71岁,平均61.5岁。健康对照组44例。男30  相似文献   

7.
邹玲梅  罗红  金强 《安徽医学》2006,27(3):227-22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大血小板比例、体积、分布宽度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33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大血小板比例、体积、分布宽度,并与34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脑梗塞患者对照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大血小板比例、血小板体积及分布宽度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血小板数量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消耗增加,新生的血小板体积大,有较强的粘附功能,容易聚集成堆,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是脑梗塞发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蒋英  谭强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50-2752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烧伤严重程度惯用分类标准将70例中度以上烧伤患者分为三组:中度组28例、重度组25例和特重度组17例。采用日本东亚SysmexSF3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三组烧伤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第20天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三组烧伤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第20天RBC、HCT、HG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三组烧伤后第7天、第15天、第20天R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三组烧伤后第3天、第7天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三组烧伤后第3天、第7天MPV、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烧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检测血小板参数可了解骨髓增生状态,对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 对3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红细胞参数RBC、HGB、HCT、MCV、MCH、MCHC、RDW和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用Coulter jT-IR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试,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RBC、HGB、HCT、MCHC、RDW、PLT、PCT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测定上述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简崇东 《医学综述》2011,17(4):569-572
血小板在脑梗死发病前、发病过程及病后都发生变化。血小板计数和体积改变可能是脑梗死形成的一个原因,而不是梗死后继发改变。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检测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脑梗死加重的一个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同时可作为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血小板的异常变化,与梗死范围的扩展和病情的预后有关,病情越重,梗死面积越大,血小板参数改变越明显。血小板计数减少、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加是与脑梗死病情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抗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免疫状态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时期的78例健康且同龄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研究对象的免疫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活化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严重程度与疾病分期时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免疫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活化指标均差于对熙组,且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与疾病分期者的免疫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活化指标检测水平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免疫状态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变化明显,且其检测水平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疾病分期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及全血血小板5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02年9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患者在发病后24h内抽肘静脉血抗凝。测定其血浆D—D、Fbg含量及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患者和对照组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Fb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PV、PDW、P—L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浆Fbg含量升高和MPV增大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D-D、Fbg、PLT、MPV、PDW及P—LCR的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依卡  林黛英 《河北医学》2010,16(10):1217-1219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在脑梗死患者中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以及对脑梗死可能出现的脑出血等潜在危险性的预见。方法:4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中18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合并2型糖尿病,12例合并有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应用1.5TMR行常规MRI和SWI序列成像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脑梗死患者脑内有微出血灶,在SWI上呈点状、圆形、椭圆形低信号。总数达266个,直径为1.8-7.4mm。分布于皮层、皮层下,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和小脑。结论:SWI在检出脑微出血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存在脑梗死的患者SWI序列可敏感的显示脑内微出血灶,可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h)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SysmexCA-70001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测定18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与135例健康对照的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Fb)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F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灶直径〉5em的患者与梗死灶直径≤5cm的患者的PLT、MPV和PD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和Fb含量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PLT)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hs—CRP、Hcy及血小板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血小板明显减少(P〈0.05),Hcy及hs—CRP明显升高;治疗后PLT升高,Hcy及hs—CRP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Hey、hs—CRP水平及监测PLT,是了解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在临床诊断、治疗与预后判断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 5 5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压积、体积、分布宽度的变化 ,并与 6 0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表明 :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体积及分布宽度较健康人增大 ,差异显著 (P<0 .0 1) ;而血小板数量与压积略低于健康人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说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消耗增加 ,数量相对减少。新生的血小板体积大 ,有较强的粘附功能容易聚集成堆 ,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是脑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同时比较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用相应的仪器进行检测,PAgT采用比浊法,AT采用发色底物法,D-D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89例脑梗死患者组,与6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上述三个项目的分析,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组AT为80.6±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4±14.2%(P〈0.05);D-D和PAg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治疗前、后也有明显变化。结论 可以将AT、D-D、PAgT作为脑梗死诊断、治疗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噻氯匹定对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和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及脑梗死组和噻氯匹定组,每组50例。同时选取我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噻氯匹定组患者给予噻氯匹定治疗。比较各组PAGM、LP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LPA、PAGM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梗死组相比、噻氯匹定组LPA、PAGM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几乎不存在脑梗塞病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的脑梗塞灶面积增加(P0.05);与脑梗死组相比、噻氯匹定组的脑梗塞灶面积降低(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PAGM和LPA水平高于正常人,噻氯匹定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PAGM和LPA水平,降低脑梗塞灶面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37-40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在汉族人群不同病因脑梗死患者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97例脑梗死患者,参照类肝素药物Org10172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标准,将其分别纳入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AT组)、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组(SAD组)、其他组,检测三组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RDW、PLT,并计算RPR,分析上述指标在汉族人群不同病因脑梗死患者中的差异性。结果脑梗死急性期,AT组RDW、RPR高于SAD组与其他组,SAD组PLT高于AT组与其他组,其他组RPR高于S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恢复期,AT组RDW、RPR均高于SAD组与其他组,SAD组PLT高于AT组与其他组,其他组RPR高于S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脑梗死急性期还是恢复期,AT组患者RDW、RPR均较高,而SAD组患者则以PLT升高、RPR下降为主要表现,应根据患者病因开展个体化治疗,以调控RPR比值、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