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实验分析采用细胞继代培养法,体外细胞集落及噻唑蓝活细胞染色法检测抗癌一号对肿瘤细胞的效应,结果表明,抗癌一号对肝癌细胞Hep-3B,胃癌细胞MKN74,白血病细胞U-937均有抑制作用。抗癌一号深度为0.5mg/mL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当其浓度增至1.0mg/mL时,杀伤作用达到最强;抗癌一号对胎肝细胞杀伤力微弱。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分别采用细胞继代培养法、体外细胞集落及塞唑蓝活细胞染色法检测抗癌一号对肿瘤细胞的效应,结果表明,抗癌一号对肝癌细胞Hep-3B、胃癌细胞MKN74、白血病细胞U-937均有抑制作用。抗癌一号浓度为0.5mg/mL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当其浓度增至1.0mg/mL时,杀伤作用达到最强;抗癌一号对胎肝细胞杀伤力微弱。  相似文献   

3.
局部注射消痔灵治疗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临床局部应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胃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体外试验(MTT法)和体内试验(裸鼠人胃癌SGC-7901模型)观察消痔灵注射液的抗癌作用。结果消痔灵注射液对人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率为60.5%(P〈0.01),瘤体内注射消痔灵对人胃癌的抑瘤率为43.5%(P〈0.05),消痔灵注射液不仅使肿瘤瘤血管栓塞,缺血坏死,而且可进入肿瘤细胞起直接杀伤作用。结论消痔灵注射液局部应对人胃癌有较强的抗作  相似文献   

4.
菱实抗癌活性的研究张延岭1桑立红1施强2张恒华2王元书3解砚英3王艹凡3徐淑兰3(1山东医科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2济南市轻工业研究所3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文献报道〔1,2〕,菱有抗癌作用,为观察其抗癌活性,我们用菱实进行了抑瘤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相似文献   

