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薄层短翻转恢复成像(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在臂丛神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对6名接受颈部MR检查的患者(男3例,女3例,17-46岁)在1.5T磁共振设备上行臂丛神经冠状位常规层厚T2WI序列及STIR序列扫描。对STIR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及最大信号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观察常规层厚T2WI图像与薄层STIR成像,可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干的数目及显示平均长度。结果 12侧臂丛神经中(60支神经根,36支神经干),STIR冠状位薄层扫描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神经根及神经干分别为56支和33支,显示平均长度为168mm,常规层厚T2WI扫描显示神经根及神经干分别为51支和24支,显示平均长度109mm。结论 STIR能满意地显示臂丛神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磁共振影像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磁共振影响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健康志愿者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健康组臂丛神经显示,DWIBS序列在臂丛神经节、神经根显示率显著高于STIR/long TE序列,P0.05;两种成像技术在锁骨上神经、锁骨下神经方面的显示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4例臂丛神经损伤组患者中,椎管内节前神经损伤10例,椎管外节后神经损伤8例。结论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可以采取磁共振成像技术常规扫描序列结合的方式,其不但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并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10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探查手段进行确诊,且在术前分别采用神经肌电图和磁共振检测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和性质,比较分析二者的诊断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神经肌电图在诊断全臂丛损伤、下臂丛损伤和上臂丛损伤时准确性分别为76.32%、97.30%和80.00%,而磁共振检测对应准确性分别为63.16%、81.08%和68.00%,Kappa检验发现神经肌电图与手术探查结果的一致性(κ=0.77,P<0.05)优于磁共振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性(κ=0.559,P<0.05);神经肌电图在诊断不完全损伤和完全损伤时准确性分别为90.83%和84.44%,而磁共振检测对应的准确性分别为74.17%和62.22%,Kappa检验发现神经肌电图与手术探查结果的一致性(κ=0.756,P<0.05)优于磁共振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性(κ=0.365,P<0.05)。另外,神经肌电图检测对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和性质诊断总准确率(85%和88.10%)显著高于磁共振诊断总准确率(71%和69.05%)(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方式在测定臂丛神经损伤时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腰椎间盘术前诊断水平,为手术科室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方法总结了25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椎管造影、CTM检查及手术结果。CTM使用螺旋扫描,而后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得到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结果经手术证实,椎管造影及CTM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73.9%(17/23)与95.7%(22/23);CTM对4例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及3例椎体终板崩裂和1例椎弓峡部裂病例的术前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TM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前可靠的检查方法,如果使用螺旋扫描+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则会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宋宏伟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30-1031
目的探究在治疗臂丛神经损伤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磁共振技术对25例健康的自愿者和14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双侧臂丛常规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横轴位(T1W/T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斜冠状位和横轴位(T2W/TSE)、重T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成像序列冠状位扫描(STIR/long TE)、弥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序列轴位扫描(DWIBS)成像。结果 T1WI轴位、T2WI轴位与斜冠位用于显示臂丛神经的椎间孔段和椎管内段成像具有较大优势;STIR/long TE和DWIBS用于显示臂丛神经干成像较好;T1WI可用于特异性显示血肿信号、局部或者脊髓内软组织的内出血;冠状位STIR/long TE、DWIBS可用于显示节后神经损伤或病变,可显示出神经干的信号异常或增粗,准确定位神经损伤。结论磁共振常规的扫描序列加以结合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在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定性定位诊断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序列臂丛神经成像的可行性,及其用于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2位自愿者及14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行臂丛神经DWIBS及常规序列(T1WI、T2WI及STIR/long TE)MR扫描。观察DWIBS与STIR/long TE序列获得的臂丛神经图像,计算32位自愿者共64侧可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的数目,对两者臂丛神经的显示率进行配对资料的χ^2检验。分析臂丛神经病变患者的MR图像,描述臂丛神经病变的MR影像学特征。[结果]32位自愿者总共64侧臂丛神经中在DWIBS序列上能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的数目分别为60、57、56、50;在STIR/longTE序列为37、28、52、44。DWIBS序列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的显示率高于STIR/longTE序列(P〈0.05)。14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中,臂丛神经创伤4例,臂丛神经转移性病变7例,炎症3例。DWIBS序列臂丛神经显示为高信号影,臂丛神经节前、节后部分得到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病变则呈现更高信号影。[结论]DWIBS序列与常规序列相比,能更清楚显示臂丛神经解剖形态,而且对准确判断病变累及范围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序列臂丛神经成像的可行性,及其用于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2位自愿者及14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行臂丛神经DWIBS及常规序列(T1WI、T2WI及STIR/long TE)MR扫描。观察DWIBS与STIR/long TE序列获得的臂丛神经图像,计算32位自愿者共64侧可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的数目,对两者臂丛神经的显示率进行配对资料的χ^2检验。分析臂丛神经病变患者的MR图像,描述臂丛神经病变的MR影像学特征。[结果]32位自愿者总共64侧臂丛神经中在DWIBS序列上能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的数目分别为60、57、56、50;在STIR/longTE序列为37、28、52、44。DWIBS序列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的显示率高于STIR/longTE序列(P〈0.05)。14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中,臂丛神经创伤4例,臂丛神经转移性病变7例,炎症3例。DWIBS序列臂丛神经显示为高信号影,臂丛神经节前、节后部分得到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病变则呈现更高信号影。