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正中开胸、右胸前外侧切口、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临床对比,研究不同方式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131例,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正中开胸组63例、右胸切口组37例、胸腔镜组31例,比较不同组间住院相关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引流量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住院时间、胸管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比较各具优缺点,同样安全有效,但对于成人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不横断胸骨及切口美观,符合现代健康理念,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全胸腔镜下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方法对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ICAM-I)、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的影响。方法全组20例,年龄932(17±12)岁,随机分成两组。右侧胸壁打孔(12 cm),体外循环,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胸腔镜手术组)10例;常规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常规手术组)10例。结果全组无死亡。在术后12 h内,胸腔镜手术组各项指标峰值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术后12 h以后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各项指标峰值下降幅度较大,而常规手术组则持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结论胸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后较早时间内全身炎症反应要重于常规手术患者;随后,胸腔镜手术患者此类指标恢复较常规手术患者更早、更快。  相似文献   

3.
吴帆  高峰  周凯  张近宝  丁盛  欧阳辉  辛梅 《心脏杂志》2015,27(2):213-215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下心脏体外循环手术较常规正中开胸手术对术后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比较全胸腔镜下(胸腔镜组)和正中切口开胸(正中开胸组)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64例在术后止痛药服用率、语言评价量表(VR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胸腔镜组术后服用止痛药服用率显著低于正中开胸组患者(22%vs.59%,P<0.05),胸腔镜组术后12 h和2 d VRS评分均显著低于正中开胸组,胸腔镜组术后HAMD和HAMA评分也显著低于正中开胸组(均P<0.05)。结论:全胸腔镜进行单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较正中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减少,且抑郁和焦虑负面情绪评分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ASD)的效果。方法 ASD修补术患者30例分为心脏跳动下电视胸腔镜组(15例)和传统开胸组(15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完成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结果体外循环时间、完成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电视胸腔镜组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少于或低于传统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特点,心脏不停跳下完成胸腔镜ASD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完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1例,术前彩超证实均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18~45岁(28.1±7.9)岁;体重42~64(47.3±5.2)kg。ASD直径1.8~3.5(2.6±0.6)cm。全组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阻断主动脉及心脏停跳,完全胸腔镜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51例患者中50例(98.0%)手术顺利进行,1例(2.0%)扩大切口完成。主动脉阻断时间22~35(28.1±3.1)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6(4.6±0.3)h。术后46例随访6~12个月(90.2%,46/51),无残余分流,无近期死亡。 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切口美观的特点,但技术要点需多次操作方可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对比匹配法均衡评价直视微创与传统正中开胸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单一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291例患者,其中48例(16.5%)为直视微创下手术患者,其余242例(83.5%)为传统正中开胸方式。根据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在242例患者中选取48例成为对照组,与微创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相对于传统正中开胸房间隔修补手术,直视微创组在手术时间[(3.5±0.7)vs.(3.7±1.8)小时,P=0.547],体外循环时间[(73.0±30.0)vs.(87.3±36.1)分钟,P=0.126],主动脉阻断时间[34.1(15.3,45.9)vs.34.9(16.1,48.2)分钟,P=0.200],驻重症监护室(ICU)时间[15.6(5.9,18.8)vs.21.7(8.6,25.8)小时,P=0.153]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手术后住院时间[(5.54±2.3)vs.(8.85±2.06)天,P=0.021],术后引流量[457(110,673)vs.801(389,1 173)m L,P=0.011,输血率[18.8%vs.87.5%,P=0.000],手术切口长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跨越了学习曲线后,直视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比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有诸多优势,是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完全性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方法选取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完全性胸腔镜手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完全性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老年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78例60~89(65.54±5.68)岁的老年房间隔缺损病例。其中19例行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7例行微创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4例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8例因各种原因未行手术治疗。结果各手术组无死亡,术后远期随访无死亡,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右房、右室明显缩小,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非手术治疗组随访共有5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力衰竭合并尿毒症,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高龄本身并非老年房间隔缺损手术禁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适当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心脏超声辅助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堵闭术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其疗效观察。方法 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18例,手术取右胸前外侧切口,于胸骨旁第4肋间切开3 cm长切口,经肋间进胸,切开心包并悬吊,用APACSM房间隔封堵伞,于右心房壁与房间隔缺损对应处缝双荷包线,在右心房荷包线内切开右心房壁,将输送器插入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直到左心房腔,在食管超声监视下,用推送杆释放出房间隔封堵伞。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其中平均心内操作10分钟。患者住院5~7日,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堵片无移位,无残余分流。结论 食管超声辅助下房间隔缺损堵闭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确切的治疗方法,病人恢复快,此手术方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项研究通过对比右胸前外侧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探讨和评价两种手术路径的优劣,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共198例患者行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胸骨下段小切口组(lower mini-sternotomy LMS Group, n=66), 右胸前外侧切口(right lateral thoracotomy RLT Group, n=59), 以及胸骨正中切口(standard median sternotomy SMS Group, n=73)。所有患者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收集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二次开胸止血。微创切口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中转为正中开胸手术治疗;LMS 组、RLT组及正中开胸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37.73±11.46mins, 41.3±13.97mins,36.99±10.84mins,三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78); 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3.85±9.78mins, 22.54±9.08mins,19.23±6.92mins,三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9). 与LMS组及RLT组患者相比较,SMS组患者的切口最长,约7.45±1.54cm,而 LMS 组患者为 5.58±0.8cm,RLT组, 5.96±1.48cm,三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更为美观,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胸骨正中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1.
