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和毒理(综述)浙江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室徐继红浙江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章元沛(审校)青蒿属菊科植物,其中具有抗疟作用者为黄花蒿(ArtemisiaannuaL.)。我国首先在黄花蒿中分离出有效单体青蒿素。随着青蒿素抗疟作用的证...  相似文献   

2.
青蒿素首次面临抗药性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最近首次发现了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的实验证据,人类抵御疟疾的最佳药物之一青蒿素开始受到抗药性威胁。尽管目前还没有患者死于抗青蒿素的疟疾,但专家警告说,使用青蒿素必须非常谨慎,以免抗药性扩散。  相似文献   

3.
青蒿素类衍生物抗炎免疫抑制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蒿素类衍生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青蒿素类衍生物对各类红斑狼疮、皮炎及关节炎有效;研究表明,青蒿素类衍生物在多种疾病动物模型上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为了研究和获得免疫抑制活性更高的化合物,一系列经过结构改造后合成的新型青蒿素类化合物相继被报道。但到目前为止,有关青蒿素类衍生物免疫抑制活性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青蒿素类衍生物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定青蒿素储存部位并为高青蒿素含量黄花蒿植株筛选提供选择指标。方法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确定青蒿素的储存结构,应用统计学方法确定储存结构腺毛状分泌腺密度与青蒿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青蒿素储存于腺毛状分泌腺(BGT)和T-型网状分泌腺(NTFT)中,在叶中腺毛状分泌腺的密度与青蒿素含量正相关。结论 腺毛状分泌腺密度可作为高青蒿素含量黄花蒿育种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5.
四个青蒿素生物转化产物抗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四个青蒿素微生物转化产物10β-羟基青蒿素^[1]、去氧基蒿素^[2]、9β-羟基青蒿素^[3]及3β-羟基青蒿素^[4],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作用。方法:以青蒿素和氯喹为对照,用体外微量法测定。结果:四个转化产物的抗疟活性比青蒿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10β-羟基青蒿素活性较好。结论:30位、9位、10位的羟基化引起的结构改变均使青蒿素体外抗疟原虫活性有一定的减弱,过氧桥的断裂同样使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青蒿素(artemisinin)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强效、低毒、无抗性抗疟特效药,尤其是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特效药。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在0.4%-1.0%之间,从天然青蒿中提取青蒿素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青蒿素化学合成的工艺复杂、成本高、毒性大、产率低,至今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青蒿素的生物合成研究正方兴未艾^[1],  相似文献   

7.
黄花蒿又名青蒿,为菊科植物Artemisia annuaL.的干燥全草,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从中分离得到的青蒿素(artemisinin)是我国唯一得到国际承认的抗疟新药[1]。目前,商用的青蒿素主要来自植物提取物。除黄花蒿外,尚未发现含有青蒿素的其他天然植物资源。黄花蒿虽然系世界广布种,但青蒿素量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据迄今的研究结果,除我国重庆东部、福建、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外,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生产的黄花蒿中的青蒿素的量都很低(不足0.1%),无生产价值,使得青蒿素的天然资源相对匮乏[2]。天津地区黄花蒿资源丰富,但至今仍未得到开发利用。本实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生物对青蒿素(I)的转化作用。方法:通过华根霉和雅致小克银汉霉在土豆培养基中发酵产酶,对青蒿素进行转化。结果:两株菌对底物均有转化作用,分离出去氧青蒿素deoxyartemisinin(Ⅱ),3α羟基去氧青蒿素3α-hydroxydeoxyartemisinin(Ⅲ)和9β-羟基青蒿素9β-hydroxyartemisinin(Ⅳ)共3个产物,其中Ⅳ为一新化合物,同时振荡条件下底物在无菌培养基中也能发生微量转化得到产物Ⅱ。结论:青蒿素易被实验两株真菌转化,同时过氧桥也易断裂而失去一个氧原子成为去氧青蒿素,丧失抗疟活性,起作用的可能是土豆培养基中的铁元素。  相似文献   

9.
青蒿琥酯免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青蒿琥酯的药理作用青蒿琥酯(Artesunate,简称Art)是我国发现的一种新抗疟药,1987年经卫生部批准。它是从中药青蒿中提纯的有效化合物青蒿素的衍生物之一,为二氢青蒿素的半琥珀酸酯,分子式为C19H18O8,分子量为384.43。临床使用的...  相似文献   

