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VAA)相对罕见,因缺乏大宗临床资料,过去对其自然病程和并发症的了解较少。近年来,由于血管影像学和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中涉及VAA的文章数有所增加。有相当比例的VAA因破裂才来就诊,因此,VAA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病因学VAA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的腹腔内动脉瘤,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5 0岁。主诉“发作性上腹痛 4d ,加重伴血压下降 2h”。 2 0 0 0年11月 5日起 ,患者劳累后发作左上腹、脐周阵发性隐痛 ,夜间为甚。外院对症处理好转。 8日下午加重 ,伴恶心、呕吐 ,来我院急诊留观。 9日上午突发上腹部剧痛 ,以仰卧位为著 ,左侧卧位稍轻 ,伴轻度腰痛 ,血压下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无其他特殊病史。查体 :BPl2 0 /80mmHg ,急性失血病容 ,自主左侧卧位 ,腹部平坦 ,无肌紧张 ,上腹部压痛阳性 ,反跳痛阴性 ,未触及包块。腹腔穿刺抽出少量不凝血 (约 0 .5ml) ,B超示腹部积液 ,脾脏未见异常。诊断腹腔内出…  相似文献   

3.
4.
胰腺切除后吻合口瘘是一严重并发症,但术后大出血也常是致命的,其中可由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所致。作者报道Kyushu大学外科于1992~1997年共施行81例胰头切除和胰空肠吻合术,其中10例发生引流处或胃肠道大出血,共计男4例、女6例,平均64岁(53~84岁),有壶腹痛5例、远端胆管癌2例和胰腺癌、胰腺浆液性囊脉瘤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各1例。均行择期性手术,计幽门保留胰十二指肠切除8例、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伴部分肝切除)和十二指肠保留型胰头切除术各1例。在术后中位值27.5天(19~206天)发生大量动脉出血。在出血前,6例已有腹疼…  相似文献   

5.
内脏动脉瘤诊治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71例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71例内脏动脉瘤中包括脾动脉瘤 2 2例 ,肝动脉瘤 16例 ,腹腔干动脉瘤 4例 ,胃、胰十二指肠动脉瘤 13例 ,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 6例和 1例 ,网膜动脉瘤 3例 ,肾动脉瘤 6例。本组自发性破裂大出血 2 9例 ,其中破裂入胆道 14例 ,上消化道 10例 ,腹腔及腹膜后 5例。术前经内脏动脉造影确诊 (包括DSA) 4 2例 ,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证实 14例 ,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确诊 4例。手术治疗 5 8例 ,死亡 9例 ;动脉栓塞治疗 7例。结论 内脏动脉瘤术前临床诊断极为困难。DSA、SCTA和MRA具有诊断价值。一旦确诊 ,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9例内脏动脉瘤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脾动脉瘤7例、肝右动脉瘤1例、胃左动脉瘤1例、胰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2例、肠系膜上动脉瘤、结肠中动脉瘤和左结肠动脉瘤各1例、肾动脉瘤2例。其中破裂1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介入栓塞治疗组13例,开放手术组6例。结果 4例栓塞后再出血,2例行手术探查止血、2例行二次栓塞后都得以成功止血。8例动脉瘤破裂伴休克患者术后均停止出血。1例胰十二指肠动脉瘤栓塞后出现十二指肠不全梗阻。2例脾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部分脾梗死。术后随访18例,随访2 ~ 103个月,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以支配脏器和动脉解剖的特点作为内脏动脉瘤选择手术方案的主要依据。腔内治疗和开放手术在治疗内脏动脉瘤方面均有效,而对于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腔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总结腔内技术和外科手段治疗内脏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6例,年龄28~74岁,平均(56 ±13)岁.其中脾动脉真性动脉瘤5例,脾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肠系膜上动脉瘤2例,腹腔干结核性假性动脉瘤1例,肾动脉瘤1例.结果 1例腹腔干假性动脉瘤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1例脾动脉瘤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失败,改为开腹手术治疗,另外8例直接行开腹手术治疗.手术均获成功,康复出院.术后住院时间7~18 d,平均(10±5)d,本组所有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平均(27 ±12)个月.无死亡病例,无动脉瘤复发,无胃肠道、肝脏、脾脏、肾脏缺血梗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脏动脉瘤开放手术治疗疗效可靠,而腔内治疗则是一种有前途的微创治疗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management of splanchnic artery aneurysms by open surgery and endoluminal therap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 splanchnic artery aneurysm patients (four male, six female) hospitalised from January 2002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The average age was (56 ± 13) years (28 - 74). Surgical or endoluminal treatment for six cases of splenic artery aneurysms or pseudoaneurysms were applied, among which multiple splenic artery aneurysms was found in one, and aberrant aneurysms at the proximal section of the splenic artery originating from a spleno-mesenteric trunk was found in three, splen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in one and single aneurysm with normal splenic artery in anatomy in one. Besides, there were two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 one of tuberculous celiac artery pseudoaneurysm and one renal artery aneurysm. Results The tuberculous celiac artery pseudoaneurysm was successfully managed by deploying a stent-graft endoluminally. One case was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 after the splenic artery aneurysm was only paitially covered by a stent-graft. The other 8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open surgery. All of the operations are successful.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three months to six years, during which no death or other severe complications occurs. Conclusions The splanchnic artery varies from one to another anatomically. Preoperative CT scan or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logy are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splanchnic arterial aneurysms and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management. 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 is effective and reliable, while endoluminal therapy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alternative.  相似文献   