董辉  陈绍洋  熊利泽  陈敏  张英民  程云阁 《心脏杂志》2003,15(3):252-254,258
目的 :观察高频喷射通气用于胸腔镜下室缺修补术的麻醉 ,并与开胸室缺修补术的麻醉对比 ,比较术中及术后早期康复情况。方法 :选择接受胸腔镜下室缺修补术患者 2 7例和同期接受开胸室缺修补术患者 2 0例 ,均采用中等剂量芬太尼和异氟醚为主行静吸复合麻醉。胸腔镜组胸内操作期间采用高频喷射呼吸机 ( HFJV)维持通气。结果 :麻醉及手术时间胸腔镜组均长于开胸组 ( P<0 .0 1) ,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均平稳 ,SPO2 均在 97%以上 ,术后监护室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胸腔镜组短于开胸组 ( P<0 .0 5 )。结论 :胸腔镜下室缺修补术较常规开胸手术创伤小 ,术后康复快。胸内操作期间 ,运用高频喷射通气可减小对手术视野干扰 ,同时可维持良好通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50例完全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右侧胸壁打“3孔”,在完全胸腔镜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5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均在完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室间隔缺损的修复,手术时间3.0~5.8(3.5± 1.3)h,体外循环时间60~152(110±2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5~98(55±1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0~6.5(3.0±1.6)h,监护室停留时间14~36(15.0±8.5)h,术后胸液引流量58~230(65± 19)ml,术后自行下床时间15~30(20.0±7.5)h,术后住院4~10(5.0± 1.5)d.术后1周和3个月复查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无传导阻滞出现;心脏彩超示室间隔未见残余分流,心功能正常;胸部X线片示右侧肺部、胸廓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共完成92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其中男52例、女40例,患者年龄12个月至28岁,平均(5.2±3.3)岁,体重8.5~52.0(17.9±8.6)kg。其中2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存在中度以上肺高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9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皮肤切口长度约5~8cm,约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成形。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量气胸、皮下气肿,1例出现肺不张,1例随访有1~2mm残余分流。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心内修补房间隔缺损手术具有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创伤轻、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与正中胸骨切开心脏间隔缺损手术在疼痛、呼吸功能、血液系统改变及术后恢复等方面的差异,来明确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的安全性及其优缺点。方法抽取行VATS和MS的患者各120例,为VATS组和正中胸骨切开术(MS)组。比较两组间术后疼痛,术后恢复的迅速程度,血液细胞记数改变,失血量以及输血量和呼吸功能等。结果二组间在主动脉阻闭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差异。在5岁以上VATS组患者101人中,用吗啡类止痛药物的16人,而MS组84人中有24人使用吗啡类止痛药物(P<0.05)。两组间动脉分析氧分压,养合指数以及呼吸机辅助时间无显著差异。VATS组手术时间长于MS组,而其ICU滞留时间短(P<0.01)。VATS组患者手术后失血及输血量少于对照组。结论VATS同MS同样安全可靠,虽然其手术时间长,但与MS组相比较,其术后恢复较快,术后疼痛轻,并且其失血及输血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老年人房间隔缺损的手术及术后处理方法。方法对31例60~66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9例同期处理三尖瓣病变,8例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并与59例45~59岁的非老年患者比较,观察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全部存活,老年组8例行射频消融术,有效率87.5%,右心功能不全8例,治疗后好转;非老年组8例行射频消融术,有效率100.0%,右心功能不全2例,治疗后好转。结论年龄不是房间隔缺损手术的禁忌证,正确的术后处理、并存症的治疗和房颤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在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127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均经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58例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两孔法组),69例采用标准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三孔法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伤口长度、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经胸腔镜完成手术,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两孔法组伤口长度较三孔法组短,两孔法组术后VAS疼痛评分较三孔法组低.结论 两孔法胸腔镜行自发性气胸手术不增加手术操作难度,且能更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手术创伤,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VAT)和右胸小切口(MRTI)心脏手术的并发症及远期生活质量。方法: 从2009年1月~2009年12月,从住院患者中选取10例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单纯二尖瓣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VAT组(n=5)和MRTI组(n=5),比较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 VAT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活质量远优于MRTI组:VAT带气管插管时间[(3.8±0.8)h]显著小于MRTI组[(11.4±6.1)h,P<0.05];VAT组ICU时间[(14±5)h]显著小于MRTI组[(22±4)h,P<0.05];VAT组术后住院时间[(5.4±1.1)d]显著小于MRTI组[(8.6±1.1)d,P<0.01];VAT组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123±6)显著大于MRTI组(109±4,P<0.01)。结论: 对于适当选取的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单纯二尖瓣病变的患者VAT手术优于MRTI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18.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复成人房间隔缺损18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1999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 181例 16岁以上成人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病例 ,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其中男 5 5例 ,女 12 6例 ,年龄 16~ 6 2岁 ;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 18例 ,三尖瓣关闭不全2 0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12例 ,左上腔静脉 18例 ;补片修补房缺者 112例 ,其余病例均直接缝合修复 ,合并心内畸形均同期矫治。结果 :手术后早期二次开胸止血 3例 ;切口脂肪液化 2例 ,心包积液 3例 ,心律失常 12例 ,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成人房间隔缺损根据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一旦明确手术适应症 ,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早期手术可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可靠的方法应用于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