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通常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单克隆抗体,主要作为mCRC的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化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在mCRC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并验证双定向超声对比剂(imagingagent),即将微气泡(MBs)附着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2)和αVβ3整联蛋白  相似文献   

3.
邹文远  张自力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2009,24(3):338-340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和一些亚非地区常见癌症,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原发性肝癌90%以上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体内一种强有力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能直接或间接参与血管生成,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VEGF已成为肿瘤抗血管治疗的热点,故本文对VEGF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携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单克隆抗体的超声微泡造影剂(microbubble,MB)在评价小鼠原位胶质瘤血管新生和边界识别中的作用。方法:以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构建靶向微泡(MBv),体外鉴定其性质。建立小鼠GL261胶质瘤模型,分别注射MBv和普通微泡(MBc)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成功构建偶联抗小鼠VEGFR2单克隆抗体的MBv,造影结果表明MBv较MBc能更好地评价小鼠胶质瘤血管新生和肿瘤边界。结论:MBv是良好的肿瘤靶向造影剂,应用MBv可较好地实现术中评价小鼠胶质瘤血管新生,更好地辅助术中超声导航。  相似文献   

5.
肾细胞癌是人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5%,其症状出现较晚,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正确评价肾内肿瘤良恶性对于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学者报道[1,2]瘤体内的新生微血管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瘤体内血管的生成主要包括新生成的微血管数量增多,在病理组织学上为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增多等。另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妍  任力 《空军医学杂志》2011,27(4):220-221,235
临床病理研究证实淋巴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随着淋巴管生长因子和淋巴管内皮特异标记物的发现,肿瘤及肿瘤周围组织是否存在新生的淋巴管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这几年的研究热点,而乳腺癌转移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淋巴道转移.本文对肿瘤淋巴管生成因子、生成机制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加以综述,并介绍如下.1肿瘤淋巴管生成因子及淋巴管内皮标记物1.1肿瘤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VEGF家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 famliy,VEGF)是一类特异性地作用于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及胎盘生成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IGF)[1].VEGF家族中影响淋巴管形成的成员主要是VEGF-C和VEGF-D,主要由肿瘤细胞产生,是一种较特异的淋巴管生成因子[2],诱导肿瘤中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在肿瘤的淋巴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3-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是最早发现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国外研究发现,VEGFR-3在胚胎发育早期可以存在于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而晚期仅存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1].  相似文献   

7.
正摘要目的评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靶向和非靶向超声描绘的抗血管新生疗法效果,探讨VEGFR2-靶向超声微泡对比剂的首过动力学是否能提供关于肿瘤血管生成的独立数据。材料与方法动物实验获得政府批准。血管对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或赋形剂的反应在Ha Ca T-ras A-5RT3异体移植治疗(每组10个)进行纵向评  相似文献   

8.
人类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综述了近期关于血管生成分子生物学及临床方面研究的进展.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血管生成细胞因子.②乏氧诱导血管生成的信号传导机制.③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血管生成中的地位及信号传递.④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信治疗策略.⑤抗血管生成治疗临床进展.对血管生成调控的理解有利于医师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增加缺血组织的存活能力,许多能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应用于缺血皮瓣的研究。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因子,但VEGF蛋白质的半衰期在血浆中较短。为此,笔者探讨VEGF基因治疗对缺血皮瓣存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由视网膜缺血或炎症引起的难治性青光眼,其发病机制与视网膜缺血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眼内新生血管形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化疗是晚期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患者生存期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依赖肿瘤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是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参与肿瘤形成及发展的多个过程。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为肺癌的综合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本文就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的心、脑、肾、骨骼、皮肤等组织器官,能够增强微静脉及小静脉的通透性,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是目前促进血管生成专属性最高、活性最强的因子。研究表明,VEGF在心脑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疾病的防治、骨组织的生长发育、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创面的修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遂笔者将其在上述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VEGF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3.
肺癌的持续生长、侵袭转移与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在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调控因子.因此,通过对其表达、活性及效应等方面进行有效抑制而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是近年来抗肺癌治疗的新方法和手段之一.同时,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向的放射性核素显像,不仅可以显示肺癌的血管生成,而且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正确分期及预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增殖和迁移必不可少的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作为影响血管生成的关键信号因子,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已证实VEGFR是肾细胞癌、胃肠道间质瘤、肝细胞癌、白血病等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靶点.该文综述了临床应用的14个VEGFR抑制剂及处于临床试验阶段VEGFR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神经纤毛蛋白1(NRP1)信号通路与胶质瘤干细胞(GSC)血管生成过程具有密切的关系。对VEGF/VEGFR2/NRP1进行靶向分子成像,可以对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浸润、迁移等过程中的作用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判断预后。就VEGF/VEGFR2/NRP1信号通路与胶质瘤干细胞血管微环境的关系以及对其靶向分子成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医学对肿瘤的生长、转移机理的深入研究,如何通过调控肿瘤血管生成来控制肿瘤生长与转移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一大热点,而如何用影像学方法监测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是当今影像学发展的一个新的课题。笔者简要地回顾了肿瘤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抗VEGF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致盲率也逐年升高[1]。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DR的重要手段,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起到有效的阻止作用。尽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视网膜光凝治疗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医师掌握好DR的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已成为肿瘤诊断与治疗中一个新的靶向目标.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亮氨酸-精氨酸(Ala-Thr-Trp-Leu-Pro-Pro-Arg,ATWLPPR)是从随机噬菌体随机七肽库构建的合成肽库中筛选出来的小肽,能阻断VEGF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1].故探讨ATWLPPR的锝标记方法以及标记物在正常小鼠体内的分布,对研究恶性肿瘤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帕替尼在治疗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经行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进行分析,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9例患者中,患者的中位PFS为5.5个月(3.2-12个月),治疗后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4例,疾病控制率55.5%,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骨髓抑制、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腹泻、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出血、恶心呕吐、口腔炎、蛋白尿、声嘶等。结论阿帕替尼在晚期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罕见心脏毒性,是晚期肿瘤患者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20.
吴沛宏  李立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2):1061-1061
近年来开展的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达到阻止肿瘤迅速生长和转移的治疗方法,即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anti-angiogenesis therapy)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热点之一。本期刊登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腺病毒对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肝癌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动脉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