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俊峰  林强  范云梅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197-1199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尿毒症患者血清中钙(Ca2+)、磷(P3+)、甲状旁腺激素(PTH)清除的效果.方法:选择长期维持并规律性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HP+HD组20例,每2 w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5次,HP+HD治疗1次;HDF组20例,每2 w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5次,HDF治疗1次.两组疗程均为12 w.分别记录首次透析前后及治疗4、12 w时血清Ca2+、P3+、PTH值,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可使血清Ca2+、P3+、PTH值下降.首次治疗清除效果均显著(P<0.01);治疗4、12 w时,血清Ca2+、P3+ 的下降不及PTH下降明显,但HP+HD组较HDF组清除血清Ca2+、P3+ 明显(P<0.05),清除PTH更明显(P<0.01).结论:HP+HD能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中的Ca2+、P3+ 和PTH,且优于HDF,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任永强  薛美  王华  谢环英 《武警医学》2011,22(12):1075-1077
 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严重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方法 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和观察组(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治疗1、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瘙痒症状进行评分,检测BUN、Ga2+、P3-、β2-MG、PTH、CRP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清除尿毒症的大中分子毒素和改善瘙痒症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有效地清除尿毒症的大中分子毒素,显著改善尿毒症严重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军地消化道疾病患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的异同.方法 纳入2008年7月~ 2013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087例,其中军人患者525例,地方患者1562例,均行胃镜检查,胃镜下病变行活检病理学诊断确诊;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黏膜组织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两种方法检测Hp.结果 Hp总感染率为54.7%;军人患者Hp总感染率为46.7%,地方患者为57.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按年龄分层,<20岁、20~ 39岁、40~ 59岁、> 60岁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是38.6%、54.0%、61.8%、62.9%,年龄越大,Hp感染率越高(P<0.05);按单病种分析,胃食管反流性病(GERD)、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37.6%、53.5%、61.6%、72.5%;吸烟患者与非吸烟患者Hp感染率分别是63.6%、51.1%,差异显著(P<0.05);GERD患者较其他各疾病组Hp感染率低(P<0.05);与地方患者相比,军人患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较低(P<0.05).结论 军人患者Hp感染率低于地方患者,GERD患者Hp感染率较低,吸烟与Hp感染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3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病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n=95)和未出血组(n=247)。根据出血组发病30 d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6)和生存组(n=79)。比较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Hp感染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Hp感染率、肝功能分级情况,分析Hp感染、肝功能分级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出血组饮酒、Hp感染、合并腹水、肝性脑病、Child-pugh分级C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均高于未出血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均大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合并腹水、门静脉内径增大、脾静脉内径增大、Child-pugh分级C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出血组Child-pugh分级C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镜下金属钛夹等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上消化道出血80例为观察组,另择同期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7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胃镜下确定出血部位后,采用金属钛夹或注射药物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9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P<0.05)。观察组消化道溃疡和胃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静脉曲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下金属钛夹等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与治疗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相当;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引起,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静脉曲张等引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54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胃镜诊治结果及其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急诊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诊断率和内镜下治疗的成功止血率.结果 本组546例中,消化性溃疡占46.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6.0%,急性胃黏膜病变占12.3%,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占9.2%,恶性肿瘤占3.5%,Dieulafoy病占1.6%,原因不明者占1.3%,病因确诊率为98.7%.共258例行内镜下治疗,占47.3%,内镜止血成功率为95.3%.结论 急诊胃镜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止血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在2005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1例经胃镜诊断明确的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ruskal Wallis检验对独立的多组有序分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59例(83.1%),女性12例(16.9%)],老年患者占74.6%(53/71),以黑便为主要症状者占66.4%(47/71),发生在术后5年以上者占63.4%(45/71),毕Ⅱ式吻合术者占71.8%(51/71).青年、中年、老年组的出血病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354,P<0.001),吻合口溃疡是最常见的病因.病情轻、中、重度患者组的出血病因、Forrest分级以及治疗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6.319,P=0.005;H=18.681,P=0.003;H=14.226,P=0.009).内科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93.0%(66/71),内镜止血成功率为83.3%(15/18).结论 残胃患者中男性、老年人、术后5年以上及毕Ⅱ式吻合术均为出血的高危因素.药物、内镜止血及内外科协作治疗是成功救治危重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早期症状的诊断方法、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84例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早期症状和血气分析。结果 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常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结论 注意观察肺心病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及时监测血气分析及肝肾功能是早期诊断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疣状胃炎进行胃镜、病理学检查及Hp检测,并对行根除Hp治疗的131例患者进行1~24个月的胃镜随访。结果 142例疣状胃炎Hp感染率92.25%。经根除Hp治疗,上消化道症状缓解率为100.00%,胃镜随访中有2例癌变。结论 Hp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疣状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63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B)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63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常见病因;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节;低年龄患者逐年增多,不同性别.年龄者出血病因不全相同.结论:行内镜检查尽早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有效治疗.如重视加强卫生宣教,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