[结论]DWIBS序列与常规序列相比,能更清楚显示臂丛神经解剖形态,而且对准确判断病变累及范围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神经 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者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 2 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术前神经 肌电图、MRI和术中神经 肌电图检查 ,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 ;比较术前神经 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在确定神经完全性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神经 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 70 4 % ,基本符合率为 96 3% ;它们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 5 5 6 %和 6 8 5 % ,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 85 2 % ;SEP对完全性臂丛损伤的诊断率高于神经肌电图和MRI ,可能因例数太少 ,未能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 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臂丛损伤的完全和基本符合率 ,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 ,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肢多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 2004-2014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发现误诊为臂丛损伤的上肢多神经损伤10例、臂丛损伤合并多神经损伤3例。结果六个月后复查桡神经优级9条;正中神经优级9条、良级2条、差级1条;尺神经优级8条、良级1条、可级2条、差级1条;肌皮神经优级4条、良级1条;上臂内侧皮神经优级6条、良级2条。结论熟悉上肢多神经损伤、臂丛损伤的概念及特点,有助于上肢多神经损伤的诊断,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神经探查松解手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神经—肌电图与MRI检查结合诊断臂丛神经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神经-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行术前神经-肌电图、MRI和术中神经-肌电图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比较术前神经-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在确定神经完全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70.4%,基本符合率为96.3%;它们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6%和68.5%,两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85.2%;SEP对完全性臂丛损伤的诊断率高于神经肌电图和MRI,可能因例数太少,未能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臂丛损伤的完全和基本符合率,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治疗经验,讨论不同类型的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8年12月至2002年9月间通过神经移位法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18例,针对不同类型的臂丛神经根性损伤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术后随访2年2个月至5年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10个月.结果:18例患者均得到2年以上临床随访,肩外展功能丧失的16例患者中,冈上肌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11例,三角肌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4例,主动肩外展60度以上者12例;屈肘功能丧失16例患者中,肱二头肌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14例;屈指、屈腕功能丧失患者6例中,屈指、屈腕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2例;伸肘、伸腕、伸指功能丧失患者4例中,伸腕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4例,伸肘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3例,伸指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3例.结论:神经移位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前准确的诊断、早期手术、精细操作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应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年轻患者应尽可能修复所有损伤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臂丛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09年3月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我院臂丛神经损伤缺损的患者23例。共应用32根异体神经,长度为2-9(4.9±2.2)cm。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感觉、运动功能及肌电图、超声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94(71.82±18.50)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9.6%。按移植神经数目统计,优良率为68.6%。臂丛神经根性撕脱及神经移行处损伤修复效果差。疗效优组8例中移植长度3-7(4.6±1.64)cm,良组8例中移植长度5-9(6.67±1.61)cm,差组6例移植长度2-8(4.5±2.7)cm,三组移植神经长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性伤18例中13例恢复优良,锐性伤5例中3例恢复优良。结论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臂丛神经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神经损伤部位、程度及异体神经移植长度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常人颈、臂丛全身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DWIBSS)和MRI脊髓成像(MRM)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102名健康成人颈、臂丛DWIBSS和MRM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在DWIBSS图像中,除C4外,C5~T1神经干几乎均可显示,并追踪到腋神经处.与DWIBSS成像不同,MRM成像能显示整个(也可分段显示)脊髓、各神经根袖和其内走行的神经根.结论: DWIBSS结合MRM等能够获得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和更细节的颈、臂丛解剖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Twenty-one patients, under 6 years of age, with root avulsion of the brachial plexus were treated from 1975 to 1987. Among them, 9 had root avulsion of the upper trunk, 2 root avulsion of the lower trunk with middle trunk broken, and 10 root avulsion of the whole brachial plexus. Follow-up of 16 patients showed excellent results in 2 patients, good in 11, fair in 1 and poor in 2. It is suggested that good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if multi-paired nerve transfer is adopted in treatment. We conclude that owing to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in children, it is harmful to perform phrenic nerve transfer concomitantly with intercostal nerve transfer. Advisably, two-stage operation is required, otherwise dyspnea and pneumonia are liable to occur. In addition, the time of the operation could be extended to 4-5 years after injury in children, but best results are obtained if the operation is performed within 1 year.
