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额部岛状皮瓣进行鼻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额部岛状皮瓣对10例鼻缺损患者行Ⅰ期鼻再造或修复,方法是在额旁正中皮瓣及额斜皮瓣的基础上设计额部岛状皮瓣,即以一侧滑车上动脉为蒂,皮瓣的"靴筒"部为皮瓣岛状转移的蒂部;而皮瓣的主体为越过额部的正中线直达对侧颞区的横向皮瓣,其中包括对侧滑车动脉供血区及颞浅动脉供血区.结果 术后10例患者随访6~9个月,再造鼻均获成功,鼻的外形及通气功能均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额部岛状皮瓣进行的鼻再造或修复的手术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皮瓣的血供可靠、手术可Ⅰ期完成、术后鼻外观良好等优点,是修复鼻缺损的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住院的2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小腿软组织缺损12例,胫骨或跟骨骨髓炎9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 cm×4 cm~6 cm×8 cm,均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结果 21例皮瓣均成活。随访8~2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骨髓炎无复发,无应力骨折发生,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患肢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量表评分82~92(87.3±1.9)分。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可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1993年~2001年,我们应用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9例;年龄16~47岁,平均26岁。均为外伤造成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而行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取自前臂、髂腹部、肩胛、足背部、小腿内侧、胸大肌等处,全部成活。 术前准备:①心理护理:详细解释手术目的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悲观失望和畏惧  相似文献   

4.
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背阔肌岛状皮瓣修复前胸壁肿瘤切除术后缺损4例,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4例中,男2例,女2例;年龄50~70岁.均为胸前壁缺损切除以背阔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全部成活.全身麻醉后,患者侧卧位,根据肿瘤情况设计出切除的面积大小,肿瘤切除后测量创面的长度和宽度.根据软组织缺损范围设计肌皮瓣,先切开腋后皱褶皮肤深筋膜,显露背阔肌的前缘,沿前缘向深面作钝性分离,寻找、分离胸背动静脉并分离出旋肩胛动静脉.结扎胸背动静脉的交通支,血管神经束游离后加以保护,再切开皮瓣外侧皮肤及深筋膜,在深面作钝性分离至所需长度和宽度,注意结扎肋间血管的穿支.依次切开皮瓣内侧缘和下缘皮肤、筋膜和肌肉.  相似文献   

5.
王德华 《山东医药》2009,49(4):108-108
小腿下段、足踝部是创伤常见部位,也是慢性溃疡好发部位。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轴皮瓣的应用为修复下肢远端创面提供了一项新方法。我科自2000年来应用腓肠神经及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缺损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预扩张的跨越人体中线肩胛皮瓣治疗儿童项背部巨痣7例,将儿童颈部和背部巨痣切除后,用扩张的肩胛皮瓣带蒂转移覆盖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皮瓣均成活良好。此方法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和供区瘢痕,并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老年人内眦及鼻根部肿物切除术后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与方法.方法 在修复内眦及鼻根部肿物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可参考内外眦连线.创面位于连线以上为主时,首先应用眉间皮瓣转位修复,残余创面应用下睑推进旋转皮瓣修复;创面位于连线以下为主时,首先应用下睑皮瓣修复创面,残余创面应用眉间皮瓣修复. 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9例随访1~24个月,修复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有较好的匹配;眼睑及内眦形态自然美观,未见畸形;肿瘤无复发;切口的瘢痕平软且较隐蔽;面部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其形态及美学效果均满意. 结论 应用内眦及鼻根部周围单个局部皮瓣或联合局部皮瓣修复内眦及鼻根部创面,是获得较为满意的面部形态及美容效果的修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保乳手术联合动脉药盒灌注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6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局部肿瘤扩大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中经旋肩胛动脉置管埋植药盒,术后应用顺铂、5-氟脲嘧啶、阿霉素灌注化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均受三苯氧胺治疗.