9.
内脏动脉瘤为腹主动脉所属各内脏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所产生的动脉瘤。临床上比较少见,但随着近年来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症状内脏动脉瘤检出率得以提高。内脏动脉瘤排在腹内动脉瘤发生率的第三位,仅次于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1]。内脏动脉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0.01%~10.4%,女性多于男性[2,3]。而瘤体破裂是该病最为凶险的并发症,其中肝动脉瘤破裂几率最高,达80%,胰动脉瘤75%,肠系膜上动脉瘤38%,脾动脉瘤仅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6岁.因右上腹疼痛5d,加剧0.5h于2012年10月9日入院.查体:血压160/90 mm Hg,贫血貌,心肺无异常.全腹压痛,上腹部饱满,稍有肌卫,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既往高血压史30余年,否认其他病史.化验:血WBC 13.8×109/L,N 0.893,RBC 2.71×1012/L,Hb89 g/L,HCT 0.26.CT示:右侧中上腹膜后血肿可能大(图1A);动脉造影见胰十二指肠动脉后弓夹层动脉瘤形成,大小约9 mm×8 mm,载瘤动脉柱状扩张(图1B),分别经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以微导丝段分别长约5 cm、2 cm及560~ 710 μm明胶海绵颗粒100 mg栓塞至载瘤动脉两端均闭塞(图1C).顺利康复,未行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 ,2 9岁 ,农民 ,继往健康。因右颈前外侧一包块 ,迅速增大伴明显颈部压迫感和呼吸困难 4h入院。无发热、头昏、头痛等症状。体检 :右颈前外侧弥散性肿胀 ,张力高、有搏动感、闻及血管杂音 ,头面部水肿 ,右侧尤重 ,喉结移位至颈左外上 ,无外伤或手术痕迹 (图 1)。入院后立即行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 ,DSA) ,见右颈总动脉中段一 9 2 4mm× 6 5 3mm假性动脉瘤 ,带蒂1 5 6mm× 2 15mm ,大量血液经瘤体流向周围组织 (图 2 )。双侧颈动脉DSA未见血管变异。急诊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监测中心静脉压 ,股动…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动脉动脉瘤(PDAs)相当罕见,仅占所有内脏动脉瘤中的2%。有报道称,不破裂的PDA仅占35%,而破裂后的死亡率则高达49%。本文报道作者成功治疗2例PDA破裂伴危重腹腔内出血的经验,并对有关PDA的文献进行了复习。这2例均为男性,年龄在60岁以上、表现急腹症和休克,经输血等措施回升血压后立即送入手术室剖腹探查。探查发现腹腔有中至大量血液,同时腹膜后有巨大血肿;经剖腹与动脉造影证实出血来自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动脉瘤破裂.结扎该动脉,清除动脉瘤后,病人恢复顺利,分别手术后9天和19天出院,随访7个月和5年,情况良…  相似文献   