10.
青蒿素是我国药学工作者在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它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的一种抗疟新药。在青蒿素的基础上,经过结构改造,又得到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等衍生物。青蒿素类药物以其能快速有效地杀灭各种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和低毒性而成为抗疟首选药。国内外有大量论文报导该类化合物的化学、药学、药理和临床研究结果。本文对青蒿素类药物抗疟机制、联合用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青蒿素对蛙卵表达的克隆内向整流钾电流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和这及膜片钳技术,观测了青蒿素对非注蛙卵表达的克隆内向整流钾通道的影响。当灌注不同浓度青蒿素时,青蒿素呈剂量依赖关系降低Kir2.1钾通道在非注蛙卵细胞膜的功能表达。青蒿素阻断Kir2.1钾通道亦呈电压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青蒿素对体外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观察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影响,以探讨将其应用于瘢痕防治的可能性。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青蒿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时相点观察青蒿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青蒿素在30—120mg/L浓度范围内,可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胶原合成量;光镜下见用药组细胞呈椭圆性,胞浆颗粒增多,甚至核浓缩、核碎裂。结论 青蒿素对瘢痕的预防和治疗有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青蒿素(artemisinin)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近年来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关于青蒿素抗肿瘤作用机制,以及能否将其开发为抗肿瘤新药的研究已成为青蒿素研究的热点。1青蒿素发展史1971年,中医研究院发现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具有显著的抗疟作用,1972年从青蒿中分离出了青蒿素,1973年青蒿素首次作为抗疟药应用于临床,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马尼拉会议上制定了青蒿琥酯的标准剂量疗程,1999年WHO将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列入国际药典之后,标志着我国独立创制的新药首次得到了国际承认…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21日疫情周报报道,东南亚地区出现耐青蒿素疟疾的有:柬埔寨、泰国和柬埔寨边境、泰国和缅甸边境、缅甸东部和越南平福省。由于寄生虫对越来越多的抗疟药耐药,恶性虐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困难。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对多种抗疟药抵抗的恶性疟,世卫组织推荐ACT联合疗法作为单纯疟疾的一线治疗方法,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ACT的核心药物。目前,ACT可临床治愈疟疾,有效清除血液寄生虫,甚至对于耐青蒿素的疟原虫也有效。  相似文献   

15.
青蒿素是我国医药科技人员从中药青蒿(菊科植物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出来并研制成功的速效、低毒抗疟新药。但由于青蒿素的理化性质给制剂研制带来了困难,目前尚未有青蒿素制剂投入批量生产。1982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试制成青蒿素栓,经我院疟疾研究室进行了I期和Ⅱ期临床研究,初步证明青蒿素采用栓剂给药治疗恶性疟疗效良好,未见有明显毒副反应。1982年12月至1984年1月,我们在海南岛东方县、崖县、昌江、陵水和乐东县采用青蒿素栓治疗凶险型恶性疟32例,疗效良  相似文献   

16.
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最早从传统中药青蒿中分离出的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新型天然抗疟药,结构改造后得到二氨青蒿素等一系列优良的青蒿素类抗疟药,该类药物已成功用于疟疾治疗.二氢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4O5,分子量为284,是青蒿素类药物在体内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其具有吸收良好、分布广、排泄和代谢迅速、高效、低毒等优点[1].随着对二氢青蒿素的深入研究,除了具有抗疟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等多方面药理作用,与其他青蒿素类衍生物相比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2],而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毒性很低.现就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蔡美明 《医学教育探索》1994,(7):353-354,376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青蒿素脂质体和葡聚糖复合物中青蒿素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回收率分别为98.0%和96.8%。  相似文献   

18.
楼衷晗  包剑锋 《浙江医学》2022,44(3):324-328
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青蒿素类衍生物近年来在抗肿瘤领域越来越受关注。研究证实,青蒿素类衍生物对多种恶性肿瘤均显示出具有抑制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铁死亡、抑制血管生成、阻滞细胞周期等。同时许多研究表明,青蒿素类衍生物在联合用药时能够取得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因此,本文就青蒿素类衍生物抗肝细胞癌作用机制及联合用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寻找治疗肝细胞癌的新药物提供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研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利用SRB法测定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FCM法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亚Gl期含量测定和DAN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10μmol/L青蒿素和lμmol/L青蒿琥酯能明显改变MCF—7细胞的细胞周期,使S期细胞显著减少,G0 Gl期细胞明显增加。青蒿素对MCF—7细胞增殖仅有微弱抑制作用,但其衍生物青蒿琥iB却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为0.3lμmol/L。同样,lμmol/L青蒿琥酷引起MCF—7细胞的凋亡和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明显强于10μmol/L青蒿素的作用。结论 体外研究表明,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青蒿琥酯比青蒿素作用强。  相似文献   

20.
山东引种黄花蒿青蒿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为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 ,中药名青蒿 ,具清热凉血、解暑、截疟等功效 ,其截疟有效成分为青蒿素 (arteannuian)。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我国研制的抗疟新药 ,具有高效速效、无抗药性、不良反应小之特点 ,居世界领先水平。青蒿素系列药还可用于治疗肿瘤、黑热病、红斑性狼疮等病 (中国中医药报 ,2 0 0 0 - 1 1 3- 1 3(1 ) )。野生黄花蒿虽分布较广 ,但青蒿素含量极低 ,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四川酉阳中国青蒿素开发研究中心培育了多种品系黄花蒿优良品种 ,青蒿素含量高、质量好 ,广为用作工业原料。为扩大药源 ,我们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