结果 64例随访时间为24 ~ 30个月,全部存活,无一例局部复发,乳腺外形美观,1例肝转移,1例肺转移,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联合动脉药盒灌注化疗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吻合血管蒂的背阔肌肌皮瓣Ⅰ期修复上颌缺损2例,取得满意效果。1.手术方法:手术分两组进行,一组做上颌肿瘤根治性切除,并解剖显露受植区吻合血管;一组制取背阔肌肌皮瓣,准备移植。背阔肌为胸背部的一块三角形板状肌,表面与皮肤紧密相连,肌肉的营养血管为肩胛下血管的分支—胸背动静脉。据尸解研究,肩胛下动脉的管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观察11例(18髋)下肢血管损伤患者的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闭孔动脉及臀下动脉起点、分布及走行。结果显示,旋股外动脉主要起于股深动脉;旋股内动脉起始点不恒定;闭孔动脉多起于髂内动脉干前支,并与旋股内动脉形成吻合;臀下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干前支,75%与旋股内动脉分支、60%与旋股外动脉分支形成吻合。认为旋股内、外动脉是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主要靶血管,闭孔动脉、臀下动脉常作为补偿靶血管;DSA技术有助于判断股骨头颈血管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椎动脉起始部及相邻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同时置入支架的疗效。方法在18例患者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处置入球囊扩张式支架,并在相邻的锁骨下动脉狭窄处释放自膨式支架,两枚支架成T形。操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将8F导引导管置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近段,用0.014微导丝,通过椎动脉狭窄段,到达椎动脉远段;同时将0.018导丝通过锁骨下动脉狭窄处;然后沿着0.018导丝将球囊送到锁骨下动脉狭窄处预扩张,沿着0.014导丝,将球囊扩张支架送至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处后小心释放;再沿着0.018导丝将自膨式支架送达锁骨下动脉狭窄处释放。术后3~12个月行TCD复查16例。结果14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后血流通畅,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术后血流通畅,2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后血流通畅,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术后血流速度增快,考虑椎动脉起始部支架再狭窄。术后患者的术前症状好转或消失15例,2例自觉症状无变化,1例术后24h突然出现眩晕、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患侧有Horner征,面部疼痛、温觉减退,患侧共济失调。结论对椎动脉起始部及相邻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通过同时置入支架进行血管内治疗,恢复正常血流,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脑干出血包括中脑、桥脑与延脑出血,其中以桥脑出血为常见。一、桥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其病因多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为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供应桥脑的血管是由基底动脉干发出的旁中央动脉、短旋动脉及长旋动脉。前者自基底动脉发出后突然变细,其血流方向又与基底动脉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及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指及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3例,其中10例应用掌背皮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3例应用虎口背侧的岛状皮瓣修复,7例应用拇指尺背侧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应用示指后侧的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6例应用指动脉蒂逆行的岛状皮瓣修复,3例应用带指固有神经后侧支或指背神经筋膜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顺利存活20例,皮瓣出现张力性水泡10例、淤血2例、表皮坏死1例,经对症处理均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柔软有弹性,无明显疼痛感.术中行神经吻合者,术后两点辨别觉平均6.2 mm;未行神经吻合者,术后两点辨别觉平均为8.6mm.按照ATM法评定手功能,结果功能为优40指、良9指、可2指,总优良率96.08%.结论 对手指及手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手部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糖尿病患者合并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年来某医院治疗的32例糖尿病合并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手术修复,围术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围术期患者血糖在适宜范围。术后随访6~12个月,伤指术后皮瓣质地、厚度、色泽与受区相似,不臃肿、耐磨,手指伸屈功能满意,外形美观,皮瓣两点分辨觉10~15 mm,感觉良好。