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欧阳懿 《当代医学》2016,(21):148-149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对照组单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NS评分为(8.27±3.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3±4.12),观察组BI评分(68.14±17.29)高于对照组的(56.65±1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皮疹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基苯酞软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有助于改善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杨学东 《中外医疗》2016,(11):116-117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2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9.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4±3.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用丁苯酞合并奥扎格雷钠针治疗,对照组用奥扎格雷治疗.结果 使用奥扎格雷钠加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3%.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唐政坤 《当代医学》2011,17(1):137-137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葛根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在3d、7d和14d各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5%,治疗组总有效率94.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0.1g ti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4、21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 ADL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14d后NIHSS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21d后治疗组NIHSS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2年1-9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00 ml BID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事件及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BMI、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试验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后第7天与第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并抽血检测患者血清中vWF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在14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第7天即13天其血清中vWF的含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丁苯酞在脑梗死的治疗中起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贾新州 《中外医疗》2012,31(21):5+7-5,7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基于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g/次,4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程生活能力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上有一定疗效,且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损害较小.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更有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治疗急性脑梗塞过程中采用长春西汀和血栓通粉针联用的治疗方法与单纯采用血栓通粉针治疗方法的实际治疗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本文以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1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差异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过程中,与单纯采用血栓通粉针治疗方法相比,采用长春西汀和血栓通粉针联用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患者的认知变化特点。方法64例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腔隙性脑梗死发病1周内〔(4.70±1.70)d〕、发病后1月〔(32.71±4.54)d〕、3月〔(94.53±6.65)d〕、6月〔(177.30±9.21)d〕和12月〔(364.29±7.94)d〕进行了5次神经心理学测验,与7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观察不同时期认知的变化特点。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化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图片排列、数字符号和积木测验)、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简化的Rey复杂图形测验、Stroop测验、语义分类流畅性测验、加利福尼亚卡片分类测验和画钟测验,涵盖了注意力、记忆力、执行能力、信息处理速度、视空间结构能力等认知域。结果腔隙性脑梗死不同时期的认知评分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急性期(发病1周内)在记忆力、执行能力和视空间结构能力等认知域均差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变化,记忆力和大部分执行能力于发病后1~3月内好转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执行能力中的数字广度倒背分测验和视空间结构能力中的大部分测验(图形临摹和画钟测验)在发病后12月内认知评分始终无好转;个别执行能力(语义分类流畅性测验和加利福尼亚卡片分类测验)于发病后12月时再次加重;注意力和信息处理速度于发病后12月内始终处于正常水平。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认知损害广泛而严重;腔隙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大部分恢复较快,于1~3月内恢复至正常,执行能力和视空间结构能力出现了不可逆的损害或好转后再次加重。腔隙性脑梗死后的认知障碍值得重视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与年龄、高血压痛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其预后,探讨其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及影响临床检出率高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阳煤集团总医院三矿医院自1996年至2003年期间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82例,其中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30例的年龄、高血压的病程、预后之间的关系,对临床检出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年龄60岁以下组与60岁以上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病程10a以内与10a以上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预后良好。本组病人中无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者较多。结论:高血压随年龄增大及病程延长,腔隙性脑梗死也随之增多,早期发现高血压,并给予长期规律治疗预后良好。由于检查技术好,设备先进,检出率高所以无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者较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28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葛根素治疗,对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同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显效206例,好转79例,无1例死亡。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避免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口服丁苯酞治疗,每天3次,每次0.2 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进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血塞通0.4 g,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OD(40.12±8.06 MU/L)优于对照组(35.21±7.16 MU/L),MDA(1.03±0.25 nmol/L)小于对照组(2.60±0.39 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5.02±4.30)%小于对照组(13.55±5.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88.33%(53/60)优于对照组66.66%(4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预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因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45例以及同期住院的无腔隙性梗死的老年患者4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治疗后,研究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抑郁、认知障碍和偏瘫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方面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在生理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较差,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抑郁和焦虑状况较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临床治疗和护理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选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杏丁注射液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组(对照组)各60例,用药14 d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全面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杏丁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都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杏丁组在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方面,优于复方丹参组。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早期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病患者脑腔隙性梗塞灶定量的可行性。方法:1、利用脑腔隙性梗塞在摄片中的截面积作为衡量病灶体积大小的标准,建立病灶截面边界的手工粗定位和计算机软件精确定位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2、30例确诊为腔隙性硬塞患者,经常规扫描法和重叠扫描法摄片后将图像输入定量分析软件包中测定病灶面积,检验该定量方法的可重复性。结果:同一病灶在1周内两次摄片中所表现出的截面积接近(<5%),摄片过程中头颅定位误差可予以忽略,手工粗定位的人为因素也可予以忽略(<5%)。结论:脑腔隙性梗塞病灶定量是可行的,病灶在摄片中的截面积可以作为衡量病灶大小的可靠度量,截面积可用人机结合的方法进行精确测量,该法对进一步研究患者的病情发展,转归和药物疗效的定量评估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6~72 h内)随机分成巴曲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FIB水平下降非常显著(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距起病6~72 h的巴曲酶早期使用仍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5例发病≤12h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年龄≥70岁34例为高龄组,〈70岁为低龄组,均符合溶栓条件,入院后给UK或rSK静脉溶栓,120min内观察再通指标;记录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出血并发症。结果:高龄组与低龄组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脏事件中高龄组发生率高龄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