13.
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例在首次CT扫描上表现为脑内出血(ICH),或壁内出血(IMH)而无SAH的MCA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首次CT扫描时间为起病后0—2d,表现为单纯ICH者4例,IMH者2例。DSA和手术证实为MCA动脉瘤破裂。开颅动脉瘤切除1例,夹闭5例,其中4例同时行血肿清除术。术后无死亡。结论MCA动脉瘤破裂首次CT扫描可仅表现为ICH或IMH而无SAH,与动脉瘤的部位、出血量以及CT扫描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visceral pseudoaneurysms,VP)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9月至2016年4月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或(和)腹腔出血,经CT血管造影(CTA)或(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VP破裂出血病人1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2岁。出血时间为术后10~64 d,平均22 d。19例病人中单支VP破裂出血者15例,其中肝动脉VP破裂出血4例,胃十二指肠VP破裂出血6例,脾动脉VP破裂出血5例。分析19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VP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经动脉导管栓塞治疗15例,3例死亡;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本组14例经手术或介入治疗成功止血病人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随访20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但有4例病人因原发病分别于手术后1~3年死亡。结论CTA或(和)DSA可确诊VP破裂出血,而经动脉导管栓塞治疗是该类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林  何韵彬 《腹部外科》2001,14(2):109-110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本组 2 1例内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治疗 ,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所有病例都可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只要治疗及时 ,对大多数内脏动脉瘤的治疗而言 ,是有可能取得满意疗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内脏动脉瘤(VAA)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介入治疗VAA患者(41个瘤灶),术后随访时间均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对12个肾动脉瘤、8个脾动脉瘤行动脉瘤填塞术,其中5个脾动脉瘤、5个肾动脉瘤采用裸支架辅助填塞;对13个脾动脉瘤、1个肝动脉瘤行动脉瘤栓塞术;对4个肾动脉瘤行载瘤动脉支架植入术,其中3个采用多层裸支架植入术、1个采用覆膜支架植入术;对2个肾动脉瘤、1个腹腔干动脉瘤行保守治疗;均获得成功。1个脾动脉瘤栓塞术后出现部分脾梗死,1个左肾多发动脉瘤植入支架后瘤腔小部分显影。术后随访12~55个月,平均(23.44±12.48)个月,期间脾梗死者梗死面积未增大、未见脓肿形成,瘤腔部分显影病变显影面积未增大。30例患者中,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余均存活,无VAA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VAA远期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内脏动脉瘤比周围动脉瘤罕见,但它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动脉栓塞技术等应用,已使内脏动脉瘤获得了治愈的可能。内脏动脉瘤主要有脾动脉瘤,肝动脉瘤,肾动脉瘤,肠系动脉瘤,腹腔动脉瘤等,各内脏动脉瘤由于解剖位置,形成原因,血液动力学不尽相同,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各具特点,其预后也取决于内脏动脉瘤的解剖位置,原发  相似文献   

18.
内脏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40 多年来收治的62 例内脏动脉瘤的临床经验。结果 本组包括肝动脉瘤15 例,胃胰十二指肠动脉瘤13 例,脾动脉瘤16 例,肾动脉瘤6 例,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5 例和1 例,腹腔干动脉瘤3 例,网膜动脉瘤3 例。本组自发性破裂大出血29 例,其中破裂入胆管14 例,上消化道10 例,腹腔及腹膜后5 例。本组术前经内脏动脉造影确诊37 例,经磁共振( MRI) 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确诊各2 例,另6 例由螺旋CT 动脉造影(SCTA) 诊断。手术治疗51 例,死亡9 例,动脉栓塞治疗6 例。结论 内脏动脉瘤术前临床诊断极为困难,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 包括DSA) 最具诊断价值,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内脏动脉瘤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外的腹腔内动脉瘤,包括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瘤。此外,肾动脉瘤在多数文献和专著中都被划归到肾动脉疾病中单独讨论,而不纳入内脏动脉瘤范畴。在普通人群中,内脏动脉瘤的发病率为0.1%~2%[1],而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死亡率可达到25%~100%[2, 3],因此内脏动脉瘤是一种少见但十分重要的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0.
内脏动脉瘤是一种少见但很重要的腹部血管疾病。最常见受累的血管依次为脾动脉、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胃-胃网膜动脉、空-回-结肠动脉、胰十二指肠-胰腺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本研究目的在干重温当今内脏动脉瘤的诊治经验,尤其强调新的诊断方法及经皮导管治疗术。从1980年至1994年共有37例患者被检出46个内脏动脉瘤。4例为多发性动脉瘤。其中位于脾脏22个、肝脏10个、肠系膜上动脉4个、胃十二指肠动脉2个、腹腔动脉3个、胃左动脉2个、胰十H指肠动脉1个、空回肠动脉1个、肠系膜下动脉1个。男女比为12:l(2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