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xtracelluarsignal-regulatedkinase-1,ERK1)的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关系。方法50例儿童AL(AL组)和26例完全缓解AL(AL-CR组)患者为病例组,23例非肿瘤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超敏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例组、对照组骨髓细胞中ERKl的表达情况。结果ERKl阳性率在AL组为68%,明显高于AL-CR组和对照组(p<0.01):在高危AL中阳性率分别为90.91%,明显高于标危AL(p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 )的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 (AL)的关系。方法  采集 50例初发或复发的儿童AL患者 (AL组 )和 2 6例完全缓解AL(AL-CR组 )患者作为病例组 ,2 3例非肿瘤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超敏SP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骨髓细胞中cyclinDl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阳性率在AL、AL-CR和对照组中分别为 56 %、3 85%和 0 ,AL组明显高于AL -CR组和对照组 (P <0 0 1 ) ;AL组中的高危AL和标危AL阳性率分别为 86 36 %、32 1 4 %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cyclinD1在儿童AL患者的表达率较高 ,它可能与AL的发病有关 ,而且可作为预后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_1(ERK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关系。方法50例儿童AL(AL组)和26例AL完全缓解(AL_CR组)患儿为病例组,23例非肿瘤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采用超敏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骨髓细胞中ERK1、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AL组ERK1、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68.00%和56.00%,明显高于AL_CR组(3.85%,3.85%)和对照组(0,0)(P<0.01);高危AL患儿中阳性率分别为90.91%、86.36%,明显高于标危AL患儿(P<0.01);16例AL患儿化疗前ERK1、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75.00%、68.75%,化疗缓解后阳性率均为0(P<0.01);AL组中ERK1、cyclinD1表达相同(χ2=2.5,P>0.05)。结论AL患儿ERK1、cyclinD1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近期疗效的观察指标;ERK1与cyclinD1过度表达相同,可能在AL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因survivin、cyclin D1的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42例初发或复发AL患儿和13例完全缓解AL(AL-CR)患儿及15例非恶性疾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基因survivin、cyclinD1表达的检测。结果①AL组survivin、cyclinD1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78.6%和42.9%,高于AL-CR组和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复发组cyclin D1 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初发组。②儿童AL初发者survivin与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yclin D1 mRNA阳性者缓解率低。结论儿童AL中存在survivin、cyclin D1异常表达,两者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clin D1高表达者可降低AL的化疗敏感性,cyclin D1对AL有判断疗效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表达状况与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早期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ALL患儿治疗前后骨髓细胞VEGF的表达。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白血病患儿15例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结果 VEGF在AL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7.4917,P〈0.01),一个疗程后显著降低(t=5.7530,P〈0.01);VEGF表达治疗前后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差异有显著性(F=3.7781、4.2305,P均〈0.05),高危组治疗后水平下降,较化疗前差异无显著性,但显著高于对照组(t=1.9808,P〈0.05);治疗前后早期治疗反应差与早期治疗反应好者VEGF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t=1.8439、3.4938,P均〈0.05),治疗反应好组治疗后显著降低(t=1.8038,P〈0.05),治疗反应差组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t=1.3798,P〉0.05)。结论 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与临床危险因素有关,可以作为一个影响儿童ALL疗效、预后,评定危险程度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A117编码蛋白、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和P-糖蛋白(P-gp)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37例AL患儿中HA117编码蛋白、bcl-2、P-gp的表达情况,以1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为对照.结果 (1)AL组患儿HAll7编码蛋白、bcl-2及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86%、62.16%和37.84%;AL组HA117编码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33);三种蛋白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2)HA117编码蛋白在初诊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21),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98).(3)AL患儿HAll7编码蛋白与bcl-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001,r=0.593).结论 新基因HA117可能参与了儿童AL的耐药机制,对儿童AL的预后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中可能与抗凋亡基因bcl-2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KDR)表达差异,分析其与儿童AL临床特征关系及化疗前后变化。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AL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骨髓VEGF/Flt-1,KDR表达情况,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0例;对照组21例为骨髓像正常非恶性血液病患儿,抽取骨髓肝素抗凝,应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结果VEGF、Flt-1、KDR在AL患儿骨髓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AML组表达高于ALL组。化疗后完全缓解(CR)40例患儿,其VEGF、Flt-1、KDR的表达在化疗后较化疗前显著性降低;化疗后未获得CR患儿的表达在化疗前后无显著性。AL患儿VEGF的表达与骨髓中幼稚细胞百分比、外周血幼稚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骨髓VEGF、Flt-1、KDR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有无髓外浸润无差异。高表达VEGF组缓解率低于低表达组。结论VEGF、Flt-1、KDR在儿童AL中高表达,提示可能与儿童AL的发生过程、发展、疾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mRNA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Southern blot技术检测32例AL患儿bcl-2和baxm RAN水平及其比值,结果显示,AL患儿骨髓细胞中bcl-2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bclmRNA的表达明显隆低(P<0.01),治疗后,bcl-2mRNA在两组间的表达无差异(P>0.05),分析bcl-2/baxmRNA表达比值显示,高比值组NR率显著高于低比值组(P<0.05),结论:AL的发病与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异常表达有关,bcl-2和baxmRNA及其比值可作为判断AL预后及指导治疗的主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鼠双微体2(MDM2)、p16和p53蛋白表达与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NHL(病例组)、12例淋巴结炎(对照组)病理组织MDM2、p16和p53蛋白表达。结果病例组MDM2、p16、p53阳性率分别为5.2%、32.6%、19.6%。MDM2阳性率与病理高度恶性、多位点淋巴结外侵犯、患者血清LDH增高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与患者的B状态(发热、盗汗、消瘦、体质量下降)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均〈0.01);p16阳性率与NHL患者的多位点淋巴结外侵犯、血清LDH增高呈负相关(P均〈0,05),与病理高度恶性、临床分期晚、B状态呈负相关(P均〈0.01);p53阳性率与NHL病理分类及临床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MDM2和p16阳性表达问呈负相关。结论 NHL儿童MDM2蛋白阳性率较高;p16、p53蛋白阳性率较低;MDM2阳性表达和p16阴性表达与NHL患儿不良状态、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儿抗凝血酶活性(AT)、D-二聚体等的变化及其关系,以探讨患儿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方法选择AL未并DIC患儿27例(AL组),AL并DIC患儿25例(观察组),健康儿童3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抽取其清晨空腹静脉血1.8mL,离心分离血清。应用发色底物法、免疫学胶乳比浊法及凝固法分别检测A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采用SPSS 10.0软件将AL组和观察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L组患儿PT延长、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a〈0.01);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AT明显减低,与健康对照组和AL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a〈0.01);AL组各项检测指标阳性率较低(18.5%-66.7%),观察组D-二聚体、AT阳性率明显升高,且在DIC发病的不同临床阶段均保持在较高水平(80%-100%),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在DIC早期高达100%。结论AL并DIC患儿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各凝血指标特别是AT和D-二聚体的检测可作为DI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