  相似文献   

15.
Phrenic nerve transfer was performed in 164 patients with root avulsion of the brachial plexus. The methods of operation consisted of phrenic nerve transfer to and anastomosis with the musculocutaneous nerve, the phrenic nerve bridging to the musculocutaneous nerve, phrenic nerve anastomosis with or bridging to the median nerve, and phrenic nerve anastomosis with other nerves. Follow-up of 65 patients for more than 2 years showed an effective rate of 84.6%.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is operation has no deleterious effects on respiration, and the surgical effects are related to severity of injury, duration, mode of operation and patient's age.
  相似文献   

16.
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的臂丛神经损伤情况下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针对不同臂丛神经损伤进行不同的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随访。结果:各组随访显示,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针对不同的臂丛神经损伤,采取不同的神经移位组合,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5例锁骨下动脉损伤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根据锁骨下动脉损伤性质,分别采用静脉移植、直接缝合、血管结扎处理;损伤臂丛神经采取直接缝合、神经松解。结果 3例开放性损伤早期手术修复动脉和神经,术后伤肢无疼痛,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2例闭合钝器伤晚期:1例行血管、神经松解术,仅疼痛减轻;1例血管臂丛神经广泛粘连,神经松解术后无任何恢复。结论 除原发性损伤外,进行性增大的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压迫可加重臂丛神经损害,如能早期处理血肿或动脉瘤,解除压迫,可减轻神经损害,有利于臂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撕脱伤后重建屈肘功能的方法。方法:对7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术前EMG、MRI及全面的理学检查确诊后,或者通过术中神经探查及术中肌电检测确诊后,施行新的神经移位术:尺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至肌皮神经的肱二头肌肌支(经典的Oberlin手术),正中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至肌皮神经的肱肌肌支,施行双重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术中运用电生理技术,增加手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术后早期行理疗、功能锻炼及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措施。结果:经过术后6~28个月的随访,屈肘功能恢复满意。5例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目标肌力均达M3以上,随访少于8个月的2例患者,目标肌力也达M1~2。结论:对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确诊后,尺神经及正中神经部分神经束双重移位是重建屈肘功能有效的、合理的治疗方法,较之单一的尺神经部分束移位(即为传统的Oberlin术式),增加了屈肘功能的恢复效率。  相似文献   

19.
探讨神经干动作电位(NA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在臂丛和周围神经损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臂丛和周围神经损伤,术中直接暴露神经刺激,记录NAP和SEP,对肘管综合征同时记录CMAP。根据术中电生理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制订最佳手术方案。结果80例外伤性臂丛根性完全损伤中,经术中电生理检测及手术探查证实,术前有9例将C5节前伴节后损伤误诊为节后损伤;2例将C6节后损伤误诊为节前损伤;2例将C7节前损伤误诊为节后损伤。另有3例术中C5、6根干部外观质地完全正常,但术中电生理检测证实为节前损伤(椎孔内撕脱)。40例周围神经损伤中,术中NAP和CMAP检测对早期神经再生的检测,神经瘤或吻合口部位神经功能及卡压神经松解疗效的评价均有良好作用。术中电生理诊断神经完全损伤而行神经切除术者,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无或仅含少量变性神经纤维。结论术中电生理检测能提高臂丛和周围神经损伤诊治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1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选择最佳方案诊断腰椎间盘症.方法报道了117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CT平扫、椎管造影及CTM检查.结果经手术证实,CT平扫、椎管造影及CTM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90.6%(106/117),82.9%(97/117)与94.0%(110/117).结论 CT平扫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和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疑难时进行CTM检查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