5.
金荞麦根体外培养人肿瘤细胞的抗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直接杀伤细胞法,集落培养抑制法及DNA前体物质参入法研究金荞麦根对体外培养的多种人癌细胞的抗癌作用。结果:此药在1g·L^-1时对多种人癌细胞的杀伤率均超过一个对数杀灭,浓度降低至0.125g·L^-1的杀伤率仍接近一个对数杀灭达74.3%~92.1%,金荞麦根中的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癌作用,其浓度为0.1,0.05g·L^-1对多种癌细胞的集落抑制率达100%,浓度为0.0125g·L^-1时抑制率达75.1%~89.2%,再用^3H-TdR标记法观察发现,金E能明显抑制癌细胞内的核酸代谢,其抑制作用与同浓度的阳性对照氟尿嘧啶近似。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生物抗癌物质结合中药有效成分抗白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615可移植性白血病细胞经冻融,离心处理后,其上清液注入小鼠体内可诱导产生低分子生物抗癌活性物质。当其作用于L615白血病小鼠后,可使33%的小鼠平均生存期由6d延长到150d,平均生命延长率达到2527.8%。用IL─2/LAK细胞作用后的白血病小鼠,其平均生存期仅延长到11d。在上述基础上,分别将中药有效成份小蘖胺、黄芪多糖和当归多糖同低分子抗癌物质有机地配合作用于白血病小鼠后,有75%的小鼠生存期达到了275d,生命延长率提高了2061%。外周血及脏器组织未发现典型的白血病细胞侵润,骨髓细胞中19号染色体上Bj白血病携带频率由对照组的47.5%下降到0。此外,小蘖胺,黄芪多糖和当归多糖皆在不同程度上诱导小鼠脾脏细胞活化产生LAK细胞。在体外实验中,其LAK细胞对 ̄(125)I标记的白血病细胞的最大杀伤活性与IL-2在体外诱导产生的LAK细胞活性相比较,可达到IL─2剂量提高20倍时产生的杀伤效应。同时上述中药有效成分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小鼠肝胆组织SOD活性显著增强,阻遏了环磷酰胺对SOD的抑制作用,逆转了环磷酰胺对正常脾脏免疫细胞的抑制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增强rIL-2激活的骨髓细胞(激活骨髓ABM)的抗白血病效应。方法:应用抗CD3单抗与rIL-2联合使用体外激活骨髓细胞,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不同条件下ABM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结果:rIL-2,抗CD3单抗+rIL-2体外诱导3d的ABM杀伤活性分别为56.4%±9.0%,65.8%±9.2%,两组相比差异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扶正活血抗癌方对H22肝癌小鼠抑瘤及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选择移植性肝癌H22小鼠为模型,设生理盐水组(对照组)10只,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治疗组)10只,予扶正活血抗癌方灌胃,均为15d。观察扶正活血抗癌方的抑瘤作用,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NK细胞杀伤功能、T淋巴细胞表型变化及IFN-γ、IL-4含量。结果:扶正活血抗癌方对荷瘤小鼠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28%;实验组小鼠NK细胞杀伤百分数均比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加(P〈0.0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实验组更能改变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实验组小鼠T细胞分泌IFN-γ及IL-4能力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扶正活血抗癌方具有抑制肿瘤组织生长的作用,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强小鼠体内T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的杀伤功能以及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亢寿海  王佾先 《铁道医学》1999,27(2):103-104
目的 证实复方五爪龙的抗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给药8d后解剖,根据平均瘤重与对照组比较,计算抑瘤率,从而判断抑瘤效果。结果 经3次重复,复方五爪龙当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50mg,500mg,100mg时,对肉瘤180(S180)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44.20%,49.87%,55.26%,对肝癌的平均抑瘤率为30.27%,39.69%,44.17%,经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以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肿瘤杀伤细胞的前体细胞,MGc80 3胃癌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在体外进行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混合培养之后,单独加入重组白介素 2和同时加入重组白介素 2、抗CD3单克隆抗体,分别诱导出L 肿瘤杀伤细胞和CD3 肿瘤杀伤细胞.用噻唑蓝比色法在体外检测其对MGc80 3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淋巴因子 激活杀伤细胞、CD3 肿瘤杀伤细胞相比较结果显示,CD3 肿瘤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高.在倒置显微镜下及透射电镜下观察CD3 肿瘤杀伤细胞对MGc80 3胃癌细胞的杀伤过程,发现CD3 肿瘤杀伤细胞首先接触、粘附靶细胞,以细胞坏死和细胞凋谢的方式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L)与铜、锌、钴、镍、锰离子的五个配合物。测试了五个配合物对S180腹水癌细胞的抗癌活性,发现Cu(HL)SCN和Zn(HL)2(SCN)2对癌细胞有强的杀伤作用,配合物Cu(HL)SCN和Zn(HL)2(SCN)2剂量分别为5mg/kg和10mg/kg时,对S180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率分别为58.82%和38.24%,对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为71.57%和67.09%。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增强rIL- 2 激活的骨髓细胞(激活骨髓ABM)的抗白血病效应。方法:应用抗CD3 单抗与rIL- 2 联合作用体外激活骨髓细胞,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不同条件下ABM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结果:rIL- 2、抗CD3 单抗+ rIL- 2 体外诱导3 d 的ABM 杀伤活性分别为56.4% ±9.0% ,65.8% ±9.2% ,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1);体外诱导7 d 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3.7,6.0 倍。结论:在合理的诱导条件下,能够增强ABM 的杀伤活性,扩大ABM 的增殖效应,从而使有限的骨髓细胞在短期内达到有效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在YPC3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YPC3mAb)的介导下,对体外、体内人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体外4h51Cr释放试验表明,特异性识别Capan-2人胰腺癌细胞的YPC3mAb能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显著增强LAK细胞对Capan-2细胞的杀伤作用,这种作用随mAb的浓度增加而加强,50μg/ml的YPC3mAb提高LAK细胞杀伤率约60%。对照mAb无此作用。裸鼠体内实验发现,YPC3mAb与LAK细胞联合应用能完全阻止Capan-2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优于LAK细胞、新鲜脾淋巴细胞和YPC3mAb的单独作用(成瘤率分别为25%、100%和100%)。YPC2mAb增强LA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可以为胰腺癌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五灵胶囊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冯志华1周永兴1王胜春2蒋永培2(1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西安710038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剂科)关键词乙肝病毒五灵胶囊酶联免疫吸附中图号R575.1五灵胶囊是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依据五灵丸组份而制成A,B,C3...  相似文献   

