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氯胺酮是一种全身麻醉药,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快、给药方便、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丙泊酚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其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无蓄积作用,可控性强,我院配合使用于小儿麻醉,效果满意,现将麻醉配合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林通  龚岚 《上海医药》2016,(21):6-9
局部麻醉药在眼科的各类操作和手术中应用广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表面麻醉药滴眼液。3.5%利多卡因眼用凝胶是眼科表面麻醉用新品,与表面麻醉药滴眼液相比,具有麻醉效果更好、有效麻醉作用时间更长、术中重复给药次数减少、角膜上皮毒性降低并能保护眼表等特性。本文介绍3.5%利多卡因眼用凝胶及其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麻醉是应用麻醉专业技术例如神经阻滞、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和麻醉药例如局部麻醉药、静脉麻醉药、肌肉松弛药等,对人体疾病进行治疗或辅助治疗。除疼痛治疗,人体各个系统都有很多疾病可以应用麻醉治疗,例如循环系统的冠心病、心绞痛;呼吸系统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消化系统的顽固性呃  相似文献   

4.
<正>麻醉药是能使整个机体或机体局部暂时、可逆性失去知觉及痛觉的药物。根据其作用范围可分为全身麻醉药及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1])。常见吸入性麻醉剂有:氧化亚氮、氟烷、七氟烷、异氟烷、地氟烷、恩氟烷等,麻醉药的患者暴露与职业暴露(手术室人员麻醉师、医师、护士等常暴露于此麻醉废气工作环境中)可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张智宇 《黑龙江医药》2010,23(6):959-960
全身麻醉药分为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有两种:一种是挥发性液体,如乙醚、异氟烷等;另一种是气体,如氧化亚氮。静脉麻醉药为非挥发性的全麻药,主要由静脉给药。局部麻醉药:在临床上应用第一个局麻药是可卡因(1884年),由于吸收生毒性较大,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6.
<正>氯胺酮(ketalar)是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身麻醉药:"分离麻醉"、不抑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1,2],可用于麻醉前给药、镇静、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很多小儿手术时间短,不需肌肉松弛,全身麻醉时往往不需要气管插管,因此氯胺酮广泛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但其缺点,苏醒时间长[3,4]、分泌物增多、心率增快、恶心呕吐及术后躁动、谵妄等给麻醉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研究表明,氯胺酮与其他镇静麻醉药复合应  相似文献   

7.
颌面整形外科部分患儿麻醉在不影响气道通畅状态下一般均选择开放气道氯胺酮复合麻醉,氯胺酮是临床上唯一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静脉麻醉药。因其在麻醉中会出现选择性的兴奋和抑制作用,兴奋延髓和边缘系统,抑制丘脑新皮层,从而使病人产生疼痛与感觉分离而产生麻醉作用。但麻醉后会出现精神症状,一般常与麻醉性镇静、镇痛药及其它静脉麻醉药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些较新的静脉麻醉药的常见循环、呼吸和神经肌肉作用。氯胺酮(Ketamine)氯胺酮不论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其总效应均相同,但肌肉注射给药可使某些心血管作用减至最小。用氯胺酮麻醉后可发生分离麻醉状态,其特点是产生僵直样状态,患者常有肌张力增加,眼睑睁开。常可见与手术  相似文献   

9.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吸人麻醉药,具有无刺激性气味,对呼吸循环抑制轻以及诱导快、苏醒快而完全等特点,在门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氯胺酮是一种镇痛作用很强的静脉麻醉药,常用作小儿基础麻醉。我们在骨科患儿的短小手术中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时间短、刺激性强,要求麻醉诱导迅速,手术中麻醉深度足够,手术后苏醒迅速[1]。目前临床上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常用的方法是静脉麻醉药加镇痛药结合肌松药进行诱导气管插管、静脉复合或静吸复合维持麻醉[2-4]。但临床常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因作用时间较长而不能及时拔管,短效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因可致恶性高热而让临床使用时有较大顾虑。本研究采用七氟烷吸入及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气管插  相似文献   

