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有研究报告提示[1],其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2];国内研究提示[3],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目前,国内临床常用于转复房颤的药物胺碘酮在控制心率、恢复窦性心律方面作用良好,但其结构中的碘成分相关的靶器官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诸如对肺、甲状腺和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治疗原则 房颤治疗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减少房颤的危害。其治疗措施包括:①消除病因;②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③预防复发;④心室率控制;⑤预防栓塞发生;⑥逆转或阻止心房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3.
<正> 心房纤颤(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常常发生严重后果。Af的治疗目标为控制心率、预防血栓栓塞和维持窦性心律。尽管Af的非药物治疗近年取得了较多进展,但药物治疗仍是常用的有效方法。1 药物选择原则 有8种药物在美国被应用并证实对Af有效,  相似文献   

4.
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在成年人中的发生率为0.5%,60岁以上者为3%。大多数房颤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合并左房室瓣病变的患者。少数房颤无任何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称“孤立性房颤”或“特发性房颤”。房颤时,心房呈无序激动,失去了协调一致的收缩,心室充盈不佳,致心排血量下降,引发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可引发血栓栓塞,使患者卒中发生率成倍增长。部分快速性房颤甚至可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近年来一系列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的发表,使房颤的治疗观念发生了变化,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就目前房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毅萍  郭晓玲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1,17(3):257-257,F00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有三个主要目标:控制心室率,维持窦心性心律和预防血栓栓塞形成.  相似文献   

7.
王长谦 《医学综述》1996,2(12):641-642
<正>心房纤颤(简称房颤)以心房的不规则去极化为特征,伴心房有效收缩丧失及不规则心室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由于心房的快速不规则颤动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患者常有心悸、心功能损害征象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房颤的治疗,主要目的是转复和维持窦性节律;如不能达到比目的,可通过控制心室率以减轻患者心悸及心功能损害征象,但并不能减少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心房纤颤非药物治疗也主要家是针对上述两个目的.  相似文献   

8.
9.
心房纤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新华  施荣杰 《医学综述》2001,7(3):150-151
心房纤颤 (atrialfibrillation ,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根据国外报道在 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为 0 2 %~0 3 % ,且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 ,60~ 90岁年龄组 ,AF发病率为 5 %~ 9% [1 ] 。在国内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AF机制的研究虽已进一步深入 ,但尚无定论。AF有一定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特别是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发生AF后循环系统功能迅速恶化 ,故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学治疗关注的焦点。1 AF的分类AF的分类对采取的治疗对策有极重要的意义。尽管分类方法繁多 ,各有千秋 ,对临床较有意义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心房纤颤(以下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有关房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特别是治疗方面有许多新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玉光 《广东医学》1998,19(6):405-406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ion,M)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成人发生率约为0.3%-04%。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升高,在某些老年人群统计资料中发生率高达15%,常常引起快而不规整的。室率,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使原有病情加重,并易发生血栓和栓塞而致残,增加死亡率。房颤早期药物治疗能使房颤转为窦性心律,但当异常心律不能控制时,药物治疗则只能减少心率,而不能减轻不规则心律造成的不适症状,不能恢复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正常状态。可见对于八时间长、药物转复无效、用药过程中经常复发和不能耐受药物的病人,选择非药物方法是…  相似文献   

12.
13.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ation)简称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复杂快速心律失常。在成人中发病率为0.3%~0.4%,60岁以上为2%~4%,75岁以上>10%。由于其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室率快而不规整易导致血液动力学障碍,使原有病情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心律转复后,用不同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60岁以上的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患48例,经静脉注射西地兰或胺碘酮静脉滴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小剂量胺碘酮口服维持组及常规剂量胺碘酮口服组,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心卒、心电图、QTc、QTd、T3和T4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84%,两组治疗后心电图、QTc、QTd、T3、T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组T3、T4在正常范围,心率无显变化。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与常规剂量疗效相似,且不良反应少,是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维持窦发性心律的理想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脑梗塞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448例住院老年脑梗塞患者(房颤组74例和非房颤组3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组大脑中动脉闭塞发生率较高,腔隙性脑梗塞较低(χ2分别为41.46、15.28,P均<0.01),并发反应性高血糖、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较高(χ2分别为38.72、65.99、72.33,P均<0.01)。结论房颤是老年人脑梗塞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地尔硫艹卓)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1例慢性肺心病并发持续快速房颤的患者,口服地尔硫 (艹卓)30~60 mg ,每天3次,10天1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心率、症状及心电图等改变.结果:治疗前后的心室率分别为124.5±8.8次/分和91.4±14.4次/分,心室率下降达-33.2±12.5次/分(P<0.01);有效率为81.8%,9例患者的哮喘及心功能都有一定程度改善.7例伴有ST-T改变的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2例ST段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地尔硫(艹卓)治疗肺心病并发房颤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心房纤颤100例药物转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回顾总结了我院及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老年病科1989年~1995年间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心房纤颤100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现报 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989年~1995年间,我院及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老年病学科确诊收治老年性心房纤颤病人共100例,根据药物转律结果分为3组,其它治疗药物不计在内。第1组共34例,口服乙胺碘呋酮片,0.2~0.4g/次,3次/日,维持量为0.1~0.2g/次,2~3次/日。第2组共34例,用西地兰静脉滴注,0.4~0.8mg/次,用地戈辛片口服维持,0.25mg/次,2次/日。第3组口服异搏定片40~80mg/次,3次/日,维持量40mg/次,共32例。三组患者从开始用药到第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