15.
张家华  陈剑 《徐州医学院学报》1991,11(4):271-273,276
报告了旧结核菌素具有抗癌活性的实验资料。给荷肝癌(腹水型)昆明小白鼠腹腔注射5%旧结核菌素0.5ml/日共9天,其生命延长率达76%(P<0.05),采用死活细胞计数法及克隆形成法对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及鼠肝癌细胞进行体外抑癌试验,其结果表明对上述瘤株具有杀伤效应,五万分之一浓度的旧结核菌素的SP2/0即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从而解释了活动性结核罕见合并肺癌及白血病并存活动性结核时白血病可发生自发性缓解的临床现象。  相似文献   

16.
用作者提取的蓖麻酸分别制成乳剂Emu—RA 和脂质体PL—RA,进行动物体内外抗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蓖麻酸脂质体PL—AR 腹腔注射400mg/(kg.d)对小鼠S_180实体瘤的抑制率可达58%;蓖麻酸乳剂Emu—AR 体外对S_180腹水型瘤细胞有明显的直接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骨肉瘤浸润淋巴细胞和引流淋巴结细胞体外抗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2例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的实体瘤中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从患者引流淋巴结中分离淋巴细胞(LNL),以rIl—2激活培养,并以4小时51Cr释放试验测定TIL和LNL体外抗瘤活性。结果表明:12例骨肉瘤患者的TIL培养15~25天,对K562和LiBr靶细胞(效靶比25∶1)平均杀伤活性分别为59.7±12.6%和44.2±10.2%,激活的LNL对K562和LiBr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55.2±11.6%和40.8±9.1%,二者对K562和LiBr细胞杀伤活性相差不显著(P>0.05)。其中6例患者TIL和LNL对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38.8±9.5%和35.5±7.6%,二者相差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苯甲醛类衍生物的抗癌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苯甲醛类衍生物的抗癌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就制备的半合成品和全合成品β-环糊精苯甲醛(β-CyclodextrinBenzaldehyde简称β-CDBA2和β-CDBA1)。口制剂抗癌药效学进行探讨。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X2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半合成品,即以植物无花果提取物为原料制备的β-CDBA2有明显抗癌活性。对小鼠宫颈癌(U14)抑瘤率为37%。最适剂量为每次21.9mg·kg-1(灌胃);对(S-180)肉瘤腹水型和(EAC)艾氏腹水癌表现有较小抑瘤作用。而全合成品即以化学试剂苯甲醛为原料合成的β-CDBA1无抗癌活性。结论半合成品无毒性,且有抗癌活性,该抗癌作用可能与半合成品的天然无花果植物原料中含有苯甲醛类小分子芳香化合物等抗癌活性物质有关。天然苯甲醛类衍生物是较好的抗癌辅助药。)  相似文献   

19.
特异性体外扩增人γδT淋巴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人γδT淋巴细胞体外特异性激发的方法,及其杀伤肿瘤细胞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XG-7细胞作为刺激细胞,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共同培养,激发和扩增人γδT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或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析细胞表型;再以51Cr4小时释放试验检测γδ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1)采用本培养系统,可以使来自健康人或肿瘤患者的外周血γδT淋巴细胞得以选择性激发和扩增,由4.8%±3.4%增加至46.0%±8.3%,在白细胞介素2(IL-2)的作用下,能迅速、大量地增殖,3周内可达1010以上数量级。(2)所扩增的γδ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株(天然杀伤细胞敏感株K562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敏感株Daudi)皆可介导高效杀伤活性,而对正常淋巴母细胞则无明显细胞毒作用。(3)抗热休克蛋白(HSP)-70单克隆抗体可阻断γδT淋巴细胞对XG-7细胞的反应。结论本室建立的人γδT淋巴细胞体外激发、扩增的方法,具有简便、迅速、重复性好的特点,对肿瘤细胞具有广谱的细胞毒活性,在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3CL-8细胞是小鼠受Friend病毒感染后诱导机体产生的一种永久性红细胞分化反应细胞,致病性极强。应用50%板兰根小鼠3CL-8细胞进行体内外杀伤,结果表明:在体外细胞培养时,50%板蓝根注射液对3CL-8细胞有强大的直接杀伤作用,最低杀伤浓度可达1:80。皮下局部注射50%板兰根时有一定的杀伤作用,3CL-8实体瘤有减少趋势。腹腔注射50%板兰根时未见对3CL-8细胞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