结论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手术修复糖尿病合并指端缺损患者可在局麻下进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皮瓣切取后供区损伤小可以直接缝合,必须保证患者围术期血糖在适宜范围,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01-06~2009-01 22例手掌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急诊清创后换药至创面条件好转后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皮瓣逆行移植修复创面,供区游离植皮。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均成活,随访7~24个月,手部色泽正常,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逆行皮瓣方法简单,效果可靠,不损伤前臂主要动脉,能恢复手掌部保护性感觉,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预构扩张皮瓣是将浅表的动静脉血管束移位植入无直接动脉走行的部位预构轴形皮瓣,同时在该皮瓣下放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逐渐充水扩张,以形成扩张变薄的轴形皮瓣。具有血液循环好,皮瓣薄,皮瓣转移后无臃肿,增加预构皮瓣范围,供区可直接缝合不需植皮等优点。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近年来预构扩张皮瓣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春渤  马世伟  于尧 《山东医药》2011,51(23):59-60
目的探讨以邻指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和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伴掌侧皮肤动脉缺损断指的可行性。方法对45例伴掌侧皮肤动脉缺损断指患者分别行以邻指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和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45例断指及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术后3 d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切开后发现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愈合;术后5个月25例未携带指神经的皮瓣感觉亦重新建立。结论以邻指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和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伴掌侧皮肤动脉缺损断指效果确切,且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应用新方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提供实验数据和间接证据。方法 11条实验犬,犬龄为14~20个月,(16.7±3.2)个月,体重为20~25kg,(22.7±2.5)kg。经皮穿刺左右腋动脉造影,测量腋动脉内径3.2~4.8mm,(3.9±0.6)mm,选择合适型号旋磨器(在测量动脉直径基础上增加1.0~1.5mm,作为选择旋磨器的标准),旋磨腋动脉内膜,旋磨术后4周再次行腋动脉造影,观察腋动脉内径变化,最后处死实验犬,取左右腋动脉行病理检查。结果旋磨22条腋动脉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中8条动脉完全闭合,12条动脉内径不同程度狭窄,其中4条动脉比旋磨术前狭窄≥2/3,4条动脉比旋磨术前狭窄1/2,4条动脉比旋磨术前狭窄1/3,闭合率为36.4%,总有效率为90.9%。另外2条动脉比旋磨术前狭窄<1/3,视为无效。结论经皮穿刺旋磨动脉内膜,可促动脉自闭,为应用新方法治疗PDA提供了实验数据和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对兔动脉静脉化皮瓣移植术后早期影响,并观察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治疗(依达拉奉)组、对照(甘露醇)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空白组,造股内侧动脉静脉化皮瓣移植术模型,取皮瓣标本进行HE染色,并检测术前、灌注后即刻、恢复血运1、24 h共4个时相标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VEGF、IL-1β及TNF-α表达。结果治疗组皮瓣坏死面积较小,镜下炎性水肿较轻;依达拉奉显著增强血清VEGF分泌、降低IL-1β及TNF-α的水平(P0. 01)。术前、灌注后即刻、恢复血运1、24 h共4个不同时相,依达拉奉能有效抑制MDA释放,增强SOD活性(P0. 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减轻动脉化静脉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动脉静脉化皮瓣术中联合应用依达拉奉能有效提高动脉静脉化皮瓣的成活率及皮瓣的成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皮瓣修复腕背、前臂及虎口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36例腕背、前臂及虎口皮肤缺损的患者,其中手背及虎口缺损21例,腕背缺损9例,前臂皮肤缺损6例。缺损面积为5.5 cm×7.5 cm~7.5cm×13.5 cm,均采用前臂骨间背侧皮瓣移位进行修复,血管变异应用骨间后动脉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筋膜皮肤穿支为蒂的游离皮瓣移植或骨间后动脉与受区动脉吻合修复皮肤缺损。结果术后34例皮瓣成活,2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7 d皮瓣边缘形成结痂,脱痂后皮瓣色泽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2 a,皮瓣质地良好,弹性佳,肤色及厚度与受区皮肤接近。结论前臂骨间背侧皮瓣是修复腕背、前臂及虎口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