11.
靶控输注TCI是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通过调节相应的药物浓度和注射速度控制麻醉深度的给药方法。瑞芬太尼是新型的阿片受体抑制剂,主要由血液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不受肝肾功能的影响,半衰期短。丙泊酚为烷基酚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是通过激活GABA受体(氯离子复合物),发  相似文献   

12.
不少人把麻醉药与麻醉药品看成同一类药品,其实麻醉药和麻醉药品是两种绝然不同的概念,各自的用途、特点、管理等也不同,现简述如下。概念:麻醉药系指药理学上具有麻醉作用(使感觉消失特别是痛觉消失)的一类药  相似文献   

13.
氯胺胴是临床上唯一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静脉麻醉药.因其在麻醉中会出现选择性的兴奋和抑制作用,兴奋延髓和边缘系统,抑制丘脑新皮层,所以麻醉后会出现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4.
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护室,是对手术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其中主要工作是由麻醉护士承担。由于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效果并未消失,各种麻醉药和肌松药仍有一定的残余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曹勤  姚瑶  葛卫红 《医药导报》2012,31(12):1604-1606
丙泊酚为新型短效静脉全身麻醉药,其功能主治是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临床用药时个体之间由于生理、病理及其他一些因素的不同,丙泊酚在体内处置方式存在差异,因而需要采用个体化给药的方式。综述年龄、体质量、性别、肝肾功能、合并用药等因素对个体化给药的影响及国内外对丙泊酚群体药动学所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具有作用快、恢复快、可控性强、麻醉作用强的特点。具有控制术中高血压、降低静脉复合液的MIR和用量、降低安氧醚的MAC及对机体影响小等优点;缺点是麻醉深度不易判断和监测,由于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产生心血管抑制,应寻求更加理想的静脉麻醉药。1998年5月,我院引进了异丙酚,将其应用全麻诱导和维持,并将其与普鲁卡因静脉麻醉药作了比较,观察其麻醉深度及术中血液动力学状况。1 临床资料选择各种全麻手术共258例,年龄13~78岁;体重25~81kg;男性159例,女性99例。其中胸腔手术30例,腹腔手术132例,颅腔手术24例,骨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麻醉药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对该医院1997 ̄1998年使用麻醉药及其辅助用药的品种、数量、价格、金额以及随机抽取的20份麻醉手术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药更新很快,局部麻醉(局麻)药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全身麻醉(全麻)药,而全麻药费用远高于局麻药;麻醉复合用药日趋普遍;疼痛治疗已被纳入麻醉用药范畴,麻醉用药在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将有良好前景。结论:该医院麻醉用药基本合理,但在  相似文献   

18.
丙泊酚是速效、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的特点[1],故其成为麻醉诱导、维持的首选药,广泛地用于临床麻醉的各个领域.而中长链丙泊酚乳剂是一种以中链甘油三酯替代传统丙泊酚脂肪乳剂中的部分长链甘油三酯制成的新型丙泊酚乳剂,由于其具有注射痛轻微、对血脂影响较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丙泊酚麻醉仅有的绝对禁忌证是罕见的过敏反应,尽管Laxenaire等[2]曾经描述过3例过敏反应;但其总的发生率仍低于较其他静脉麻醉药.笔者近日在临床工作中碰到1例罕见的中长链丙泊酚过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局部麻醉药主要包括酯类和酰胺类.在局部麻醉药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主要有两大类,神经毒性和心血管毒性.所以,局部麻醉药在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注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提高局部麻醉药的应用效果.局部麻醉在临床应用广泛,而局部麻醉时用到的局部麻醉药除了有局部影响神经传导作用外,同时还能产生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本文对常用的局部麻醉药与其相关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某综合医院麻醉药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方法: 对该医院1997~1998年使用麻醉药及其辅助用药的品种、数量、价格、金额以及随机抽取的20份麻醉手术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麻醉药更新很快, 局部麻醉(局麻)药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全身麻醉(全麻)药, 而全麻药费用远高于局麻药; 麻醉复合用药日趋普遍; 疼痛治疗已被纳入麻醉用药范畴, 麻醉用药在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将有良好前景. 结论: 该医院麻醉用药基本合理 , 但在强调用药效果的同时, 应尽可能减少联合用药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